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看完了《我的阿勒泰》,感慨颇多。因为是下载下来在电脑上看的,影片的视觉效果一般,但草原的辽阔,荒野中人、牛羊马还有骆驼转场的艰辛,以及哈萨克牧民身上那种坚韧、友善对待生活的方式,让我感觉印象深刻。当然,还有游牧生活中的艰辛,特别是看了李娟的多本散文集后,能更深刻地感受到其中不为人知的辛酸与苦楚。
看电视,更多的感受到剧中李文秀对写作的热爱,在那场讲座中,有一位作家说:“去生活,去爱,去受伤……”在剧的结尾处,当出版社编辑问李文秀对写作的感受,她说:“去生活,去爱,去受伤,也伤害了别人。”
李文秀原想去北京大都市实现自己的作家梦。没想回到母亲所在的阿勒泰地区时,竟然喜欢上了那里的生活。
要债引起的风波,与巴太的邂逅、相爱,又分离,母亲的恋情,在经历了一场被马拖着往前的意外事故中,巴太无奈亲手射死并宰杀了自己最心爱的踏雪……
自此悲剧拉开序幕,俩人分离。
在经历了身体和心灵双重创伤后的李文秀,也迎来了自己文学创作的转机,她的文章相继发表,后来又出书了。这个结局令人欣慰,热爱写作的她,一直写,一直写,终于也柳暗花明,硕果飘香。
剧中巴太对踏雪对养马的热爱,也深深打动了我。
他对踏雪的那种爱、呵护与照顾,无论是对马身体上,还是心理上,都是发自内心的,那么纯粹、真挚。
踏雪是他的梦想和追求,就如同李文秀对写作一样。
热爱,是一个人活着最大的动力
每个人的结局都大同小异,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走向终结,其中,过程,体验、感受才是我们活在当下最好的见证。唯有热爱,才能让自己真实地感受到活着的力量。唯有热爱,支撑你克服千难万险,热爱是一道穿在身上的盔甲,手里的剑,可抵御世俗的偏见,经济物质上的匮乏,以及让你无数次跌倒后爬起来的决心和勇气,去仰望星空,去迎接旭日阳光。
梦想并非远方,也许脚下这片土地就是播种滋养它的最好土壤。
变化,接受新事物、新时代的变迁
哈萨克游牧民族,是慢慢被汉化的一支民族,也是最后一个游牧民族,语言汉化,打猎、放牧都将慢慢消失不见。
巴太的父亲,曾是草原荒野中最优秀的猎人,在接受新事物新时代变迁时,也遭遇到很多难以接受的变化:不让养鹰,不让打猎,猎枪上交……他也曾扺抗,并坚持己见,但在现实面前,最后妥协、认同,经历了一系列心理斗争。
我喜欢你的方式,是……
“我喜欢你的方式,是让你见证我最高兴的时刻。”
在哈萨克语中,我喜欢你,是我清楚地看见你
“我清楚地看见你……”
我们如今明明身处一室,却将对方当成透明。是一种选择性无视……淡漠,无基本的交流……脱离了生活的实际。
剧中李文秀与巴太纯净的恋情,令人深深着迷。
只有情犊初开的年龄,才有的那种朦胧美,彼此心里绽放的花朵,小秘密藏在心里,不敢透露,表白后的甜蜜与喜悦,那是多么美好的感情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