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李连杰谈壹基金时说到他的理念,一个人捐一千万和一万人捐一千,你选哪个?选后者,为什么?因为这样参与度大 ,能更好的发挥慈善。与之相似的是我的高中,有一个校友赞助的项目,资助学生上大学。门槛很低,两百算一份,即便你不是什么土豪大款,你也能略尽绵力。然后我开始想到我社长,他以前是单干,可以成,但很累,孤胆英雄的feel。现在不是,在讲究组织,这点我经过自己的单干后是十分认同的。一个人能做成的事情,交给一个组织来做,首先没那么累,第二,每个人都能起作用,而不是打酱油。但是,如果你觉得这样没能发挥自己的能力,我也没办法,我有过这样的想法,心态变了,想的方面也会变。
前面是自己想记下来,怕忘了。接着讲个故事,一个人给一个穷人1万块,穷人感激不已。一个人连续1000天给一个人10块钱。然后之后不给了。结果是前者感激,后者咒骂。这个故事是我自己根据一个心理实验杜撰的。先分析一下,都是一万块,为什么两者会截然相反呢?这个可以参照上个故事对比下,很有意思吧,看似一样的付出却是不同的结果。
以下分析第二个故事,一个人给穷人1万块,其实两人之间的关系还是陌生人,而一个人连续1000天给就不一样了,他们熟悉了。然后我想到以前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会对陌生人的小小善意感动,却不为父母的付出所动呢。就是熟悉程度不一样,让我们的预期变得不一样。我之前做一件事之前,我先去拜托我的一个熟悉的人,结果他拒绝,我伤心,然后我拜托一个不熟的人,他答应,我激动。为什么?因为我的预期不一样,这两者的反差让我一下伤一下喜的。接着谈谈朋友之间关系破裂开端的一个因素。这里仅代表个人经验的意见。首先,朋友互帮互助,正常。但是如果我们把这种正常当成习以为常就麻烦了,就像每天都有10块收,然后有一天收不到了,你会隐隐觉得他不是我朋友,然后一阵子收不到,你就不会是觉得而已了。再打个比方,如果只有每天大多时间混在一起你就是兄弟,那有一天你没混进去,那你就不是兄弟了,再过一阵子没混进去,你就真的不是了。人的关系慢慢就疏远以至陌路。
我有个认识的人,他有一群认识10年以上的朋友,互相帮忙,注意,是互相帮忙,而不是当你需要时才想起他。我听过一段这样的对白:甲:你帮我买宵夜,乙:你自己去,甲:妈蛋,我上次还帮你买。我,能说什么呢?如果你总是觉得你对别人有着怎样怎样的恩情,然后当别人拒绝时,你来一句,我可是恩人啊!好可怕好可怕,我感到深深的恶意。拙见这么觉得,当你帮了,不留心,当别人会记住,所以你困难时他会主动帮你,这是一种默契,反正我是很欣赏这种feel。因为朋友之间,没有单一付出的情况,如果有,请参照爱情这种单一付出,会破裂,当你开始拒绝时就会开始破裂。写这些东西不是为了批判谁谁谁,也不是为了提醒谁谁谁,只是作为自己的一个反省,当有一天你的朋友拒绝你的请求时,你的心情是不愉快或者觉得他不是我的朋友什么的,是不是我把他当成无限自动提款机,有一天他不吐钱了,我怒了。想起那句话,没有任何人有义务帮你做任何事,包括你父母。当你没拥有爱情时,你是一个人,当你拥有爱情时,那是额外的恩赐,当爱情没有时,你还是原来的自己。请用别人的帮助代入,不要将所有的事情当成理所当然,ok?
——2015.3.23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