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开学,馨儿都信誓旦旦自己背书包。早上自己扛上背,哼哧哼哧背着下楼,下午回家也是哼哧哼哧背上楼。从家走到公交车站还有一大截距离,看她背的哼哧哼哧,走路都快不了。问馨儿,要不要帮忙背。馨儿很自信,干脆的回答,不用。
从背后看,就像个小乌龟,书包是背后那个壳。
粉色小乌龟其实这种状况最多维持一周。一周后,不出所料,先馨儿自己背书包下楼,还没转过楼角,“妈妈,背不动了,你背吧。” 我接过来扛上,跟个炸药包似的。这种状况持续两三天后,馨儿从家走就不背了,走的时候就说,妈妈你背书包。
我给她建议,不要把所有的书都背上,上啥课带啥,头天晚上准备好。馨儿说好,第二天书包还是死沉死沉。开始以为馨儿把所有的书都带上才导致书包沉重,后来发现,不是这么回事儿。
看看馨儿书包里的货,除了上课要用的书,其实这部分书在书包里属于小菜,真正的大菜,分量重的是彩笔、阅读书。厚厚的三本阅读书,一大盒彩笔,一盒数学用的学具,硬皮笔记本数数四个。我问:"馨儿,为啥要带这么多笔记本?"馨儿:"每个笔记本记一件事,语文作文一个,字词一个,英语作文一个,记作业一个。"然后还有一个大大的笔袋儿,不用看,颠分量,里面五花八门的各种笔,我滴个娘,这些东西就占了书包的绝大部分分量。真正上课用的书语数外加上三本练习册,只占了书包的不到五分之一。
另外,背上这么多东西,都用吗?我的意思,你不用每天背上,那不是个卡车司机?早上运到学校下午运回家。馨儿说:"用呢。"我:"你啥时候用?上课看不成,课间十分钟,你还要活动。"馨儿:"能呢,有时候老师不上课,上自习,我看。"我:"那其他的呢?彩笔每天都用吗?"馨儿:"备用啊!老师上课有时候要用彩笔涂色、画一些东西。"听上去馨儿对这样的提问很惊讶。我没再往下问,因为馨儿说的没错。是,我带的东西不一定天天用,但是偶尔用一次我要有,老师也不会是前通知用不用。
我们小时候没少听"没用的书少看",上学不要带乱七八糟的东西。不是课本,与课本不相关的书都被贴上"没用"的标签。所以每天按照课程表,第二天上什么就带什么。书包里也没有额外的东西。
我也一直坚持馨儿不会整理书包,不会安排上课用书才导致书包越来越沉。自从今年认真和馨儿聊过,了解了馨儿书包为啥重的原因后,才突然理解了为啥现在孩子的书包如此沉重。写诗说"功夫自在书外",如今学习,"功夫也在书外"。上学除了上课还有很多跟上课相关的事情也要做,阅读,上课可能要用到的各种笔、本等细节都要准备,每天带上,以备不时之需。
我们把小孩的事情想简单了,简单粗暴认为她不应该书包那么重。也觉得老师太不近人情,让孩子带这么多东西。可是我们没想到,一个学期,孩子书包里背的阅读书是不是已经读完,是不是养成了,只要可能要用到的东西我会带上,这是生活的细节,小常识,不会带一点侥幸心理说可能今天不会用到,不要带了吧。也不会说,今天白拿了,老师没用。要知道生活中的风险都是因侥幸心理而发生。
所以今年没有抱怨馨儿书包重,馨儿可以作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