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虎冯河”是成语,意思是:徒手打虎,徒步过河;喻鲁莽行事。这个成语日常用得少,但高中生考试则常见。
“暴”与“徒手”的关系较远,但经过步步联系,勉强能扯上关系。至于“冯”字怎么跟“徒步”(不依靠舟船过河的意思)扯上关系,就比较麻烦。
这个成语出现较早,《诗经·小雅·小旻》就有记载:“不敢暴虎,不敢冯河。人知其一,莫知其他。”
“冯”念ping(凭)音。有一种解字法认为:会意字,马在冰上跑发出的声音。这个解释显然说不过去。
《玉篇》说:乘也,陵也,登也。
《易·泰卦》:包荒用冯河。疏:用冯河者,无舟渡水,冯陵於河,是顽愚之人。此九二能包含容受,故曰用冯河也。
《尔雅·释训》:冯河,徒涉也。疏:小雅小旻,不敢冯河。毛传云:冯,陵也。然则空涉水陵波而渡,故训冯为陵也。毛 传:“冯,陵也。徒涉曰冯河,徒搏曰暴虎。”
《周礼·夏官·大司马》:冯弱犯寡则眚之。注:冯,谓乘陵也。
以上诸家皆把冯解为陵,太牵强,很难自洽。但是,解字这门学科,只要约定,就俗成了。
我更愿意把“冯”理解为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冯夷,他是黄河水神,俗称河伯,也泛指水神。水神渡河不用借助船只,徒步可过。这样,“冯河”可以理解为“像冯夷那样徒步过河”。
有人问,冯河一词诗经周易已有记载,冯夷的神话传说会不会晚于它们?应该不会。冯夷的神话故事在战国时有记载,可见,其口传时代更久远。一般来说,神话传说多诞生于文字出现以前。
方块文字在演变和使用过程中很容易“出错”,这是方块字的硬伤。出错以后如何处置,完全由掌握文字的少数人决定。于是,将错就错的现象屡见不鲜。出错以后如何把错的说圆,是一门学问。中国人在这方面是高手。
有一种颇受膜拜的处世态度是“难得糊涂”,用到做学问上往往也会“不必较真”。
这边厢是难得糊涂,那边厢却是皓首穷经,似乎非常认真,“锱铢必较”。其实,皓首穷经、“锱铢必较”的都是些胆小懦弱的经学家,他们专门替圣人说错写错用错的字、句披上正确的外衣,死缠烂打,耗费一生。可惜没有价值。这些所谓认真严谨的儒者绞尽脑汁把错的说圆,恰恰是糊涂的表现。
今天,学者研究汉字,参照的不止一家,往往会通考《三苍》、《尔雅》、《字统》、《字林》、《说文》、《玉篇》甚至周易这些非解字的典籍,就是因为它们各有错漏。
“冯”,现在看来一个简单明了的汉字,经历了惊涛骇浪的过往,令人唏嘘,也让人惊叹。
赞 评论 转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