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差深圳,待了几天,让我有机会好好了解了一下,这个有着传奇色彩的经济特区。除了和北京相同的高楼林立,车水马龙,人声喧嚣,两座城市还是大有不同,各自有各自的滋味。
自行车
首先触动到我神经的竟然是深圳的自行车。这里的自行车好少,好奇怪,就连现下火爆的共享单车们,也是寥寥,很是落寞的样子,等着人来宠幸。放眼北京这是不能够出现的事情,马路边随处是小黄、小橙、小蓝、小绿……而且都不会是单枪匹马的出现,大部分都是成群结队矗立街头,骑行的人也很多。
很是好奇,为什么同样是一线城市,深圳却少有人骑车呢?是因为深圳的公交系统更发达,更便利,还是深圳人民荷包更鼓,都喜欢坐车或打车?直到有一天,我自己找到一辆摩拜单车,骑了一段时间之后,找到了原因。深圳很少有路是有专门的自行车道,自行车和电动车只能和机动车拼地盘,或者和行人抢道路,自行车在深圳的生存环境很艰难。这对于生活在北京的人来说,简直无法想象,因为北京从建国开始就是一座自行车城市。人生赢家·老来得子·厨师界的表演家黄磊老师,在《黄小厨的美好日常》里曾说过,他当年考北影的时候,他和他老爸一起骑自行车从朝阳门外到北京电影学院,等黄大厨考试的时候,他爸爸再骑十几公里回家做饭,中午考完的时候,他爸爸已经骑回来,做好了饭给他。也就是说一天60公里的路,全靠两个车轱辘。黄老师高考的时候都已经是90年了,但是北京的主要交通工具除了公交车,依然还是自行车,来张图感受下:
看这庞大的自行车队伍想来,深圳骑车的人少,或许是因为深圳常年气候湿热、多雨,骑车出行的体验感稍差,再加上深圳是新兴城市,年轻人居多,对于追求舒适、享受生活的年轻人,骑车上班就稍显跌份儿了。
海
深圳找得到的娱乐,北京都有,除了海。海水、蓝天、沙滩、帆船、海景房,这些都是生活在北京的人一直向往和奢望的。我这次去的大梅沙海滨浴场,虽然海水比不上三亚,甚至比不上自己的邻居小梅沙,但是我依然觉得,要比天津和秦皇岛的海干净好多。靠海吃海,深圳的海鲜相应的也多,而且各种吃法,烤海鲜、海鲜粥、海鲜火锅,光打出来这几个字,我都忍不住咽口水。生活在海边的人,会比内陆地区的人更容易豁达吧,遇到烦心事的时候,看看天水一色的美景,光着脚踩踩沙子,听着周围戏水的人们欢快的笑声,顿觉人生之美好,恼人的事就会随风而逝。
不要吐槽大梅沙的水了,毕竟你们还是有海可看的好么香港
深圳处处都有香港的影子,竖式的广告牌,港式饭店,香港品牌实体店,深港跨海大桥……。现在很多香港人都到深圳来工作买房,很多深圳人更是把香港当作是周末休闲购物的常去之地。
深圳人的思想和文化也深受香港的影响,更崇拜财富,有钱人的生活更高调,随性。和出租车司机聊天得知,深圳本地土著,因为拆迁分得好多套房,资产成千上亿,每天都过着行尸走肉般的生活,睡到中午自然醒,吃完早茶(吐槽一下,深圳的早茶竟然也都得10-11点才能吃上,干嘛不叫午茶,在深圳的那几天,吃个早饭好费劲的说)开始搓麻将,晚饭后再去蹦迪或者KTV,晚上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互换睡伴,结束一天。第二天再重复前一天的项目。
深圳的新贵,中产们,也不会像北京的新贵中产们活的那么低调。他们会买更大的房子,开更好的车来彰显自己的财富地位。因为深圳是一个移民的城市(中国各个地方的人大融合),他们的财富大部分是靠自己努力得来的,要么是自己做生意,要么是金融或IT行业的高收入人群,所以他们心安理得为自己的辛苦奋斗买单。相比较而言,北京的富人要低调很多,我认识的好多中产们,有的在北京已经买了N套房(N≥3),夫妻俩都有着稳定的工作,但依然开着经济适用车,穿戴着牌子普通的衣服和包包。也许是因为北京自古就是天子脚下,小民唯有低调才能保命。而且,北京做为全国的政治中心,政府机构众多,你以为你的官职大,但是上面还有更大的,你的上司才开大众,你敢开劳斯莱斯么?官场的谨慎之风也渗透到了生活之中。
以上就是我的深圳之行的一点观感,正是因为每个城市都同而不同世界才美好吧。
Of�<��
每个城市都同而不同才美好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