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资治通鉴:我只要塔山,不要伤亡数字

资治通鉴:我只要塔山,不要伤亡数字

作者: 鉴史悟道 | 来源:发表于2022-09-25 11:00 被阅读0次

    【材料】

    《资治通鉴》汉纪 孝献皇帝 建安十六年 公元211年

    八月,操至潼关,与超等夹关而军。操急持之,而潜遣徐晃、朱灵以步骑四千人渡浦阪津,据河西为营。

    闰月,操自潼关北渡河。兵众先渡,操独与虎士百馀人留南岸断后。马超将步骑万馀人攻之,矢下如雨,操犹据胡床不动。

    许褚扶操上船,船工中流矢死,褚左手举马鞍以蔽操,右手刺船。校尉丁斐,放牛马以饵贼,贼乱取牛马,操乃得渡。

    遂自蒲阪渡西河,循河为甬道而南。

    【译文】

    八月,曹操到潼关,与马超隔关对峙。曹操对马超急剧施压,而暗中派徐晃、朱灵领步、骑四千渡过浦阪津,据黄河西岸扎营。

    闰八月,曹操从潼关北渡黄河。士兵先过河,曹操单独与虎士一百多人留在南岸断后。

    马超率领步、骑一万多进攻,箭如雨下,曹操仍坐在胡床上不动。许褚扶曹操上船,向北岸驶去,船工被流箭射死。

    许褚左手举起马鞍为曹操抵挡乱箭,右手撑船。校尉丁斐见情势危急,放出牛马引诱敌军,马超军抢牛马而引发骚乱,曹操才得以平安渡过黄河。

    接着曹操大军从蒲坂渡再次渡过黄河,沿河向南修筑甬道,不断向南推进。

    【解析】

    一、材料背景

    曹操突破潼关防线的策略从宏观上来说其实挺简单的。先重兵云集潼关之下,猛攻,马超不得不调集大军应对。

    然后曹操派出徐晃,率偏师四千偷渡蒲坂,在黄河西岸建立桥头堡,与此同时曹操再次从潼关下撤退,从风陵渡北渡黄河,依托徐晃在蒲坂建设的基地再次来到黄河西岸。

    最后沿着黄河西岸南下,在黄河与渭河之间扎营,和马超对垒,此时潼关已经被曹操顺利绕过,大军已经开进了关中地区。

    马超见首战失利,马上就怂了,表示要将黄河以西地区割让给曹操,以求停战,曹操不同意,继续进军。

    超等屯渭南,遣信求割河以西请和,操不许。九月,操进军,悉渡渭。超等数挑战,又不许;固请割地,求送任子。

    材料中的情景,描写的就是徐晃控制蒲坂以后,曹操从潼关风陵渡退军,却遭到马超死咬住不放的情景,曹操身陷重围,差点因此送命,但最终还是顺利突破了黄河防线

    二、马超失败在哪里?

    看潼关黄河防线的失守,我以为,马超的失败,主要是以下三点没做好:

    1.不听指挥

    马超关西联军守不住黄河防线的第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不听指挥,比如说材料中曹操为什么能够死里逃生,顺利从风陵渡撤退到黄河北岸?

    校尉丁斐,放牛马以饵贼,贼乱取牛马,操乃得渡。

    其直接原因就是校尉丁斐放出了漫山遍野的牛羊,马超的部下直接选择去抢牛羊,而引起了部队的骚乱,进而使得攻击失去节奏,给到了曹操喘息的机会,因此顺利逃走。

    这当然不是马超的命令,而是军队的自我选择,也就是说在马超部下的眼里,杀掉曹操甚至不如去抢点牛羊重要。

    如果杀掉了曹操,那朝廷将有剧变,曹军必然就要偃旗息鼓打道回府,这次进攻自然也就消弭于无形了。

    为什么马超的部队这么不听指挥?以至于轻重缓急都分不清楚,以至于像傻子一样,做出曹操不如牛羊的判断?

    其本质原因,就在于马超军队的结构,不是听命于某一个人的集权军队,而是由大小军阀组成的关西联军。

    军队敢于放缓攻势去抢羊的原因就在这里,第一是下属的下属不是我的下属,马超处理不了这些从属于其他军阀的士兵,这些人自然违反军令肆无忌惮。

    第二则是军队的劣币驱逐良币,老实人吃亏效应。曹操是大家的,牛羊是自己的,进攻曹操少我一个不少,反正其他人办到了我也能获利,而要是没抢到羊,我就真的没有羊。

    如果是一个军阀这么想并这么做,影响不了大局。但大家都是军阀,都是刀山火海里面爬出来的人精,谁都不傻,知道怎么选择。

    于是乎,大家都做出了最符合自己利益的选择,打曹操让别人上,我先去抢羊,这样曹操我有了,羊我也抢到了,岂不美哉?

    其中不多的有大局观的愿意留下来进攻曹操的部队一看,大部分人都抢羊去了,这点人根本干不成事,到最后曹操没杀掉,羊也没抢到,得不偿失。

    打不过就加入,不如加入抢羊大军,把羊抢完了,大家自然又回来打曹操了,恩,就这么干。

    这么干最后的结果就是,大家都去抢羊去了,曹操趁着马超部队骚乱,成功跑路了。

    所以说,部队是不能有私人利益的,一切缴获要归公,由公家统一分配,这样部队才能听命令。

    如果说马超部队大家都遵守一切缴获归公的政策,反正不管谁抢了都有我一份,那谁会去抢羊呢?要是马超的部队任何时候都听指挥,那曹操就危险了。

    2.打不了硬仗

    军队不听指挥只是马超潼关失利的部分原因,再有原因,就是关西联军打不了硬仗。

    八月,操至潼关,与超等夹关而军。操急持之,而潜遣徐晃、朱灵以步骑四千人渡浦阪津,据河西为营。

    为什么我说关西军打不了硬仗呢?第一是徐晃,关西联军十万,徐晃四千人偷渡蒲坂扎营,关西军竟然攻不下。

    马超将步骑万馀人攻之,矢下如雨,操犹据胡床不动。

    第二则是曹操,曹军北渡黄河,曹操率虎士百人断后,马超率步骑兵万人进攻,竟然一直拿不下。

    要知道这可是一百比一的兵对比,而且曹操大军渡河也不是瞬间完成的,大军云集潼关,现在要想有序度过黄河,怎么着至少也要半天吧?

    也就是说,曹操这一百人,至少顶了马超一万多人半天时间,截然不动!所以我说马超的部队打不了硬仗。

    打不了硬仗并不是说关西军战斗力不行,相反,关西军战斗力是相当爆表。

    汉末关西一直打仗,军民在战争中生活成长,关西骑兵、枪兵非常厉害,比如说民间评书称张绣为“北地枪王”,包括马超,关西多得是弓马娴熟,枪术精湛的精兵猛将,以至于曹操怕到不敢跟关西兵正面接触。

    议者多言:“关西兵习长矛,非精选前锋,不可当也。”

    操曰:“战在我,非在贼也。贼虽习长矛,将使不得以刺,诸君但观之。”

    为什么曹操从蒲坂渡过黄河以后,要一路向南建造甬道,让军队和后勤线在甬道里面行进?

    遂自蒲阪渡西河,循河为甬道而南。

    所谓甬道,就是带护栏和顶棚的通道,曹操沿河建设甬道,这其实就是害怕关西的枪兵和骑兵的表现,所以曹操要利用甬道将自己的部队和关西军隔绝开来,避免被冲击。

    所以我说,关西军打不了硬仗并非战斗力不行。关西联军打不了硬仗的根本原因,其实和关西联军不听命令的原因是一样的,联盟太松散,大家心怀怪胎,总想着让别人冲在前面,自己在后面收割残血。

    因为关西军阀靠军队立足,一旦军队打光了,自己就没办法保证利益,而别人军队打光了,等曹操退军以后自己就可以去兼并他。

    人人害怕损失,人人想兼并别人,结果就是人人都缺乏牺牲精神,谁都不愿意冲上去当炮灰。

    所以我们就看到了潼关战场的名场面:

    马超将步骑万馀人攻之,矢下如雨,操犹据胡床不动。

    面对曹操在关键位置结阵以掩护大部队渡河的一百多重甲精锐步兵,马超一万多步骑兵只敢以远距离射箭为主,所以迟迟拿不下。

    要是马超有:“我只要塔山,不要伤亡数字的。”下定决心,士兵们冲上去拼消耗,这一百多人如何能顶住一万多步骑兵半天的进攻?

    但我只要塔山这种话,不是林彪元帅喊出来,士兵就会照做的,蝼蚁尚且偷生,为什么解放军战士敢于牺牲,甘于奉献?为什么将领们都愿意拉着自己的部队上去消耗?

    因为士兵们在为自己而战,都在保护自己老家分到的土地;将领们都是为国家而战,部队打完光了中央马上给他补充啊。

    所以我说,我只要塔山背后,是将士敢于牺牲,敢于奉献的大无畏精神。

    国民党的军队是没有这种精神的,因为国民党的部队是抓壮丁来的,将领的部队打完了就撤番号,国民党的将领喊这句话就没用,因为根本无法执行。

    马超同理,将领们不愿牺牲自己的部队去拼战损,需要保存实力;士兵们也不愿意牺牲自己的性命,毕竟马超是起来造反的,战士们都不知道自己为何而战,只是被时代裹挟。

    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就导致了关西军虽勇,却打不了硬仗,这是组织的结构性弱点,不深化改革是神仙难救的。

    三、领导人的担当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组织领导者的担当对于组织的发展所造成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选一把手的考虑因素是有担当靠得住能服众,而绝不是有才华有能力脑子活。

    有才华有能力脑子活的人,都必须在有担当靠得住能服众的人的带领下,才能够更好地开展工作。

    马超不能说没有担当,他挺有担当的,当时马腾在京城当卫尉,马超连爹都不要了也要造反,而且自己亲自领兵进攻,这不能说没有担当。

    但遗憾的是,曹操比他更有担当,为了掩护大部队顺利渡江,曹操自己就自己亲自带着一百多亲兵来断后了。

    为啥这个时候曹操要亲自出马?而且还只带了一百人?其实里面是有讲究的,第一当然是为渡河的大军断后了,曹操不如自己率领最精锐的部队来,万一被马超攻克了防线,那正在渡河的曹军就会遭到痛击。

    为了确保能顶住,曹操必须亲临,只有曹操和士兵共存亡,士兵们才能发挥出最高昂的战斗力,如果是别的将领,万一统率力不够,这一百多人直接被打崩了怎么办。

    第二,其实我以为曹操之所以亲自断后的目的还在于,引诱马超的主力,将马超最精锐的部队尽可能久地留在潼关,以减轻徐晃蒲坂防线的压力。

    马超得知徐晃率轻兵偷渡蒲坂,在追击正在渡河的曹操的同时,必然也会分兵去进攻徐晃。

    徐晃虽然有四千人在蒲坂扎营,但其统率力和精锐度都不如曹操的亲兵。万一马超将主力派去进攻徐晃,如果徐晃被击溃了,蒲坂失守,曹军失去渡过黄河的渡口,那自己这一整套操作,就白忙了。

    所以曹操要亲自带着百名亲兵阻击马超,名为阻击,其实也是示弱引诱,其目的就在于展示自身的可得性,马超见曹操亲率少量部队来阻击,必然有进攻曹操活捉他的想法,一旦马超投入主力来进攻曹操,徐晃那边的压力自然也就减少了。

    这就是曹操的担当,因为就算曹操战死了,只要蒲坂不丢,曹军依然可以从蒲坂渡过黄河。

    此时的曹操,早已经不是诸侯讨董时的那个鲁莽少年,他剿黄巾,讨袁术,灭吕布,破袁绍,又定刘表,这才有了平定北方的成绩。

    此时的曹操,早已经身为宰相,人臣之贵已到极点,荣华富贵享之不尽用之不绝,功勋卓著布于四海。

    在这种情况下,曹操还能为了战争胜利,有不惜以身试险亲自断后的担当,这是极为难得的。

    所以曹操说袁绍做大事而惜身,当初袁绍官渡之战被曹操烧了乌巢粮草之后,就是因为既没有亲自率军来进攻曹操的大营,也没有亲自率军去剿灭偷袭乌巢的曹操,最终才有了进攻曹营的张郃临阵倒戈,袁绍军惨败。

    马超潼关之战的失败,大抵就是这就是这几个原因了,军队作风不好,看见财产就不听指挥;部队虽然战斗力爆表,但不肯牺牲,不甘于奉献,打不了硬仗。

    任何组织都是这样的,下面作风优良,听指挥,能打硬仗,再加上上面的领导者有担当,就会无往而不胜。上面的没担当,光让下面听指挥也是不行的,那是乱指挥。

    而像马超这样的,组织作风又不好,又不听指挥,又打不了硬仗,虽然马超担当不错,但讲领导担当也是曹操更有担当。

    马超这活计就没法干了,关西军阀这个状态,明眼人都知道发展下去谁会失败,所以打完潼关之战,马超立刻就嚷嚷着要将和了:

    超等屯渭南,遣信求割河以西请和,操不许。九月,操进军,悉渡渭。超等数挑战,又不许;固请割地,求送任子。

    但曹操肯定不同意啊,辛辛苦苦打过潼关,不是来给你们讲和的,而是要消灭掉以马超为首的这些关西军阀,让朝廷真正汲取到关西枪兵和凉州大马的力量。

    毕竟关西的问题不是人不行,而是体制结构性的不行,既然内部长期无法去深化改革,那就只有被外力将整个组织全部碾碎重来这一条路了。

    所以我说,“我不要伤亡数字,只要塔山”这种话,不是谁说都能够得到执行的,有些人说办得到,有些人说出来只会沦为笑柄。

    没有令行禁止,没有人民群众心甘情愿的牺牲奉献精神,不要伤亡数字是万万办不到的。

    如果马超可以不要伤亡数字,那曹操又算什么呢?如果国民党也可以不要伤亡数字,那怎么会跑到台湾去呢?

    这就是组织的结构性优势,战争的胜败从来都在战争以外,领导没有担当,将士不听命令,不肯牺牲奉献,这都不是军事问题,而是政治问题,但政治问题不解决,军事上就难取得胜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资治通鉴:我只要塔山,不要伤亡数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qazv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