![](https://img.haomeiwen.com/i5035733/ca1f1e3aecd323bf.jpg)
阅读完王伟文老师的《重返自然》,对我感触最深的是导言这一部分。“一个没有童年的时代”让我想到了张文亮的一篇散文:
《牵着一只蜗牛去散步》
上帝给我一个任务
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我不能走太快
蜗牛已经尽力爬,为何每次总是那么一点点?
我催它,我唬它,我责备它
蜗牛用抱歉的眼光看着我
彷佛说:人家已经尽力了嘛!
我拉它,我扯它,甚至想踢它
蜗牛受了伤,它流着汗,喘着气,往前爬…
真奇怪,为什么上帝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上帝啊!为什么?
天上一片安静
唉!也许上帝抓蜗牛去了!
好吧!松手了!
反正上帝不管了,我还管什么
让蜗牛往前爬,我在后面生闷气
咦?我闻到花香,原来这边还有个花园
我感到微风,原来夜里的微风这么温柔
慢着!我听到鸟叫,我听到虫鸣
我看到满天的星斗多亮丽
咦?我以前怎么没有这般细腻的体会
我忽然想起来了,莫非我错了
是上帝叫一只蜗牛牵我去散步。
每一次读它,总感觉有股温柔的力量,让内心的浮躁慢慢平和下来。但这一次结合《重返自然》这本书,使我对教育本质的理解更加深入。
儿童对学习是有一种渴望的。他们对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对世界有着太多的困惑,期待老师会满足他们的求知欲。但一段时间后,有些孩子眼神中光彩消失了,对于他们来说学习不仅没有带来欢乐,反而是无限的痛苦。是什么把一个具有强烈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儿童变的死气沉沉了呢?这是值得每位教育工作者认真思考的。
作为教师的我们,每天都按照计划匆忙地完成教学任务,一直这样的工作着,所以会产生厌倦的情绪和烦躁的心情。我们如果把孩子们都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孩子们的每个小小的举动,每一次小小的成功,都会给我们带来无限的快乐。工作中的分分秒秒都是在收获着快乐。只有在快乐中工作,才会喜欢自己的工作,更好的投入自己的工作。
《重返自然》让我理解了什么是自然缺失症以及博物学教育的意义。如今孩子普遍患有“自然缺失症”。和自然断裂,不仅会让下一代失去对生命的体察,更会让人失去支撑内心的力量。如果没有与自然的接触,没有在自然中学习、探索、体验的经历,孩子的感觉和知觉都会受到影响,容易变得孤独、焦躁、易怒,在道德、审美、情感、智力成长中有所缺失。孩子们过于依赖自己大脑里的信息和成人灌输的概念,但对身体五官带来的各种丰富体验,却渐渐变得“接受无能”了。
面对不可阻挡的城市化,我们依然可以做出自己的选择。对自然的向往和追求,是人缘于内心的本能。作为一位母亲,我将带着自己的孩子追求与自然的和谐亲近,一同探索大自然的博大与奥秘。作为一名教师,我将重视学生的体验,在自己能力范围内让更多的孩子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走向大自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