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佛教常识100问」第27问:比丘、比丘尼是出家人的专称吗?

「佛教常识100问」第27问:比丘、比丘尼是出家人的专称吗?

作者: 心遇灯缘 | 来源:发表于2020-11-03 09:59 被阅读0次

    是的!

    比丘,是指已授具足戒的出家男众。

    比丘尼,是指已授具足戒的出家女众。

    式叉摩那尼,是指已授式叉摩那尼戒的出家女众。

    沙弥,是指已授沙弥戒的出家男众。

    沙弥尼,是指已授沙弥尼戒的出家女众。

    这些都是出家人的专称,依出家后所授的戒而得名。

    比丘

    比丘,是梵语音译,本指婆罗门教达到人生第四阶段的遍历修行者,在古印度时此名称就已经存在。

    佛教兴起盛行后,比丘则用来指称托钵的修行者,意译则为乞士。除了乞士外,另还有怖魔、破恶等义。

    乞士

    乞士,上从如来乞求佛法而养育法身的慧命,下向俗人乞求衣食以存活色身的生命。世之乞人但乞衣食,不乞于法,不名比丘。

    在汉传佛教中,因国情、风俗、环境的差异而不出去托钵,人家是送到常住来,这也是受人家的供养。

    怖魔

    但凡一人出家为比丘,便能使佛教日益兴盛,而使邪魔外道日渐消亡,故使魔王产生恐惧畏怖之意。

    破恶

    比丘修习佛法破除烦恼之恶。

    净命

    比丘不以苦力、经商、种植、卖艺而谋生活,乃以清净乞食而自活命,所以称为净命。

    出家人

    “出家人名比丘,譬如胡汉羌虏各有名字”。比丘是出家修行人的称谓。在汉传佛教里,常称比丘为沙门或僧人。沙门也是在古印度就有,其它各教派,凡出家者皆称沙门,意为“止息一切恶行”。但是,唯有佛教传入中国,故沙门便成为佛教出家的专用名词。

    最早的比丘

    佛陀出家后,其父净饭王多方劝阻无效,于是派五位亲信与佛陀一起苦修。佛陀离开他们独自悟道,他们在鹿野苑继续苦修。佛陀悟道后,在鹿野苑向五人第一次说法,其听法后出家遂成比丘。

    这五位最早为佛陀所劝度的比丘,即阿若憍陈如、阿说示、跋提、十力迦叶、摩诃男拘利等五人,即“五比丘”。

    比丘尼

    比丘尼为佛教五众、七众之一,又音译作苾刍尼等,意译除馑女、乞士女,或略称为尼。

    印度最早的比丘尼僧团是由佛陀的养母兼姨母大爱道(又称摩诃波阇波提)殷切求法而成立的。佛陀曾两度拒绝大爱道出家的请求,但她的意志十分坚决。后经阿难说情,佛陀考虑再三,遂提出以遵守八敬法为条件同意让女众出家受具修行,佛教的比丘尼僧团由此成立。

    据《比丘尼传》,净检在西晋建兴年间(公元313—317年)从西域沙门智山受十戒,为中国有沙弥尼之始。净检随即与同其志者24人在洛阳宫城西门共立竹林寺,则为中国第一座尼众寺院。东晋咸康年间(公元335—342年),沙门僧建从月支国带回《僧祗律》尼竭磨和戒本,是为专本完整的比丘尼戒法初传入中国。净检等四人又从外国沙门昙摩竭多受具足戒,为中国比丘尼从大僧受具足戒之始。净检成为中国最早依戒出家的女性,被看作中国第一位比丘尼。

    式叉摩那尼

    式叉摩那尼,意思是学法女,称呼年满18岁但还不满20岁的沙弥尼,她们专修“四根本戒”和“六法”。之所以要沙弥尼再经两年的式叉摩那时期才受具足戒,是要先学习和适应比丘尼律仪,以免受比丘尼具足戒后难以适应,造成毁犯的因缘,因此失去比丘尼身份,因为比丘尼终其一生只有一次机会受比丘尼具足戒,所以在受大戒前要有个适应的过程,以示慎重。

    沙弥

    沙弥,意思是息慈、求寂等,称呼年龄不满20岁但已满14岁的少年男众出家者。他们虽然还不能受具足戒但也要受许多佛教戒律的约束,一般受持沙弥“十戒”。

    沙弥尼

    沙弥尼,意思是勤策女,称呼年龄已到14岁但还不到18岁的少年女众出家者。她们虽然不受“具足戒”的约束,但也有很强的行为规范要遵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佛教常识100问」第27问:比丘、比丘尼是出家人的专称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pldv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