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信奉“不与傻瓜论长短”,现在看来,这个范围还需扩大一点。只要不是利益相关,也不是学术讨论,尽量不与他人争辩。因为争辩经常没有结论,只会让自己陷入情绪的内耗,同时还伤害彼此感情。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有个朋友是某明星的粉丝,明星出了新歌,安利你说特别好听。你听了之后,发现从一个客观的视角来看,这首歌完全不在水准之上。这时候你要跟朋友争论一下,从技术层面上来说,这首歌到底好不好听吗?
很多人说不会,因为他是我朋友。好的,那么还是相似的情景,但是朋友变成了网友,你是否想去争论一番呢?
结果都是一样的,没有结论,谁都说服不了谁,白白生气。
很多人说,你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其实不然,每个人讨论的范畴都不一样,你跟他聊事实,他跟你说观点,能聊到一块去吗?好听、美、帅、演技好,其实都是相对概念,都是“观点”。除了道德、法律和数学原理,大多数情况下事实代替不了观点。
夏天把空调开到28℃,从户外进来的人会觉得“好凉快”,但是待在屋里面的人就会感到闷热,心想还不如不开。一首网络“神曲”旋律简单、节奏洗脑,听惯了古典音乐的人瞧不上觉得单薄,喜欢流行音乐的人却觉得对胃口,一学就会,久久不忘。
这些都只是观点,谈不上对错。
况且观点之上还有立场,所谓屁股决定脑袋。曾经有一个朋友跟我吐槽一个人,而他吐槽的人恰好也是我的朋友,这时候我应该怎么做的,不管他说的对或者不对,符不符合事实,我都不好搭腔,这就是作为朋友的立场。
在辩论场上,这叫“持方”。当正反两方吵得不可开交之时,主持人突然说“交换立场”。双方都会愣一下,但几秒钟后,两方便能瞬间转换观念继续激烈地试图说服对方,好像之前的争论都不存在一般。这就是立场——“不争对错,只争输赢”。
少与他人争辩,未必要做到彻底换位思考,完全理解他们的行为,人和人掌握的信息、知识结构、思维习惯不同,很难真正感同身受。但是只要我们在不涉及原则的问题上,给予宽容,自己情绪会更稳定,内心也会更平和,世界上也会减少很多不必要的争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