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是Kotlin?
下面是官网给的解释
开发IDE : IDEA / Android Studio
参考:Kotlin 语言中文站
总之Kotlin是目前最有可能取代Java的一门语言,你说你要不要学?
Kotlin基础语法
函数定义
函数定义使用关键字fun,参数格式为:参数:类型
fun sum(a: Int, b: Int): Int { // Int 参数,返回值 Int
return a + b
}
表达式作为函数体时,返回类型自动判断
fun sum(a: Int, b: Int) = a + b
注意
// public 方法则必须明确写出返回类型
public fun sum(a: Int, b: Int): Int = a + b
无返回值的函数(类似Java中的void):
fun printSum(a: Int, b: Int): Unit {
print(a + b)
}
// 如果是返回 Unit类型,则可以省略(对于public方法也是这样):
public fun printSum(a: Int, b: Int) {
print(a + b)
}
常量定义和变量定义
- 可变变量定义:var关键字
var <标识符> : <类型> = <初始化值>
- 不可变变量定义:val 关键字,只能赋值一次的变量(类似Java中final修饰的变量)
val <标识符> : <类型> = <初始化值>
常量与变量都可以没有初始化值,但是在引用前必须初始化
编译器支持自动类型判断,即声明时可以不指定类型,由编译器判断。
示例:
val a: Int = 1
val b = 1 // 系统自动推断变量类型为Int
val c: Int // 如果不在声明时初始化则必须提供变量类型
c = 1 // 明确赋值
var x = 5 // 系统自动推断变量类型为Int
x += 1 // 变量可修改
注释
和java类似,支持单行注释和多行注释,不同的是,Kotlin中的块注释允许嵌套
// 这是一个单行注释
/* 这是一个多行的
块注释。 */
字符串模板
$ 表示一个变量名或者变量值
$varName 表示变量值
${varName.fun()} 表示变量的方法返回值
var a = 1
// 模板中的简单名称:
val s1 = "a is $a"
a = 2
// 模板中的任意表达式:
val s2 = "${s1.replace("is", "was")}, but now is $a"
NULL 检查机制
Kotlin的空安全设计对于声明可为空的参数,在使用时要进行空判断处理,有两种处理方式,字段后加!!像Java一样抛出空异常,另一种字段后加?可不做处理返回值为 null或配合?:做空判断处理
//类型后面加?表示可为空
var age: String? = "23"
//抛出空指针异常
val ages = age!!.toInt()
//不做处理返回 null
val ages1 = age?.toInt()
//age为空返回-1
val ages2 = age?.toInt() ?: -1
区间
区间表达式由具有操作符形式 .. 的 rangeTo 函数辅以 in 和 !in 形成。
区间是为任何可比较类型定义的,但对于整型原生类型,它有一个优化的实现。以下是使用区间的一些示例:
for (i in 1..4) print("$i ") //输出1 2 3 4
println()
for (i in 4..1) print("$i ") //什么也不输出4
println()
for (i in 4 downTo 1) print("$i ") //倒序应该用downTo
println()
for (i in 1..10) {
// 等同于 1 <= i && i <= 10
//[1,10]
print("$i ")
}
println()
// 使用 until 函数排除结束元素
for (i in 1 until 10) {
// 等同于 1 <= i && i < 10
//[1,10)
print("$i ")
}
println()
for (i in 1..4 step 2) print("$i ") //输出1 3
println()
for (i in 4 downTo 1 step 2) print("$i ") //输出4 2
println()
Kotlin基本数据类型
类型 | 位宽度 |
---|---|
Double | 64 |
Float | 32 |
Long | 64 |
Int | 32 |
Short | 16 |
Byte | 8 |
比较两个数字
在 Kotlin 中,三个等号 === 表示比较对象地址,两个 == 表示比较两个值大小。
fun main(args: Array<String>) {
val a: Int = 10000
println(a === a) // true,值相等,对象地址相等
//经过了装箱,创建了两个不同的对象
val boxedA: Int? = a
val anotherBoxedA: Int? = a
//虽然经过了装箱,但是值是相等的,都是10000
println(boxedA === anotherBoxedA) // false,值相等,对象地址不一样
println(boxedA == anotherBoxedA) // true,值相等
}
类型转换
每种数据类型都有下面的这些方法,可以转化为其它的类型:
toByte(): Byte
toShort(): Short
toInt(): Int
toLong(): Long
toFloat(): Float
toDouble(): Double
toChar(): Char
例如:
val b: Byte = 1 // OK, 字面值是静态检测的
val i: Int = b.toInt() // OK
Kotlin条件控制
Kotlin中表达条件控制的有两种表达式
- if表达式
- when表达式
if表达式的用法
其实个人感觉对于if的用法,java和kotlin并没有什么区别,有点不太一样的就是可以把if表达式的结果赋值给一个变量,如下:
val max = if (a > b) {
print("Choose a")
a
} else {
print("Choose b")
b
}
所以也就可以有下面这样的写法了
val c = if (condition) a else b
when表达式的用法
when表达式就和java里面的switch类似,最简单的形式如下:
when (x) {
1 -> print("x == 1")
2 -> print("x == 2")
else -> { // 注意这个块
print("x 不是 1 ,也不是 2")
}
}
在when语句中,else同switch语句中的default,如果其他分支都不满足条件将会进入else分支,当然,如果很多分支需要相同的处理方式,可以把多个分支条件放在一起,用逗号分隔,例如:
when (x) {
0, 1 -> print("x == 0 or x == 1")
else -> print("otherwise")
}
我们也可以检测一个值在(in)或者不在(!in)一个区间或者集合中:
when (x) {
in 1..10 -> print("x is in the range")
in validNumbers -> print("x is valid")
!in 10..20 -> print("x is outside the range")
else -> print("none of the above")
}
另一种可能性是检测一个值是(is)或者不是(!is)一个特定类型的值。注意: 由于智能转换,你可以访问该类型的方法和属性而无需 任何额外的检测。
fun hasPrefix(x: Any) = when(x) {
is String -> x.startsWith("prefix")
else -> false
}
实例:
fun main(args: Array<String>) {
val x = 0
if (x > 0) {
println("x大于0")
} else if (x == 0) {
println("x等于0")
} else {
println("小于0")
}
val a = 1
val b = 2
val c = if (a >= b) a else b
println("c的值为 $c")
when (x) {
0, 1 -> println("x==0 or x==1")
else -> println("otherwise")
}
when (x) {
1 -> println("x==1")
2 -> println("x==2")
else -> {
println("x 不是1,也不是2")
}
}
when (x) {
in 0..10 -> println("x在该区间范围内")
else -> println("x不在该区间范围内")
}
}
Kotlin循环控制
和Java一样,kotlin循环也有三种形式,for循环,while循环和do....while循环。但是用法却有些不同。
for循环
基本用法如下:
for (item: Int in ints) {
// ……
}
实例如下:
fun main(args: Array<String>) {
val items = listOf("apple", "banana", "kiwi")
for (item in items) {
println(item)
}
for (index in items.indices) {
println("item at $index is ${items[index]}")
}
}
执行结果如下:
apple
banana
kiwi
item at 0 is apple
item at 1 is banana
item at 2 is kiwi
注意!!
在kotlin中使用的for循环语句和java里面的for循环语句相类似,但是不可以使用
for(int i=0;i<n;i++)
这样的语句
while循环和do...while循环
while循环是最基本的循环方式,基本结构为:
while( 布尔表达式 ) {
//循环内容
}
do...while 循环的基本结构为:
do {
//代码语句
}while(布尔表达式);
理解起来和Java里面的while循环和do...while循环一致,参考实例如下:
fun main(args: Array<String>) {
println("----while 使用-----")
var x = 5
while (x > 0) {
println( x--)
}
println("----do...while 使用-----")
var y = 5
do {
println(y--)
} while(y>0)
}
输出结果:
----while 使用-----
5
4
3
2
1
----do...while 使用-----
5
4
3
2
1
循环返回和跳转
Kotlin 有三种结构化跳转的表达式:
- return
- break
- continue
理解起来和Java中的一样,基本用法也一致,但是在kotlin中break和continue有新的用法
Break 和 Continue 标签
在 Kotlin 中任何表达式都可以用标签(label)来标记。 标签的格式为标识符后跟 @ 符号,例如:abc@、fooBar@都是有效的标签。 要为一个表达式加标签,我们只要在其前加标签即可。
loop@ for (i in 1..100) {
for (j in 1..100) {
if (……) break@loop
}
}
标签限制的 break 跳转到刚好位于该标签指定的循环后面的执行点。 continue 继续标签指定的循环的下一次迭代。
通过指定标签就可以明确的指定出在什么时候退出哪一个循环
Kotlin类和对象
Kotlin类中可以包含以下几个东西:
- 构造函数和初始化代码块
- 成员函数
- 属性
- 内部类
- 对象声明
Kotlin中使用关键字class声明类,后面紧跟类名,在类中可以定义成员函数,格式如下:
class Temp{
//类名为Temp
//大括号里面是类体构成
fun f(){
println("这是成员函数")
}
}
类的属性
类的属性用关键字var声明为可变的,否则就用val声明为不可变
class Temp{
var name: String = ……
var url: String = ……
var city: String = ……
}
也可以像使用普通函数那样使用构造函数创建类实例:
val temp= Temp() // Kotlin 中没有 new 关键字
想要使用一个属性,只需要用名称引用即可
temp.name
temp.url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kotlin中并没有new关键字,实例化一个对象的时候不需要像java一样通过new关键字实例化。
getter和setter
getter和setter属性都是可选的,用法和c#中的get和set方法类似
如果属性类型可以从初始化语句或者类的成员函数中推断出来,那就可以省去类型
注意!!! val不允许设置setter函数,因为该函数是只读的。
var allByDefault: Int? // 错误: 需要一个初始化语句, 默认实现了 getter 和 setter 方法
var initialized = 1 // 类型为 Int, 默认实现了 getter 和 setter
val simple: Int? // 类型为 Int ,默认实现 getter ,但必须在构造函数中初始化
val inferredType = 1 // 类型为 Int 类型,默认实现 getter
实例
下面实例定义了一个Person类,包含两个可变变量 lastName 和 no,lastName 修改了 getter 方法,no 修改了 setter 方法。
class Person {
var lastName: String = "zhang"
get() = field.toUpperCase() // 将变量赋值后转换为大写
set
var no: Int = 100
get() = field // 后端变量
set(value) {
if (value < 10) { // 如果传入的值小于 10 返回该值
field = value
} else {
field = -1 // 如果传入的值大于等于 10 返回 -1
}
}
var heiht: Float = 145.4f
private set
}
// 测试
fun main(args: Array<String>) {
var person: Person = Person()
person.lastName = "wang"
println("lastName:${person.lastName}")
person.no = 9
println("no:${person.no}")
person.no = 20
println("no:${person.no}")
}
输出结果为:
lastName:WANG
no:9
no:-1
Kotlin 中类不能有字段。提供了 Backing Fields(后端变量) 机制,备用字段使用field关键字声明,field 关键词只能用于属性的访问器
主构造器和次构造器
Koltin 中的类可以有一个 主构造器,以及一个或多个次构造器,主构造器是类头部的一部分,位于类名称之后:
class Person constructor(firstName: String) {}
如果主构造器没有任何注解,也没有任何可见度修饰符,那么可以省略constructor关键字
class Person(firstName: String) {}
主构造器
主构造器中不能包含任何代码,初始化代码可以当在初始化代码段中,用init关键字作为前缀
class Person constructor(firstName: String) {
init {
System.out.print("FirstName is $firstName")
}
}
实例:
class Runoob constructor(name: String) { // 类名为 Runoob
// 大括号内是类体构成
var url: String = "http://www.runoob.com"
var country: String = "CN"
var siteName = name
init {
println("初始化网站名: ${name}")
}
fun printTest() {
println("我是类的函数")
}
}
fun main(args: Array<String>) {
val runoob = Runoob("菜鸟教程")
println(runoob.siteName)
println(runoob.url)
println(runoob.country)
runoob.printTest()
}
次构造函数
类也可以有二级构造函数,并且可以有多个,需要加前缀constructor
class Person {
constructor(parent: Person) {
parent.children.add(this)
}
}
如果类有主构造函数,每个次构造函数都要,或直接或间接通过另一个次构造函数代理主构造函数。在同一个类中代理另一个构造函数使用 this 关键字:
class Person(val name: String) {
constructor (name: String, age:Int) : this(name) {
// 初始化...
}
}
实例:
class Runoob constructor(name: String) { // 类名为 Runoob
// 大括号内是类体构成
var url: String = "http://www.runoob.com"
var country: String = "CN"
var siteName = name
init {
println("初始化网站名: ${name}")
}
// 次构造函数
constructor (name: String, alexa: Int) : this(name) {
println("Alexa 排名 $alexa")
}
fun printTest() {
println("我是类的函数")
}
}
fun main(args: Array<String>) {
val runoob = Runoob("菜鸟教程", 10000)
println(runoob.siteName)
println(runoob.url)
println(runoob.country)
runoob.printTest()
}
Kotlin继承
kotlin中所有的类都继承Any类,如果一个类要被继承,需要使用open关键字进行修饰
open class Base(p: Int) // 定义基类
class Derived(p: Int) : Base(p)
构造函数
子类有主构造函数,则基类必须在主构造函数中立即初始化
open class Person(var name : String, var age : Int){// 基类
}
class Student(name : String, age : Int, var no : String, var score : Int) : Person(name, age) {
}
// 测试
fun main(args: Array<String>) {
val s = Student("Runoob", 18, "S12346", 89)
println("学生名: ${s.name}")
println("年龄: ${s.age}")
println("学生号: ${s.no}")
println("成绩: ${s.score}")
}
子类中没有主构造函数
如果子类没有主构造函数,则必须在每一个二级构造函数中用 super 关键字初始化基类,或者在代理另一个构造函数。初始化基类时,可以调用基类的不同构造方法。
/**用户基类**/
open class Person(name:String){
/**次级构造函数**/
constructor(name:String,age:Int):this(name){
//初始化
println("-------基类次级构造函数---------")
}
}
/**子类继承 Person 类**/
class Student:Person{
/**次级构造函数**/
constructor(name:String,age:Int,no:String,score:Int):super(name,age){
println("-------继承类次级构造函数---------")
println("学生名: ${name}")
println("年龄: ${age}")
println("学生号: ${no}")
println("成绩: ${score}")
}
}
fun main(args: Array<String>) {
var s = Student("Runoob", 18, "S12345", 89)
}
重写
如果允许子类重写,那么就要手动添加open修饰,重写的方法用override关键词修饰:
/**用户基类**/
open class Person{
open fun study(){ // 允许子类重写
println("我毕业了")
}
}
/**子类继承 Person 类**/
class Student : Person() {
override fun study(){ // 重写方法
println("我在读大学")
}
}
fun main(args: Array<String>) {
val s = Student()
s.study();
}
如果有多个相同的方法(继承或者实现自其他类,如A、B类),则必须要重写该方法,使用super范型去选择性地调用父类的实现。
open class A {
open fun f () { print("A") }
fun a() { print("a") }
}
interface B {
fun f() { print("B") } //接口的成员变量默认是 open 的
fun b() { print("b") }
}
class C() : A() , B{
override fun f() {
super<A>.f()//调用 A.f()
super<B>.f()//调用 B.f()
}
}
fun main(args: Array<String>) {
val c = C()
c.f();
}
Kotlin接口
在kotlin中接口和java8中的用法类似,都是用interface关键字定义接口,允许有默认方法的实现。
接口中的方法
实例:
interface MyInterface {
fun bar()
fun foo() {
// 可选的方法体
println("foo")
}
}
class Child : MyInterface {
override fun bar() {
// 方法体
println("bar")
}
}
fun main(args: Array<String>) {
val c = Child()
c.foo();
c.bar();
}
接口中的属性
接口中的属性只能是抽象的,不允许初始化值,接口不会爆粗 属性值,实现接口的时候,必须重写属性。
实例:
interface MyInterface {
var name:String //name 属性, 抽象的
fun bar()
fun foo() {
// 可选的方法体
println("foo")
}
}
class Child : MyInterface {
override var name: String = "runoob" //重载属性
override fun bar() {
// 方法体
println("bar")
}
}
fun main(args: Array<String>) {
val c = Child()
c.foo();
c.bar();
println(c.name)
}
函数重写
接口中的方法的重写和继承类中的方法重写类似,实例如下:
interface A {
fun foo() { print("A") } // 已实现
fun bar() // 未实现,没有方法体,是抽象的
}
interface B {
fun foo() { print("B") } // 已实现
fun bar() { print("bar") } // 已实现
}
class C : A {
override fun bar() { print("bar") } // 重写
}
class D : A, B {
override fun foo() {
super<A>.foo()
super<B>.foo()
}
override fun bar() {
super<B>.bar()
}
}
fun main(args: Array<String>) {
val d = D()
d.foo();
d.bar();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