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风流
2.魏晋文学-包容中融合
魏晋南北朝局势的混乱分裂,但对于文化,则是进化、包容、融合。
魏晋南北朝,佛道儒三教互相渗透。汉末,儒学势微,但历经佛、道的冲击,儒学却有了更大的发展;另外,儒学一直与政权结合,故始终处于正统地位,佛道二教不得不认同儒家的宗法伦理,故逐渐形成以儒学为核心的三教合流的趋势。
特别要说的是魏晋南北朝的玄学。很多人都说:玄学其实是道教的一个分支,我看不尽然:其一,玄学达人都是当时一代名士,如竹林七贤、陶渊明之流;其二,他们虽然倡导玄学,但在玄谈中却又不断渗透儒家精神;如嵇康曾有“越名教而任自然”,细细品读-“超越儒家的伦理纲常束缚,任人的自然本性自由伸展”,也并没有全盘否定儒学;其三,玄学有“有无、体用、本末”之说,但细究,仍然是用这样的理论去解释儒学。
所以我说,玄学其实是儒道的结合。
魏晋以前,儒家的文学是有政治教化目的的,如《诗经》中的《雅》 (周人的正声雅乐)、《颂》(周王朝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而秦汉均设乐府,采编诗歌!
在魏晋南北朝时,文学已开始探索自身独立存在的意义,形成了重意象、重风骨、重气韵的审美思想,且注重抒发个人情感。
在诗歌上,学习汉乐府并继承发扬,五言古诗在这个时候达到高峰,如《古诗十九首》则被后人奉为圭臬。
还有就是赋,魏晋南北朝时,已从汉大赋演化为小赋,如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郦道元的《三峡》、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以为都是小赋中的经典!
另外,魏晋南北朝的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也异常繁荣,如曹丕的《典论•论文》(最早的文艺理论批评专著)、陆机的《文赋》、刘勰的《文心雕龙》,都是当时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中的精品。
魏晋南北朝的笔记小说,也必须要说。鲁迅先生最早将魏晋南北朝小说分为志怪小说和志人小说。干宝的《搜神记》就属志怪小说,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则是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后世对的《世说新语》评价颇高,以其为笔记小说的先驱,小品文的典范,确实,它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