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读《福格行为模型》,设计“对”的提示的3个步骤。
这里的“对”的,是一个多义词。其实从行动效果上来说,是是否“有效”。有效则对,无效则不对。其实针对错,只有有效与无效。与目的对照,才有对错的评判。
锚点是一个很好的词,仿佛将自己这艘船锚定在某个地方。而在船舶锚定中抛锚和收锚,应该都是很专业的行为。所以其实锚定这一迁移行为,人们是需要向专业的人员学习的。
或者,人们应该设计并实施自己的确定的锚定行为,这才有利于习惯的养成。此处应该有例子,时间关系,此处从略。但回到今天的标题,锚点,如果把握如下3个要素,更容易锚定成功。
要素1:匹配物理位置。
要素2:匹配行为频率。
要素3:匹配行为目标。
一艘船一定是在适合抛锚的地方才抛锚,这是考察物理条件是不是满足。读一本书,要在适合的物理环境中进行,比如公交车上读书看报,在以前没有智能手机的时候还是受爱阅读的人喜欢的。但一旦有了智能手机这种更便于在动荡环境下操作的阅读工具,书籍和报纸近乎从公交车上消失了。智能手机的胜出,还在于它几乎可以匹配所有的便携环境,所以人们随处盯着手机,就可以理解了。
如果要匹配频率的话,实际上人们使用智能手机的频率,远远超出了正常的需求。但自己想要的健康习惯,却频率远远不够。这是需要刻意反思的。所以如果想要养成跑步的习惯,那么是早上还是傍晚,在适合的时间,去到适合的场地或者马路边,就是必须的了。否则 ,频率这玩艺儿,不容易把握。
频率的带动,仅靠安排好物理环境是不够的。最好有一个更高频率或者同等频率的既有行为来带动。 这样就以易带难,起到了一个支架作用。频率也有心理支架,这个需要个人去检视自己的行为,找到它,利用它。
行为与目标相匹配,这个参考SMART原则即可。此不赘述。
福格行为模型的锚点策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