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壮阔的征程,越需要领航的力量。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张盘根,笔名郑韩普叟。1953年出生于中华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河南省,现为:水墨丹青书画院常务理事、北京京华阁书画院副院长、郑州市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榜书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书协会员、中国教育电视台《水墨丹青栏目组》和《名家讲堂栏目组》签约艺术家、水墨丹青书画院会员。
张盘根自幼便喜爱传统文化的张盘根几十年来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饱览群书,并与书画结下了深厚之缘,屡获殊荣。2015-2016年连续两年获得郑州市墨缘展优秀作品奖,2015至2017年连续三年在河南省群众书展入展,其中,2015年和2017年两次获优秀作品奖,2016年参加庆祝苏东坡书画院成立十五周年全国书画邀请展,书法荣获一等奖,被授予东坡书画院德艺双馨艺术家称号!2021年1月受邀出席中国教育电视台泼墨中华情书画春晚,荣获"水墨丹青-书画艺术传承奖。他孜孜不倦,深入潜研和探索历代书画名家之作,将其精翠融为一体,这也为他的艺术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逐渐的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风格。使他的作品,深受海内外广大爱好者的青睐和收藏。
中国书法艺术是民族文化的瑰宝,是丰富灿烂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至今,已成为中华民族乃至世界文化中,最具经典性、最具标志意义的民族文化符号。而张盘根在经过几十年的专研探索和不戳耕耘,将实用价值、文化价值、美学价值、欣赏价值融于一炉,其笔下书作,宣面干净利落,字迹飘逸超然,造型刚劲有力,线路旋转自然,线条灵动,字体丰润饱满,在旋转中凝含精气于笔端,开功有气,走笔有节,如行云流水,又有强力的气节度,充分体现了中国文人的精神境界与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
书法与中国的文化相表里,是整个民族精神的外化。在几千年的书法发展史上,修身立品、完善人格,始终是书法的主旋律,这一点在张盘根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他在书法创作之时,一直坚持一个大的基本原则,那就是“艺术是人民大众的艺术,书法要为人民群众而作” 。在他看来,群众文化中艺术门类很多,如戏曲、歌咏、舞蹈、美术等,尽管这些艺术形式各有其特点和优势,但书法艺术的特征更加鲜明,一纸、一笔、一墨,便可进行书法创作,其欣赏者不存在年龄、性别、文化层次、社会地位等因素的限制,简便易行,且作为成果的“字幅”一目了然。
这是书法天生具备的一种群众性文化艺术特质。当代书法家的书法作品,不能只是一味的炫技,或者过于追求自我的放纵,过分的创新。而是应当充分适应群众性,实现雅俗共赏的艺术目标,通过笔墨文字促进人民群众的文化精神调节,丰富群众的审美体验。使人民群众能够体会到作者挥笔时的精神意境或者家国情怀,收获独特的审美体验。并且优秀的书法作品,可以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素养和精神信念,在鉴赏中不断提高审美能力和人文涵养。促使人们不断加强背景知识学习,形成文化内涵修养提升途径的良性循环。
同时张老先生对书法创作还有着独到深刻的见解,他认为书法展现在人们面前的首先是书者的人文修养、道德追求和精神气度,其次才是表现技巧。正所谓:高韵深情,坚质浩气,缺一不可为书。而当代书坛有太多的书法创作者只是一味追求对前人的临摹或者固执己见的所谓创新,恰恰忽视了对自身文化修养和积淀。他曾说过这样一句振聋发聩,警醒世人的话“如果将王羲之的兰亭集序顺序打乱,那它是否还是天下第一行书?”就是这样简单的一句话却掷地有声,重若千钧。是啊,人人都在研究王羲之的章法结构,但又有几人注意到右将军的文化底蕴,兰亭序如果失去了其文学性,其书法艺术性也要弱了三分。这简单的一问,想人所未想,见人所未见,如凌空一指,点破当今书法界的沉积弊病,又若一道光,映照出一条被人遗忘的路。
玉树承天地,虬根盘四极。这或许是对张老先生最好的写照,他数十年躬耕不戳,扎根于传统文化艺术的四级八荒,孜孜不倦的汲取文化艺术的养分,并转化为一种力量,为往事立心,为生民立命,承前启后,为往圣继绝学,为当世创新章。内圣为本质,以外王表功能,张盘根的人文修养和精神气度堪称当代鸿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