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急性短暂性智力障碍》303-305页。
我在思考:当亲人受伤害时,第一时间是保护家人,还是对伤害者反击?
这问题不会有标准答案,但我坚定地认为爷爷不应该去追那条野狗,而应该首先保护、安抚自己的孙女。
专业训练让我看到的是:追狗 ,是他自己试图宣泄掉内心的愤怒,是为自己;而此刻只有压制主愤怒才能安抚孙女,才是为人做事。
以上两位都是被情绪控制者:情绪成为他们的主人,他们得受情绪的指使。
变态心理学把被情绪控制称为激情或激越状态。这种状态的典型表现是注意狭窄(narrowing of attention),徒见狗,不见孙女;只顾辩论孰对孰错,却意识不到受伤的老婆还躺在那里。
抑制聪明才智的罪魁祸首是生气。无论智商多高,哪怕是爱因斯坦,生气时,智商也近乎是零。
2.《柿子树》305-307页。
对这个缺乏公德的女人,大概也可以如此解释:他把世界的一切都当成自己的了。
《》《》《》
用精神分析理论解释,不知是处于什么期?记得武志红老师的一次课里好像提过处于什么期的人把世界的一切都当成自己的,无法分离。
3.《秦始皇与雷锋》308-309页。
身体的感受,是视觉和听觉所不能涵盖的。
重要的是,一到现场,才知道历史知识多么可怜。尽管百度能了解一些内容,但大量的细节是有待于自己阅读的。
每当参观或游览一处历史古迹,总被现场弄得热血沸腾,我都想过不能满足于走马观花的肤浅,有时还顺便买本书。可是一离开现场,血就凉了,书也束之高阁。
我曾经来过和没有来过,又有什么两样呢?
生命是有限的,没有人会长生不老,强大到能灭六国的秦始皇也不例外。所有的死亡,本质上都是死与时间的较量,也最终成为时间的牺牲品。
这是一种终极的悲哀。
比有限更让人悲哀的,是生命的不确定:秦始皇不会想到,他的雄才大略会在50岁便被迫终结而被埋入地宫。
《》《》《》
曾经来过与没有来过一样吗?怎么可能一样,见过布达拉宫的庄严和雪山的雄伟和没见过怎么可能一样。
生命有限是一种事实 ,以为是一种悲哀是一种观念一种认知,也可以认为人生是一场旅行,死亡只是能量转化而已,是另一个开始,是另一场奇妙旅行的开始。
生命的不确定,是另一个必须接受的事实,放弃控制生命的徒劳,把生命投入到当下的生活中去,去努力,去美好,去体验。放下我的控制,不再纠结,一半计划,一半随缘,所谓解脱,大概就是如此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