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书·王衍传》中有一个这样的传说:晋国有个叫王衍的大臣,字夷甫,是位著名的清谈家。他一贯以来都标榜自已是个非常清高的人,对钱是嗤之以鼻,提都不愿意提一下。他的妻子郭氏很想逗他说“钱”这个字,但试了很多次都没有成功。
有一次,趁着王衍熟睡的时侯,郭氏叫仆人把铜钱弄成一串串的,在床的周围绕了一大圈,想让王衍睡觉醒来的时侯不能下床走路,这样肯定会逼他说出钱字来。没想到第二天王衍醒来后看到满地是钱后,他把仆人喊来,用手指了指地上的那些钱说道:举却阿堵物。意思是说,搬走这个东西。自此,阿堵物便成了钱的代名词,有着一定轻蔑的含义。
从心理学上看,这个王衍一定是个心口不一的人。因为一个人潜意识深处如果真的厌恶钱,他在行为上会通过各种方式让钱远离他,从而变成一个穷人。可实际上,他表面上厌弃钱,却很富有。
我们中国人从小接受的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教育。似乎谈钱是很俗的,让人羞耻的,不屑的,甚至“谈钱伤感情”。更有周扒皮、葛朗台的故事,似乎让我们认为有钱人都是为富不仁的家伙,似乎有钱人浑身上下都散发着铜臭味儿。
可是我们心里都明镜似的,我们需要钱。
因为,钱是人的胆。
有了钱,才能有周游世界的底气和资本。有了钱,家里老人孩子生病住院,腿肚子才没那么抖。有了钱,见到想帮助的困境中的人,才能去扶助一把。很多时候,钱是可以救命的。而没有钱,扣扣搜搜、节衣缩食,谁也不想过这样的日子。
何谓正确的金钱观?明天我们再来说说。
关注我,梳理我们和金钱的关系,一起走向财务自由。
非洲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