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随笔读书
《海洋帝国:地中海大决战》读书笔记

《海洋帝国:地中海大决战》读书笔记

作者: Eik | 来源:发表于2018-05-18 22:30 被阅读46次
    海洋帝国:地中大决战

    01

    在罗马帝国最辉煌的时期,地中海曾是它的内海,后来罗马帝国分裂了,东边的拜占庭帝国继承了罗马帝国,也称为东罗马帝国。

    后来在1453年默罕默德二世攻陷了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国灭亡,建立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并且觉得自己才是罗马帝国的正统继承者。大概过了70年之后,苏莱曼和他的儿子塞利姆开启了征战地中海的故事,苏莱曼大概是默罕默德二世的孙子或者曾孙子吧。

    当时的地中海有好几个国家,有希腊啦,意大利啦,西班牙啦,以及北非的一些国家,可以简单概括为伊斯兰教与基督教之间的战争,或者可以看成是奥斯曼土耳其与西班牙的战争,当时的西班牙国王有好多个头衔,其中一个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

    在地中海征战期间,1522-1580年,西班牙的舰队被称为无敌舰队,但经常被土耳其的舰队打败。不知道是西班牙无敌舰队的重心不在地中海,还是它真的无力与土耳其舰队相抗衡,无敌舰队越到后期越开始掉链子,或者说是无心开战。

    只是上天眷顾,让它赢得了最后一场大规模的海战,之后的两国都无力支付这场战争,签订了一份合约。很难想象,如果最后一场海战西班牙没有取胜,地中海会不会重新变成内海?

    地中海大决战中舰队之间的战斗反而没那么残酷,更加残酷的是攻城战,或者说是夺岛战,几乎土耳其每一次都倾尽全力想要拿下某个岛屿,结果都是死伤无数,换来的要么是惨胜,要么是无力支持下去惨败而归。

    当然,战争很难用值得或不值得来衡量,尤其是对于土耳其来说,对外发动战争是每一个苏丹继位之后重中之重的事情,因为他需要胜利来稳定自己的地位,巩固自己的军心。

    战争中决定胜利的是士兵数量,武器,后勤,还是将军的谋略?当然你也可以说是所有因素综合的结果。

    在作者的眼里,人数上的优势很难转化为取胜的关键,土耳其攻打某个岛屿或要塞时,城堡里的守军人数远少于攻方,通常都有十倍以上的数量级差距,但是土耳其要取得胜利付出的代价总是比较大。

    当然,这里还涉及到数量和质量之间的区别,有经验的士兵在战争中也是非常关键的存在,战争中士兵也是也一种消耗品,战舰沉没了可以重新再造,当士兵没了却是很难培训出来,因而会出现这种船造好了,居然连使用者都找不到,可以捕获敌方的战舰并进行仿制,但却找不出会操控的人才。

    关于武器,这时候的战争已经是热武器时代了,但除了战舰上数量的差距,似乎很难界定哪方的武器会更精良。再有,常常是轰了一个多月的炮弹,但城墙还是没有被破坏到有利于进攻的局面,不过那时候已经开始有狙击手了。

    后勤,在书中提到的次数不多,比较难以理解的是,在攻城夺岛战中,土耳其为什么经常忘记切断对方的后勤补给线呢?我想是因为当时的海战很大程度上是要看天吃饭的,每年适合作战的时间一般在3月到10月之间,如果这半年攻不下来基本上是要放弃了,因为要开始下雨了,(大家可以去重新温习一下地中海气候的特点)一座城市半年的粮食储备通常都是有的,所以切断后勤补给线的意义不大。

    但是,切断后勤补给线的同时,可以切断岛屿与外界的联系,以及切断岛屿的一切外界支援啊!每次发动战争时总是可以感受到,守军觉得自己再坚持一会就能等来援军,然后又开始满血战斗;而攻方总是在担心,要是对方的援军到了会对我们不利,我们得加紧攻城,然后又被白白消耗了一波人。

    似乎援军成了战争中胜与败的关键,但援军常常扮演着掉链子的角色,只是一种精神寄托的存在。

    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这是有道理的,在地中海争夺战初期,巴巴罗萨和海雷丁,战斗力都是满格的,后来海雷丁归顺土耳其后打了好几场漂亮的战斗,海雷丁死后土耳其海军出征前是要在墓前举行祭奠仪式的,简直就是神一般的存在。

    但后来的将军,逐渐把战争变成了在苏丹面前争宠的工具,当所有的将领都想表现自己时,通常都不会在一条心上。当然因此也会出现一些掉链子的情况。

    地中海争夺战的结局,是以合约的形式结束的,一来是战争的消耗让两国国力无以为继;二来越到后面的战争,关于兵源问题越捉襟见肘,士兵或者说是海军训练越发匆忙;三是因为美洲金银的流入对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造成比较严重的通货膨胀。

    不过我不太理解第三点,在我的认知中,转移经济危机的方式都是对外发动战争的,怎么就成结束战争的原因了。可能是我弄错了因果关系,不过这点一点不重要,因为后来的他们过得都不是很好,从17世纪开始,西班牙帝国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被胖揍了一个多世纪,几乎都失去了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土地,当然我们没有资格嘲笑他们,因为我们大清王朝也是被胖揍的对象。

    02

    我以为奴隶贸易只是限定于大航海时期,即著名的黑三角贸易,实际上在欧洲的战争中历史中,很早很早开始就有了奴隶掠夺和交易,公元以前就有了。

    关于奴隶的定义,和人种无关,和出生无关,但和战争与信仰有关。海战中奴隶和士兵是两种不同的人群,奴隶是有别于自己信仰的人群,职业通常都是船上的浆手,而且会被锁死在一个位置上,如果这条船战败了,或者翻了,奴隶们几乎没有生存的希望。

    每场战争胜利后往往都是烧杀抢夺的开始,每个人都会把自己抢来的奴隶送到市场上交易,或者等待他们的亲人凑够赎金。

    而我好奇的是,烧杀抢夺我们古代的战争有,屠城我们也有,但为什么我们古代的战争很少有掠夺奴隶这个词呢?

    似乎这个问题又回到了关于宗教信仰融合与分裂的问题,

    我们这片土地,很少会涉及到关于信仰不统一的问题(即使信仰不同,也不会作为战争的理由,当然,门派之间的恩怨是另外一回事),至少在宗教信仰上,信仰佛教的人若战胜了信仰道教的人,没听说过和尚会把道士抓回来当苦力,或者拿去交易吧。

    直到后来我想到一个词:抓壮丁。

    你说抓壮丁和抓奴隶之间有区别吗?我觉得应该有吧。

    PS:也许我们古代没有公开化的奴隶贸易,但是关于卖身入府当丫鬟,当下人,这个算人口交易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海洋帝国:地中海大决战》读书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pvnd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