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书笔记】《斯坦福极简经济学》之是什么决定了我们的工资

【读书笔记】《斯坦福极简经济学》之是什么决定了我们的工资

作者: 猫鼻 | 来源:发表于2018-05-02 19:02 被阅读20次

几年前,一个刚毕业不久的同事私下跟我说,某某人啊,30岁了连个主管都没当上,才拿着个一万工资,死肥宅,这样的人居然有女朋友!额,挺尴尬的,因为当时我觉得我30岁也走不上领导岗位。至于工资,也很羞愧。能理解,小伙子嘛,年轻气盛,都觉得自己将来一定能混得很好。

说到工资,现在什么行业比较高?大概就是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相关、互联网其他相关行业吧,因为这几年互联网发展迅猛,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前几年,随便任何一个行业的人都能很容易转行当互联网运营、产品经理,某些类型的程序员工资更是比以往想象的要高(可能一直都高?),人工智能劳动力更是缺失,应届毕业生就能有40万年薪,这相当于传统行业部门经理级别了,甚至比小单位部门经理还高,还相当于那种微型公司一年的利润了。

18年智联招聘发布的调查数据显示,过去一年,人工智能人才需求量增长近两倍,知识型、技术型人才更为抢手,程式化、重复性的岗位呈现下降趋势。其中,月薪在25001元—35000元区间的招聘缺口较大,即便高薪也是“一才难求”。

想当初,在08年更前的时候,建筑行业可谓是高薪职业。那时候房地产高速发展,需求量大,建筑景观挣得个盆满钵满,可是15年的时候,建筑业可谓经历了大寒冬。更不用提已经发展已久的机械行业了,我确实拿不出什么数据支撑(我懒得找),我就举个现实中的个例。一个朋友,在机械设计行业几年了,在天津这种一二线城市,工资才三千多。再看看人工智能,一个天一个地,退一万步说,连跟新媒体运营比也还是差地要死。当然,这真的只是个例,机械行业就算再低,工作几年了应该也不至于只有三千块工资。


是什么让我们不能拿高工资?

在《用“人话”讲明白什么是经济学》说到,社会有需求,就有人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来满足人的需求,而社会是分工合作的,所以产生了商品交易,就有了商品市场。商品交易是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最常见、最基本的关系。

而人是自私的,在交易中都会作出利于自己的行动,所以价格会随着供求和需求不断变化。经济学就是研究这里头的规律,成为商品市场经济。

但是,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不仅仅商品服务的买卖关系,还有其它两种关系。一个是生产者生产产品需要劳动力,所以就产生了劳动力市场;一个是生产者的企业需要钱来生产,钱从哪里来,无论是银行贷款还是债券、股票之类,归根结底都是从人哪里来,所以就产生了资本市场。

无论是商品市场、劳动力市场还是资本市场,无外乎一个有需求,一个有资源供给,所以如果你懂了商品市场里的供需构架,并且会结合弹性来看问题,也会懂劳动力市场和资本市场经济。在《懂了商品经济供需构架就表明你有经济学基础了》里,也已经详细介绍过什么是商品市场供需构架,什么是弹性。那现在理解劳动力市场,来分析为什么我说大部分人都拿不到高工资也是轻而易举的了


为了让看这篇文章的人能看懂下面的内容,我就简洁地回顾一下什么是商品市场供需构架,什么又是弹性。

商品市场的供需构架就是供需规律:价格会随着供需变化而变化,反过来也会影响供需关系。在供给不变的情况下,需求越大,价格就会升高;在需求不变的情况下,供给越多,价格就降低。

像猪肉、果汁那样的商品,价格影响需求是显而易见的,我们说需求弹性大。但是香烟不一样,吸烟会上瘾,你香烟价格上去了,我还得要买,所以说香烟的需求是无弹性的。

想了解更详细的介绍,请移驾这本书前面读后感+书评三篇。

在商品市场里,消费者(即个人)是需求方,生产者是供给方,价格是商品价格;而在劳动力市场里,生产者是需求方,个人是供给方,价格就是工资。

与商品市场经济的供需关系相类似,高工资容易使企业减少对劳工数量的需求,就如同较高的价格容易使消费者需求减少。厂商想赚钱,如果劳动力成本增加,就会想裁员。这跟商品市场的供需关系是一样的。

也就是说,工资升高,劳动力需求会大大下降。但事实并非如此。你可能已经知道了,因为还要从弹性的角度看问题。

买东西而言,贵了我大不了就不买,不买也不会怎么着。但是企业想要维持生产是需要劳动力的,没有了就不行,所以说,劳动力需求在短期内无弹性。但是长期来看,当厂商有机会整顿生产时,劳动力需求就会有更大的弹性。例如,厂商可能拥有新设备或新技术,如果有时间与动机去施行,就可以减少员工人数。

当商品或者服务需求产生变动,很明显就会影响劳动力的变动。

比如,如果没有人再去听音乐会,交响乐团可能就解散,一位受正统训练的音乐家就不容易找到工作。如果一个城市的大部分消费者都开美国车,一个专门修理德国车的技师的生意就会清淡。诸如此类的例子还有很多。

劳动力需求还取决于生产力

还有厂商雇用工人的意愿,最终取决于生产力,即劳工生产多少东西。如果工人的生产力与工资有落差,厂商就不会雇用他们。如果工人的生产力高于工资甚多,那么在市场经济里,其他厂商就会用较高的工资挖墙脚。一般而言,工资将随着时间,由劳工生产的商品价值来决定。


就像去菜市场买猪肉,需要吃肉的人多了,肉自然卖得贵,然后猪肉档就会加大猪肉供应,别的人看到卖猪肉能挣钱多点,也卖猪肉,结果供给多了,价格又下去了。

同理啊,有些岗位工资高,很多人就去干这样的工作,结果劳动力供应量变高,工资也就下去了。但事实是不是呢?

工资增加会使劳动力供给量增加多少,同样取决于“弹性”

在大的方面讲,一些低门槛行业工资一高确实会导致供给量上去,就像是早些年的快递行业,媒体经常说一个快递员工资就能有一万多,那还愣着干嘛,很多人就选择去干快递了。但是,快递门槛低,很多人能干,很快就出现供大于求的状态,工资也就降下去了。对于有门槛的岗位,工资再高供给也是无弹性的,就像现在,我也不能去干人工智能。长期来看,肯定更多的学校开设人工智能课程,学这个的也更多,之后也会达到供大于求的状态。所以说,门槛低的工作供给是有弹性的,门槛高的工作,短期是无弹性的,长期是有弹性的。

在小的方面看,对大部分上班族而言,劳动力供给是相当无弹性的。上班规定八小时,我们干多干少工资是死的,而加班没有加班费,我们也特别不愿意加班。然而,对兼职者或是家里第二份薪水来源者而言,劳动力供给是较有弹性的,你工作多长时间,收入就有多少。

跟商品市场一样,双方肯定都会对价格不满意的,一方觉得卖少了,一方觉得买高了。

为了保障劳动力,政府也对劳动力市场进行了干预,设定了一个价格下限,也就是最低工资。都说人是自私的,作为企业主,肯定是为自己考虑的。这就导致企业主们不愿意雇佣那些没技术、低技能的人,所以导致低技能工人的失业率增长。

那怎么办?有更好的办法。

如果政府想提高低技能工人的工资,可以投资于技能训练计划。这可让部分工人转移到更有技术性(薪资更高)的职位,且会减少低技能劳工的供给,从而提高他们的工资。政府也可以补贴雇用低技能工人的厂商,使厂商能给付较高的工资;或者通过提供减税优惠给收入低于基本门槛的人,直接补贴低技术工人的工资,这项政策可增加工人收入,而不会带给雇主任何财务负担。

与商品市场不同的是,劳动力市场会出现一个问题——差别待遇。也就是歧视。

作为女生,感受应该是比男生强烈的了,如果一个二十七八岁的单身女性去应聘工作,除非特别优秀,否则是比较艰辛的。因为劳动力很多,企业有更多年轻的可以选择,他们工资要求还低,而大龄单身女青年还要面临怀孕生子。

就算是年轻的女性,同样也面临着差别待遇。在有些行业里,她们跟男性有着同样的工作技能,但是薪资比男性低。企业在招聘的时候就实施差别待遇,那些没有什么机会升迁或领高薪的工作都招女性。

而在国际上,有人还会遇到种族歧视。先不说白人歧视黑人,我们亚洲人在欧美职场也是相对困难的。在种族歧视这件事情上,即使企业自身没有偏见,也会顺应市场力量。因为你没有,可能客户有啊,有种族歧视的客户不想跟某些人打交道,就会把生意交给别人了;或者员工有啊,为了不使员工士气降低,只要也“种族歧视了”。


所以说,是什么决定了你的工资?是劳动力供需关系。

所以意味着什么呢?我们很多人可能一辈子都是低工资了。

首先是因为某些行业已经是过了发展期了,供给远远大于需求。如果自己不打算跳出这个圈去找高需求职位,工资不会大幅涨起。但是寻找高需求职位哪说得那么容易,比如说人工智能,那可是高门槛的,如果你决定离职考个研究生、读个博什么的,毕业后人工智能可能也供大于求了。还有就是信息不对称,虽然新媒体什么的当初工资高的时候,貌似是人都能去做,但是有多少个人知道这些行业,更何况现实生活中还有各种各样的限制因素。

既然横向走不了,那就走纵向吧,从小职员升主管,再升部门经理、总监、合伙人,自己当老板......这也是挺难的。领导不是干一年就就换人的 ,职位需求就那么点,但是供给那么大,竞争岂不是更激烈吗?除非自己技术水平够厉害,走技术供给这条路,就像在学校,学霸又能有几个呢?所以对于大部分职场人来说,年纪大了,没有混上领导,是很正常的,这确实跟能力有关,但更大的关系是跟需求有关。

这就是为什么我说大部分人一辈子都不会高工资的原因。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笔记】《斯坦福极简经济学》之是什么决定了我们的工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pocr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