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聊”这个词现如今在孩子口上也颇为多见了,其实在成人身上也是常常见的,只是因为成人惯于伪装自己也惯于用“忙”等各种外界因素来麻痹自己,因此似乎显得不那么无聊,只能说孩子比成人真实。而造成孩子无聊有诸多原因,这里不一一展开,总的来说就是现今的孩子内心有更多的焦虑和恐慌,又不知道如何去面对。
过年带两个孩子来爷爷奶奶家,家里有两个十岁左右的侄女,六岁的女儿很喜欢跟她们玩。然而今年回来有个比较大的变化就是,两个小侄女不怎么喜欢跟小屁孩玩了,觉得小屁孩的游戏很是无聊,甚至还常问大人“我好无聊,你不无聊吗?”没几日,女儿也学会了“无聊”。有一日晚上姐姐回家了,孩子一下找不到玩儿的,跑过来说“妈妈,我好无聊啊!”我有些诧异,觉察到自己的状态,没有对孩子说教。只提议她坐我旁边无聊地呆会儿。孩子坐不到一分钟又起身,走了两圈,重又回到我身边,“妈妈我好无聊啊!”,我伸开双手,她扑进我怀里,我也没说什么,只是静静地抱着她,右手轻拍她的背部,房间里其他人都看着我们娘俩,可能对我们这种互动方式有些陌生。我也没太在意,只是安静地抱着孩子,过了五六分钟,孩子爬起来出去玩了。后面几天孩子的生活很正常,学习、玩耍,没有再听她说过“无聊”两字,即便姐姐们不在,也没有过来粘过我。
据《逃避自由》里记载人们在封建社会生下来有固定的社会地位,也即有了归属感和安全感,所以劳动不是必须的,劳动是因为基于人们的生存需求,劳动是为人的生存和幸福服务的。随着资本主义的工业化发展,人一方面与集体的原始纽带断开,变得更加的自由,一方面随着归属感安全感的失去,人变得更加的孤独和无助。而劳动却变成了逃避孤独和无助的最好手段,劳动不在基于人们的生存需求,而变成社会发展的生产力,人不劳动是可耻的,人不再是劳动的主人,人变成了“劳动”的奴仆。或许你会说这怎么可能?我多渴望自由啊?别的不说,日日忙于工作的你,真的给你放一个两个月假,什么事都没有,你会怎么样?大多数人都会没事找事做,让自己再度忙起来。其实说到底,都是因为无法面对内心的孤独和无助。
本来孩子是没有这方面的困惑的,因为孩子大多时候是很真实的,也能与自己呆一起。然而因为如今社会,大家是如此的忙碌、焦虑、不安,孩子也难免受影响,加上电子产品的广泛应用,孩子与自然脱离的严重,另外父母不得当的教养方式中,都是有意无意的把焦虑不安传递给孩子。所以孩子出现类似成人的焦虑纠结也是很正常的,也常常觉得无聊。
当孩子跟你抱怨无聊的时候,孩子背后真正想要说的是什么?作为父母我们又能给与孩子哪些支持?这些天我一直在思考,孩子说“我好无聊”,表面上看起来孩子找不到事做,或者认为孩子没有兴趣爱好。如果找一大堆事给孩子做,孩子真能安宁吗?我看未必。往深层一点探究,孩子无聊其实也是因为不知道如何去面对内心的孤独和无助。个人的无助有自身能力不足所致,也有当前社会的主流观念所致,比如人必须要努力劳动、不努力就是罪恶的等等,更有作为个人在各种权威面前的渺小和无助。这些都有形无形中传递给了孩子。而我们作为父母能给与孩子的支持,我觉得不是找事给孩子做,而是陪伴孩子学习体验和面对内心的孤独和无助。如何陪伴,方法方式很多很多,在我看来最根本的莫非:作为父母的我们,自己首先心要静,有勇气有能力面对自己内线的孤独和无助。当自己心静了后,面对孩子的叫喧,自己便不会乱,也不容易叨叨的训斥或者说教孩子,首先给了孩子一片安静的空间,孩子便有了面对自己的机会。同时父母的安宁状态也会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给孩子勇气和力量支持。因此我也很庆幸婚后这几年一直不忘分一部分时间精力出来专注内心的成长,专注修心。时至今日,当孩子在我面前叫喧的时候,我甚少跟着孩子一起叫喧,而是能够安静地给与她一份支持,有种不管外面如何喧闹,依旧”岁月静好“的美好,相信孩子也是能够感受得到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