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一座沉寂的古城

一座沉寂的古城

作者: 琴心雕虫 | 来源:发表于2023-03-14 22:57 被阅读0次

    3.15,一行五人终于走进汾城,与这座沉寂的古城来了一次近距离触摸。

    网上查阅汾城,看到了汾城文物管理所长的《我在汾城守望文明,这是个镇,却是中国古代县级城市建设的标本》一文,最让人感慨:汾城小镇,古建保存完好,曾是县级古城——太平县邑,如今是尚未完全开放的寂寞小城。

    汾城的前生今世

    汾城拥有悠久历史,早在战国时期,当时就叫汾城。北魏设立泰平县,北周时,为避太祖宇文泰之讳,改为太平县。唐太宗时,把汾城一带封给功臣尉迟恭,汾城就成了鄂公堡(俗称敬德堡),也是尉迟恭的帅府所在地。同时,太平县城也迁址到了鄂公堡。帅府即为县署。县治历经千年不变,到了民国,改太平县名为汾城县。解放后 襄陵县与汾城县合并成襄汾县,县治设在汾河畔的史村,重建新城,原汾城县城降格为汾城镇。

    可能由于汾城降格为镇,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转移,再加上汾城把城隍庙改作粮库,文庙与学宫、试院一体,避免了后来大拆大建的动荡,因祸得福,汾城保留了历史古县城的基本格局和特有形式,时代特征鲜明,古建筑总面积约达2万平方米。

    今日得宽余,深入太平古邑

    汾城是我国现存罕见的、保存完整的古代县级城市建设的标本。这让汾城有了不小的吸引力。作为千年古县城,现存古建筑年代跨度从金大定23年(公元1184年)到清末,时代特征鲜明,古建筑类型一应俱全,遍布城内外,据说有40余座保存非常完整的历史建筑。

    西北有城隍庙、魏侯祠、娲皇庙、观音堂、仓储等;城东有县署各司衙门、关帝庙、刑狱等。我们只见识了城隍庙的精巧与完好,其他只是从网上抄录。城西有文庙、学宫、试院、学前塔,这是我们一一体验过的。

    城隍庙里松柏幽

    城隍庙,过去是各级官员上任宣誓就职的国家宗庙。按照不同级别,城隍的名讳也不一样,有王公侯伯的级别之分。汾城的城隍,是属于县一级的城隍,被称为“显佑伯”。 汾城镇城隍庙始建于明洪武二年,建筑面积4千平方米,由影壁、石旗杆、二牌坊、山门、过亭舞台、献亭、大大殿、钟鼓楼二楼及西庑组成,屋面琉璃构件保存完整。门拱重叠犬牙交錯,飞檐翘首凌空。城隍庙三个字其上书“显佑伯”,表明此庙中所奉供者乃是县级城隍神。

    城隍庙院子里有五棵古柏,树龄应该在千年左右。其中最粗的一棵,三人伸臂方可环抱。古柏苍劲挺拔,见证着汾城穿越千年的风雨历程和沧桑变化。也让没有烟火的城隍庙里幽静寂寞。

    与庙门紧紧融为一体的是复合结构的戏楼,汾城的古戏台与万荣后土祠的戏台相似,都是采用铺板式结构的设计,平时是庙门通道,唱戏时铺上木板就成了戏台,非常巧妙。也是民间智慧之一。

    山门街上古意浓

    与城隍庙正门相对的是一彩壁,彩壁上的动物栩栩如生,彩壁两侧有对联曰: “人化物物化人变化无穷,生了死死了生生死不息” ,充满了社会人生的哲理。尽管有些字迹掉落,很多彩绘欠缺完整。但这块保存相对完整的彩绘依然是不得多见的珍贵壁画艺术。

    城隍庙前,东、西有两牌坊,东曰监察坊,西曰翊镇坊。两牌坊之间山门街就是主要的古建标本的网红古街。探寻这两座牌坊文字的用意,原来城隍既是战争时作为城市的保护神,起“翊镇”之功,也是和平时作为监察神,以道德法纪约束人们。


    木制建筑、砖刻木雕、石板石柱、山门遥望,偶有游人驻足拍照。

    孔文庙里碑林立

    文庙紧邻城隍庙,旧名“德化坊”,始建于唐,元代六年(公元1269年)重建。其大门为棂星门,建于明正德年间,为石作三间四柱三楼石坊式,仿木构石雕庑殿顶,顶脊为卷龙纹,中有屋形脊刹。最感新奇的是门左侧未上台阶,有一块石碑刻着:“文武官员军民人等至此下马”。下马碑是昔日皇家设立的谕令碑,是一种显示封建等级礼仪的标志。所有祭孔的官员,无论职位高低,来到孔庙前见到此碑,须文官下轿,武官下马,以示对孔子的尊崇之意。

    文庙现存主要建筑有:影壁、棂星门、泮池、戟门、大成殿、明伦堂等。此外,该建筑群还有文昌庙、试院、文前塔等,均较为完好地保留下来,在我国县级文庙建筑群中实属罕见。

    门正上方刻着“棂星门”三个字,左角门的上方刻有“德配天地”,右角门上方刻有“道冠古今”,对文圣孔子的无 上尊敬由是可见 。门楼背面写着“金声玉振”四个字,色如碧玉,其鲜丽如新,令人对古工艺叹为观止。


    进门到走向正殿过厅的院中,一个突出的建筑是俗称的状元桥。这个建在院中心的向南呈半圆形的泮池,青砖做的拱桥南北卧在池中,桥栏上的石雕质细工雅,梅、兰、竹、菊、荷花、牡丹等,极是别致。每块石栏雕画,都有石柱凿槽联接,石柱顶雕着的狮子娇憨可掬。有不少狮子脖子上系了红布条,大概是考生或家长乞福留下的。据说当年除几条过道外,此院中绿草茵茵,古柏成荫,鸟雀啼鸣,栖禽成窝。每当祭孔之时,官员和有功名的学子从桥上悠悠而过,其他人等绕池而行,池中游鱼与院中景致相映成趣,场面十分壮观。或许这如月之池,加之圆如日之桥洞,意在激励学子日月苦读圣贤书,方能过这如飞虹般的拱桥,而登堂入室有所作为。我们一行也在这状元桥上合影一张,纪念今天不虚此行。

    文庙往里走为大成门,也称戟门,为开廊式建筑,建于明代。前后廊下竖历代碑刻14通,有文征明的两尊草书碑赫然在列。两侧有角门,角门东为名宦祠,供奉县内任职期间政绩卓然、为民称颂的好官员;西为乡贤祠,供奉有太平籍人士在家乡或在外任职期间,政绩显赫、载入史册的人物。两侧各有九间建于元至元八年(公元1271年)的廊庑,廊下竖有近年来收存于各乡村的碑刻数十通。

    除了试着诵读文征明的题诗,最让人拍手称奇的是阎锡山的反贪告示碑:

    贪官污吏、劣绅土棍,

    为人群之大害。

    依法律的手续,

    非除了他不可。

    通俗易懂,明白如话,惩贪决心之大,令人佩服。

    汾城县里有试院

    文庙往南是贡院,就是考试院,从这里才听说试院是古代县级城市的标配。也涨了学问。道光16年春,太平县全县秀才闭卷大会考,报名者达700多人。会考的地点原设在县署,因人多容不下改在城隍庙。事后,县令将当时的一座建于明洪武7年,几近倒塌的察院建筑,改建为考试院,第二年投入使用。考试院前有月台,后有正堂,两厢为考试号房15间,号房里垒砖为桌凳,可容纳900多人同时参加考试。今日不是当日完备的试院,但有介绍的科举制度,也是旧址上恢复古建的通行做法。

    前往鼓楼的路上街道两侧民宅栉比,店铺林立。鼓楼位于汾城十字街中心,始建于唐贞观年间,现存为清康熙47年重建,清道光、民国重修,十字歇山重檐楼阁式建筑,通高约15米左右,底座为十字券洞式拱洞通往四街,分上下两层,下层周砌女儿墙(清称城垛,城墙上的矮墙),中部沿四立柱砌清水墙(就是用砖砌筑而成,只钩砖缝,不需要刷涂料。),四面开门,内部以木梯登二层。二层置木栏杆,可远眺四方,上下两层以斗拱承托出檐和翼角。外观威严而华丽。

    这东西南北四通的鼓楼与新绛的差别很大,但这里更让人赞叹的是商业古建群:供销社、五交化……环绕在鼓楼周围,众星捧月。在这太平县邑标志性建筑前合影一张,开启返程。

    斗斗极力推荐古城门处的洪济桥,位置在南门石坡处,他的老家南关村门外。斗斗特意安排返程从这边经过,见识这造型独特的廊桥,即下面是桥,上面是廊。东西向,桥身为单砌单券单孔拱桥,桥上东西纵向建桥廊五间木石结构,单檐歇山顶,18根石头柱子托起来漂亮的长亭,桥长约10米,宽约有4米。桥的两侧有围栏。桥下现已无河流,积满淤泥荒草。这座廊桥是金大定23(公元1184)年所建,距今800多年。据说这样的廊桥在南方比较多见,北方少见,我是听说,也是第一次在路上亲见。作为汾城行的最后一个景点,也是印象颇深。

    最后还要让你看一个很有时代感的建筑,惊奇不?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座沉寂的古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qokr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