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个性化服务与隐私保护

个性化服务与隐私保护

作者: 仚人仧 | 来源:发表于2018-06-28 19:59 被阅读0次

    先从一位老外在中国住酒店的故事说起:英国某教授来华参加一个学术会议,并将在会上作主旨发言。他上台演演讲前先展示了一张照片,是他拍摄的酒店客房服务员用英文写给他的留言卡,留言卡大意是:“敬爱的教授,您明天就要演讲了,我给您准备了两颗润喉糖,希望对您的嗓子有好处。祝好!您的客房服务生小王。”

    英国教授在展示这张留言卡的时候,充满了对服务生小王以及该酒店乃至中国整体服务水平的赞赏,不出意外,这段讲话也收获了现场热烈的叫好与掌声。

    这个故事若到此为止,那肯定会成为个性化服务的优秀案例。但,故事并没有结束。

    后续,在私下场合,英国教授向他除感激之外的另一种感受,那就是“恐惧”。酒店服务员知道教授来自英国、知道他的职业、知道他第二天要发表演讲...可能服务员还知道教授的其他情况,是不是有一种暴露无遗或是被偷窥的感激,这是恐惧的由来。

    在商业领域,个性化服务往往是高品质、人性化尊享服务的体现,个性化服务的前提是数据,通过大数据的积累,才能找到用户的“痛点”、挖掘并满足用户的需求。在个性化的服务的旗帜下,个人的隐私的边界变得模糊,很多“个性化”的服务是通过牺牲个人隐私交换来的。

    生活中,我不乏类似的经历:孩子还没有出生时,某保险公司就开始推荐一款适合我的儿童保险,保险员知道我的姓名、电话、孩子的预产期,或许他们还知道什么我不知道的东西...;买的房子还没有交付,曾经贷款购房的银行就给我推荐一份“量身定做”的装修贷款方案。同样,银行业务员知道我的姓名、电话、房子的准确交付时间、我的收入水平,甚至知道我是第几套房子...

    说实话,接到类似的电话,我首先感受到的不是服务的个性化,而是“哪个王八羔子把我的信息泄露?”的疑惑。难道只因为在某保险公司、某银行办理过业务,我的信息就可以被他们筛选和利用?

    网络上这样的“流氓”更是多离谱,很多APP都是打着“提供更好服务”的幌子收集你的各种信息:手机号码、地理位置、通信录、购物记录、运动记录、浏览记录、搜索记录...有些软件甚至利用摄像头偷偷收集你的影像(vivo新推出的可弹出摄像头手机验证了这一点,打开某些软件时,摄像头会自动弹出看了你一眼后再缩回)。

    并不是我有什么不可告人的密码,我只是不喜欢被偷窥的感觉,自己像是被笼罩在一个透明的罩子里头,自己的隐私无处遁形,自己的自由无法伸展。也许,很多人愿意为了彰显自己的身份或为了获取某种便利,而出让自己的隐私,但,我不愿意,至少是现在不愿意。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个性化服务与隐私保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peny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