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阅读原文片段】
《魏斯曼演讲圣经1:说的艺术》,摘录自31~33页
引起听众共鸣的关键,就是不断回答一个核心问题:你能从中得到什么。这样才能使你在演讲时紧紧抓住听众利益,而不是仅仅把焦点放在产品特色上。他来自于一个非常普遍的问题:“我能从中得到什么?”但是,我特意将“我”换成“你”以转移焦点。
在这里,听众才是焦点。这种改变强调了所有参与交流的人都必须对外关注听众的需求,而不是在乎自己的需要。这就是引起听众共鸣的本质要求。在说我服别人时不断寻找对方利益的切入点,就可以确保演讲围绕着最紧要的问题进行,也就是从一开始就引领听众走向设定好的目标。因为你给了他们一个跟着你走的好理由。触发听众利益的六大问题:
□ 这对您很重要,因为……(补充听众的利益)
□ 这对您意味着什么呢?……(紧接着从听众的立场解释)
□ 为什么我和您说这些?……(紧接着从听众的立场解释)
□ 谁在乎呢?(“您应该在乎,因为……”)□ 那又怎样?(说出结果)
□ 还有就是……(说出听众的利益)
【I:拆书家讲解引导】
这段话的中心思想表明,在演讲时设置时,要从听众的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在演讲当中,想要抓住顾客的注意力,你必须不断地提问一个问题:“你能从中获得什么?”就是从听众的角度思考问题,找到对方的痛点,站在对方的立场,给到方法或者结论。
就像做培训课程设计时,
你的本次培训对象是谁?
他的知识体系在那个层次?
他们的问题点出在哪里?(从听众的立场出发)
从他们的学习习惯出发,应该给到什么样的培训方式?(从对方的角度出发)
这场培训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从听众的立场解释)
你应该认真参与这次培训,因为什么?(讲出结果)
通过这场培训,他能获得什么改变?(讲出听众的利益)
【A1:联系过往经验】
通过本章内容,让我回想起自己在做同一个培训课题时,针对不同的培训对象,都要从被培训者的角度思考问题,做课程设置,寻找他们的痛点分别是什么?
今年七月份,我在三个城市讲了同一门课《技能与意愿》,
我的培训对象:1.没有听过辅导课程的店长和区域经理,
2.两年前听过《技能与意愿》但没有结合工作实践
3.完全没有实权的店内培训师
针对第一类对象,我在做设置时首先明确的课程大纲是:
1.清楚根据不同的员工准备度,作为管理者你要适时的改变你的领导风格
2.通过本次培训,思考自己在目前工作状态当中,属于哪个象限,通过本次学习,你该如何调整自己成为高技能高意愿的状态?
3.请针对自己的状态做出详细的行动方案,针对自己的员工,请根据他们的状态,制定员工的培养方案
针对第二类对象,在培训当中,
1.回忆知识点,再次清晰内容,更多的案列分析和实践
2.针对自己店铺员工行为展现和沟通,员工的具体现状,制定一an个月的详细调整方案和沟通方式
针对第三类培训对象,因为他们在店铺是支持人员,没有多少权限,所以,我们更多的讲:
1.你分析自己目前属于哪个现象,造成你没有成为最优状态的原因是什么,你打算通过什么方式改变?
2.在店内做培训,你的听众意愿低的原因什么,你的应对法是怎样的?
本次培训因为培训对象需求差距和客观差距比较大,在培训课程设置时,就结合了阅读中所说的,从听众的立场出发,补充听众的利益,讲出听众的利益,所以这几场培训下来,场场爆满,得到的反馈也特别好。
【A2:规划今后运用】
培训的目的就是引起他人的共鸣,影响他人的思想,从而改变他人的行为。而培训师跟演讲者有着较多的相似之处,都是要为听众服务的。 而要抓住听众的心,最重要的就是从听众的立场解释,从听众的利益考虑,讲出结果,非常重要。
具体行为:
1.准备内容时首先考虑,“听众能从中学到什么?”
2.第二个问题问自己:听众为什么要来听你的培训,你的这次培训内容有什么是他们关心的?
3.围绕听众最关心的重点从对方的家都考虑,问自己第三个问题:‘这个重点我该怎么呈现出来?“
4.第四个为题:”通过这场培训,能帮他解决的什么问题?“
从后天的闭营仪式开始,自己准备游戏环节,也要去问自己这几个问题,并且坚持每一次培训前都要先做培训对象需求分析,设置培训环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