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志
唐伯虎
不炼金丹不坐禅,
不为商贾不耕田。
闲来写就青山卖,
不使人间造孽钱。
筱青读诗词:言志唐伯虎(闲来写就青山卖,不使人间造孽钱)偶然郭德纲相声,听得他的定场诗:
没来由此去经年,总把新人换旧颜。
江山父老能容我,不使人间造孽钱。
郭老师虽然是个艺人,但是他处处向文人看齐。
不但自己作诗写文,还经常写字画画。
这首诗是什么意思呢?
第一句的断句按文理应该是“没来由、此去经年”。
应该出自柳永“此去此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筱青觉得从字面上来看是说:
感谢江山父老一年年容我捧我,让我靠自己的能耐挣钱吃饭。
我这钱挣得清清白白,安安心心。
至于其深层含义恐怕只有郭老师自己知道。
筱青不太关心娱乐八卦,也就不深研究了。
其实这首诗改编自唐伯虎的《言志》诗。
原诗为:
不炼金丹不坐禅,不为商贾不耕田。
闲来写就青山卖,不使人间造孽钱。
很多人了解到的唐伯虎还是从周星驰的《唐伯虎点秋香》开始的吧!
大多数人印象里唐伯虎就是一个家财万贯,聪明盖世的风流才子。
但实际上唐伯虎的父亲只是一个小商人,经营一家小酒馆。
唐家最多也就是个小康之家。
在他二十五岁之前,唐伯虎一直活着衣食无忧的生活。
可就在他二十五岁那一年,唐家忽遭变故。
唐父、唐母、唐的妻子儿子相继因病离世。
唐家家境逐渐衰落。
唐伯虎不得不收心敛性,开始潜心读书,准备考取功名。
唐伯虎放荡不羁的性格给了多才多艺的才能,也给了他坎坷的人生之路。
16岁的唐伯虎在参加院试考试的时候,就因为宿妓喝酒,放浪形骸,差一点儿名落孙山。
还是苏州知府曹凤、文征明的父亲文林、沈周等人爱才帮他求情才得到“补遗”的资格。
弘治十一年,29岁的唐伯虎以乡试第一名的成绩考中解元!
弘治十二年,30岁的唐伯虎又娶了第二个老婆何氏。
雄心勃勃的唐伯虎信心满满地进京赶考。
也就是这一年,唐伯虎的人生发生了重大转折。
他因曾和富家公子徐经一起拜访主考程敏政被卷入科常舞弊案。
虽然查无实据,唐伯虎最终被释放,他也被革去功名,并且从此不能再参加科举考试。
唐伯虎从此再与仕途无缘。
不得以,才以卖字鬻画为生。
别看今天他的字画动辄千万,但在那个时候根本不值钱。
很多时候他还要依靠朋友接济才能生活,尤其是晚年,穷困潦倒的唐伯虎去世时年仅五十四岁。
这首诗是中年唐伯虎所做。
那时候,唐伯虎在朋友的资助下,修了一座桃花庵。
庵旁遍植桃树。
整日约了朋友写字画画。
过一段生命中最悠闲快乐的时光。
“不炼金丹不坐禅,不为商贾不耕田。”
连用四个“不”字表明诗人在摒弃功名利禄之后的自我选择。
即不修道、不修佛、不经商、不务农。
“闲来写就青山卖,不使人间造孽钱。”
什么都不干,吃什么呢?
“画画”,没事的时候我就画几张画。
凭自己的能力挣钱,不使哪些搜刮民脂民膏、来路不明的“造孽钱”。
唐伯虎一生都是骄傲的,他并不是不想走上公务员的道路。
但是,科场舞弊案彻底断送了他的前途。
他还是骄傲的,他说我自己会画画,没事就画几张,也能养活自己。
我花着自己凭本事挣的钱清清白白,干干净净,心满意足。
唐伯虎不慕荣华,不耻贫贱,以鬻文卖画为生,提倡以自食其力为荣。
做自己喜欢的事也能赚钱,是每个人的理想。
有多少人是因为兴趣而工作呢?
恐怕大多数人都是为了糊口而做着自己并不喜欢甚至是讨厌的工作吧?
中年的唐伯虎在朋友的资助下盖了一处桃花庵居住。
过了一段特别快乐而幸福的生活。
此诗不仅表明唐寅自命清高的处世态度,也反映出他那放荡不羁的性格。
其实唐伯虎的这首诗也是有出处的,它出自唐代吕洞宾《绝句》,原诗为:
不事王侯不种田,
日高犹自抱琴眠。
起来旋点黄金买,
不使人间作业钱。
道祖吕仙,已得金丹大道。
他的诗与其说是抒怀,不如说是悟道。
唐寅虽然说自己不修道,却是羡慕道仙这等情怀和本事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