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扎克伯格的真实一面
扎克伯格每周都有固定的内部问答时间,尽可能地回答员工的任何问题,保持足够的透明度。
员工只有做到对外守口如瓶,我们才能做到对内知无不言。
这么多人走到一起、做这样一家公司究竟为了什么,我们为什么做这个产品、不做那个产品,这些产品有没有碰到什么问题,碰到了如何解决,公司接下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大家对公司有任何疑问,都要尽可能的沟通好,增加透明度,增加彼此的信任感。
扎克伯格对每位员工做出的贡献都不会忽视,并且给予足够的理解,能够设身处地的为别人着想。
扎克伯格的学习能力非常强,每年都会给自己制定一项“挑战”。
在重大的产品发展方向上,需要扎克伯格做出最后的决定。而对于他熟悉的产品,他几乎会对每个环节都提出意见。
对于自己比较坚持的方面,他会明确地提出意见。
第二章 打进Facebook
非薪酬因素:
Google
1、其搜索市场的垄断地位使得去Google工作的安全性、稳定性超强。
2、Google有很强的工程师驱动文化,工程师的地位很高。
3、中国人在硅谷工作还涉及绿卡的问题,如果Google给你申请的话,其效果无疑会更好。
Facebook杀手锏——它是一家创业公司。
很多东西需要自己摸索,公司能够给我学习、成长的空间。
从长远的角度看,我一定会去创业。
创业最怕的是,有一些不知道的事在前面等着你。等事后知道了,错以铸成,为时已晚。
要求大涨工资的最好方法就是,从外面拿一个Offer,证明自己的市场价比咋igongsi里的贱卖价更高,然后跟公司进行协商。当然,如果你对公司或者对老板有很深的感情,就不建议这么做,毕竟这样会带来一点伤害,因为这已经体现了你对公司的不忠诚。
一个人热爱一家公司是因为他对这家公司文化的认同,而并非公司反复在那里强调你要对公司忠诚。
忠诚,是文化认同的附属品。
Fackbook招聘工程师时都安排四位面试官,每人45分钟,其中有2.5个人会集中考察编程的情况,0.5人考察文化适应性问题,1个人专注于系统设计方面。
1分钟:我大致描述下本次面试
4分钟:1分钟介绍自己,给应聘者3分钟进行自我介绍。
3-5分钟:让他回答“为什么对FB感兴趣”的问题。
10-15分钟:让应聘者谈谈之前最让他感觉骄傲的一个项目。然后我会深入追问很多跟这个项目相关的问题。
20分钟:文化相关性的问题只占一半时间。我会集中在一个具体的技术问题上。
5分钟:留给应聘者来提问。
只和最好的人合作
一流人才只愿意和自己水平相当的人共事,他们聚在一起会变得更好。一流人才无法容忍二流人才。
1、这让你更加愿意被委以重任。
2、通过完成艰巨任务,一流人才互设榜样。
3、一流人才喜欢互相挑战。
4、一流人才可以相互学到很多。
找到一流人才的途径:内部推荐,收购,校园招聘,编程大赛。
面试中忌讳的几个问题:沟通能力不畅,财务问题,工时过长,
第三章 新兵训练营
为什么要有新兵训练营:三个了解和一个目的,让新人了解公司里面相关的人员构成,了解公司的文化,了解公司的技术和产品。目的是让他们找到相互之间感兴趣的团队并融入。
导师:
导师需要对公司文化有较强的认识,一般要在公司待一年以上。
导师应该是对人员管理,对与人打交道感兴趣的人。
导师的主要任务是关键是方法,理念,文化的传递。
导师每周会对所指导的员工进行评级,简要评价。
导师负责推销适合新人的项目。
这也是培养一线管理者的好地方。
第四章 黑客文化
FB存在的意义,是让世界更加开放和紧密相连,并非仅仅是开办一家公司。我们期望,FB的每一个人,每时每刻都要致力于为世界创造真正的价值,并将这一理念融入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情之中。
对价值的追求,超过了华尔街对业绩的期望所带来的压力,这就是真正的黑客精神,他们关注的不是最普通的标准。
黑客文化最核心的价值观是,所有信息都应该是自由传播的。黑客的驱动力不是偷窃和破坏,而是学习和创造。
黑客之道:
黑客仅仅意味着快速开发,或是挑战能力的极限。与许多事情一样,它具有两面性。
绝大多数黑客都是理想主义者,希望对世界做出积极贡献。
黑客文化是一种持续改进和衍变创新的做事方法。黑客们认为,优化无止境,产品无完美。当有人说无法再改动一丝一毫,或是满足于现状时,黑客们却当着别人的面,情不自禁的手动修改。
黑客们迅速发布小规模更新,并从中汲取经验教训,而不是试图一蹴而就,一劳永逸。
黑客也意味着一种亲身实践、积极进取的天然纪律。他们会制作原型产品,“代码胜于雄辩”
黑客还意味着极度开放和精英为王。最优秀的创意及其实现始终掌握一切——而不是由最善于鼓吹创意或是权利最大的人掌控一切。
工程师:
被当作公司发展的驱动力,在产品开发过程中扮演着引导性的角色。他并不只是执行者的角色。
从刚对某一产品进行方向性的讨论、选择的时候,工程师就要尽可能地参与其中,提出自己的想法,工程师会参与从产品的构想、设计到打造的整个过程。
产品开发的三准则:
其一,迅速发布,再进行监测。
其二,坦然对待不确定性。
其三,不追求极致,应该不断地发布以达到目标。
不断发展、改进公司的内部工具,可以极大地提高每个员工的工作效率,可以减少运营人员的数量。这样既改善了整体协调,又减少了整体开支。
服务器管理工具、代码库管理、测试案例、代码审查可视化工具Phabricator。
灰度发布工具、监测进度可视化工具、数据监测可视化报表工具、任务管理工具。
网站支持工具、内部通信工具、招聘工具、做题系统Puzzle System、业绩评价工具Ryppple。
Hack-A-Month
1、必须在当前岗位待了一年以上。
2、必须证明他是一名优秀的工程师。
3、研发经理应该积极去发现可以参加HAM计划的工程师。
4、如果是员工自己提出的,研发经理要积极配合。
5、在这一个月中,员工可以坐到目标组的区域中去工作。
6、员工要和目标组讨论出一个可以在一个月内完成的项目。
7、如果员工决定转组,目标组也欢迎,那就成了。
8、如果转组不成功,员工就回归原组,继续原先的岗位,适当的时候根据兴趣再考虑HAM。
第五章 从个人成长为团队管理者
如果你能遇到一个在某些方面比自己强很多的人,那就意味着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
要想说服周围的人,沟通能力非常重要。
一种好东西,如果没有很好的沟通过程,它也会不为人所知,变得暗淡无光。
领导者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去激发和帮助员工,让他们更加优秀、比原来做得更好。
你要为团队成员树立起高的期望值并加以衡量,在团队的真实极限中找到一个可持续性的驱动力来激励团队超越自我。
分配任务时,要先考虑到每个人不同的能力特点。在彻底的委托和谨慎的监控之间,有一个微妙的平衡,这需要管理者自己去感受、寻找。
团队之间,要增进亲密感,以减少紧张关系。
引导会:工作开不开心?效率高不高?工作的影响大不大?有没有提供学习成长的机会?
一对一会面:
下属是主角,而非经理;一对一不一定要在会议室;注意语调和肢体语言;关注于行动;
一定要事先做准备;对于建设性的意见,一定要有实际例子的支撑;
对于比较困难的建设性的讨论,提出建议,具体到实例,根据实例讨论利与弊,形成共识,变成行动方案。
如何寻找导师,并与之相处:
双方是朋友;
导师在某一领域能够帮助你提高自己的价值;
要积极主动去寻找;
对导师的帮助要心怀感激;
对每次和导师的交流进行总结、记录。
第六章 解密FB产品的开发流程
一、描绘远景,设置目标
对于远景的思考:
1、我们为什么设这个目标,而不是另外一个目标?
2、在你做一件事情之前,脑子里应该有这件事情完成之后是什么样子这样一个画面,所有都围绕这个最终画面来进行的。
3、我们计划做些什么来实现这个远景?
如何设定目标,SMART:
S——非常详细具体的(Specific)。你的目标必须被清晰的定义,无法被混淆或者误解。
M——是能够衡量的(Measurable)。这样你才清楚自己做的如何,离目标有多远,超出还是低于预期。
A——要够有难度,有挑战性(Aggressive)。容易的目标让人懈怠,失去战斗的激情。
R——现实的(Realistic)没这是对上一点的平衡。过于难度的目标,会让人疲惫不堪,没完成任务对信心的打击很大。
T——要有现实的期限(Time-bound)。没有实现期限的目标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你不知道什么时候应该达到什么程度。
二、收集想法并排出优先次序
把精力押在某几个核心想法上,深入思考,大量分析,有胆量,敢押注,高命中率。
收集想法,头脑风暴,提出想法时没有压力,肆无忌惮,不被批判。
只做对目标最有影响的前X项,讨论,对人力和时间进行讨论,排序,挑选排序的前几项。
挑选想法:
1、季度性计划主要是指导性的,不会强求把它们变成必须要遵循的工作计划。
2、围绕着每个想法的影响力进行辩论。
3、120%可承担规则。
4、保证一些底层框架和产品质量的工作是在这些想法之中的。
WIKI分享:公开容易分享;大家都能改。
三、跨团队沟通
没有一项计划能够保证我们一定成功,但这个计划是我们所有人愿意在接下来的这段时间里押注的。
我们欢迎大家对这个计划提出自己的想法,如果和大家的计划有所冲突,就尽早提出。
只有所有人都认同这一计划,共同朝一个方向努力,才会增加成功的概率。
四、告知所有可能关心的人
给他们一个参与的机会去了解。希望他们能清楚、理解并支持。即便他们并不关心于此。
五、设计产品
四个维度:有哪些功能,预期完成时间,预算,完成质量。相互妥协,达到均衡状态。
重要的一点:设计产品时,你要大概知道到第一版本是什么样子的。
对于产品设计:
1、不要过度设计。尽快推出第一版本,把最关心几个功能设计好。触动用户痛点。
2、产品越简单越好,但并不意味着简陋。【只做最简操作】
3、对于自己做出来的产品,你必须是它的用户。有使用它的欲望和经历,而这种经历又反过来帮你改进产品。
4、产品要确实有用,主要流程尽可能顺畅。用户能够迅速地、直觉性地学会使用,中间不能有需要过多思考的点,尤其是核心流程。
5、不追求完美。我们追求成功的产品,而非完美的产品。目标用户群真心想用,用了之后会很开心的产品。
6、保留最基本的质量底线。保证目标使用场景在98%的情况下是可用的。
六、指定项目负责人
责任非常清楚。锻炼员工的才能。方便交流。
七、定期碰头会
相关任务和进展快速过一遍,汇报。困难则讨论,解决问题。
不要找一些愚蠢的借口来搪塞。
要以积极的态度来对待,否则就会拖大家的后腿。
八、了解进度,汇总报告
知道最新进展,绿灯给予鼓励,黄灯给予帮助,红灯给予补救,进行思考,采取行动。
简报:
1、简报应该能在一分钟之内被人阅读完毕。
2、在简报的最开头一段,可以明确列出这周核心数据的变化。
3、应该只涉及组里最重要的3-5个项目。
4、每个项目只用最重要的一两句话去阐述清楚进展。
5、项目进展的描述要着重在动词上面。
九、发布产品 监测数据
发布前评估,灰度发布,检测数据。
反映当前的系统状态:访问总量,访问成功量,比例,致命范围错误的量,访问速度,出现最多的错误类型。
反映新功能的用户影响。点击率,转化率等
收集、处理、存储、查询、展示。
实时报警功能。
发生了什么?影响多大?问题的原因是什么?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表。如何避免类似错误的行动方案。
第七章 慷慨而严谨的考核体系
回头想想,这一路上的起伏波动让人感觉非常刺激。每一次所作出的决定都无法预知是对还是错,而这些决定关乎每个人对公司前景的看法以及对风险的忍耐程度,每个人的决定都可能不同。
我很庆幸自己不是一个贪婪的人,也很庆幸自己最后还是在很大程度上采纳了财务顾问的建议。
如果员工为了追求自己人生最大的价值而离职创业,公司不会勉强挽留。
其实,这种不断裂变的循环,正是硅谷的生机所在。
第八章 我眼中的天使投资和创业精神
具体项目会问到的问题:
1、问题是真实存在的。你要创业,你要去解决的问题是现实中存在的,而不是你拍脑袋突然想出来的。
2、市场要够大。你要解决的不仅仅是你个人面对的问题,还要是很多人共同的问题,否则这个事情最终很难商业化、规模化。
3、解决方法让人真心称妙。针对问题,你要做的的和你能做的就是能让大家会心一笑、真心称妙,而不是随便某个人都能做的。
4、要有一个潜在的能想象的商业模式。如果你正在做正确的事情,做让很多人会真心喜欢的产品,并且做得很好,财富就会随之而来。
创业者要靠谱、有激情、有能力,最佳创业团队是三人组。
1、团队要有能力。创业团队能力的先决条件是多样化,每个人的角色和专业背景不同,要有互补性,而且都是各自领域的一流人才。团队要有凝聚力,能够进行有争议性的讨论,在这种讨论中能够有理有据,又有妥协、有谦让,争论之后最终有定论,最后能够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2、团队要有激情。对于产品本身,你要清楚是在为自己解决问题,你热爱自己正在做的事情,而不仅仅是看到了赚钱机会才投身其中。
3、团队要值得信赖。人品一定要好,没有油腔滑调。没有吹牛放炮,即使创业过程中遇到问题,也不会出现破罐子破摔的情况,更不会欺骗投资人,卷钱跑人。希望能够看到一个对人负责、能够尊重别人对他的信任的团队,愿意在困难的时候抱团。这对整个创业团队每个核心人员的品行和集体凝聚力有很高的要求。
一个是CEO,有远见、有理想、有激情,在产品方面很有想法、很有经验,知道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为什么这个问题重要;一个是技术人才,除了写程序可以不管别的事情,但对正在做的产品有认同感;一个是做商务和运营的,能够跟人打交道,拓展市场机会。
如何判断创业者的能力和诚信
看人的时候,我非常关心的是“问题”,他的创业究竟要解决什么“问题”,而围绕着这个问题我就有许多问题。创业针对的问题其意义在哪里?他的背景和这个问题有关么?有多少人对这个问题纠结?问题的解决方案如何?和同类解决方案相比的优劣势?通过他对这些问题的理解,我会对他这个人、这个项目做出自己的结论。
还有一点很重要,我只投有原型产品的项目。现在光讲概念、没有能力做出产品的人太多。我会问一些问题,比如框架上的考虑,成熟开源模块的使用,做的时候遇到什么样的问题,如何解决拓展性问题,如果出错你会怎么办,现在要做什么,接下来要做什么,为什么这样选择,等等。了解代码质量和设计质量,这些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体现工程师的水平,有没有能力做更快的迭代反应,能够把你的产品在有限的时间内推的比别人更快、更远。
四大指导原则
1、投资资金额有限制。原则上不超过50万元。
2、关注六大领域:移动互联网、支付、云应用、教育、旅游/美食、大数据。
3、决定投资前就做好最坏的打算。
4、投资方式:只跟头或合投。
要勇于尝试“破坏性创新”
1、多和有创新精神的朋友交流,远离那种每天只想着如何短平快捞钱的朋友。
2、多阅读一些鼓励创新精神、分享创新成功故事的书。《startup for you》《lean startup》《cross the chasm》《facebook effect》,少读一些所谓厚黑学、成功学的书。
3、做产品的时候多花时间在对问题的理解上,在核心功能和流程的琢磨上,而不要过多考虑如何安置盈利点。
4、产品功能可以做少一些,体验流程简单但流畅一点,少点花哨。集中精力做好一件事情,把他做到极致。
5、不排斥借鉴,但要去思考别人为什么这么做,适不适合自己的定位,而不是直接照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