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权利与话语

权利与话语

作者: simple_z | 来源:发表于2023-02-14 14:37 被阅读0次

    注:(这本书似乎是我从二手市场上淘回来的,或许是太久没好好的看完一本书,或者阅读一些哲学相关的书籍,我的价值观生活方式等都开始呈现出不稳定,也非常幸运,这本书给我带来了一个新的方向。)


           本书大概共有五个篇章,我不是按照书中顺序进行阅读的,先选择了感兴趣的部分开始,直到阅读兴趣被提起之后,开始全篇顺序阅读,但我回忆重写读后感的过程则按照顺序进行。


    第一讲 思想与态度

            这一讲的六篇文章主要是从总体上进行一个概览,提供一个了解的方向,在阅读第一章之初,会看到很多充满“反叛”的观点,部分内容则与过去我曾看到的书有重叠的错觉(例如:《红书》)。当看到“人死了”这句话,心里面并未有太多的震撼,只是有种知己的喜悦,我已经停留在这样一种混沌的状态好长时间了,我开始好奇提出这样观点的人会提供什么样的解决方法,这是目前我还苦苦未曾追寻到的结果,挣扎不已。

            福柯的历史观一文对于研究方法的理解讲解较多,但从理解上来看,我并没能很好地领悟到,但我想这篇文章总是可以作为学习借鉴来参考的,无论是看待历史,还是分析我们的当下,应该从什么样的角度,都能够很好的参考。(至少能看到更加丰富的历史)


    第二讲 权力与疯癫

           该讲共七篇内容,我理解的关键词主要是“疯人”,“隔离”,作者会通过不同的历史去展现个体所处环境的变化,能够更加直观的看见一种无形的改变,更好的去反思当下。比如对于疯人的态度,在几百年间,疯人是如何一步一步地被迫走向了自己的“牢笼”,这其中提到了对于理性的推崇,非理性被边缘化。关于疯癫主要列举了四种“忧郁症,躁狂症,歇斯底里和癔病症”,并列举了当时的一些治疗方法,其实在看到所包含类目的时候,心里面就有一丝丝难过了,原来它们开始被视为异类的时间超过了我的想象,我总是会看到很多人对于这些人的不理解,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一种奢求,或者说我的想法逾矩了,甚至我都不敢保证我自己能够做到接受。但我想他们总归是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生存方式,而不至于被隔离出这个世界。

            精神病院的建构,像是重新打造了一个权力的运作场所,其中的人会被观察,通过知识搜集的方式对每个个体进行研究。其中最为让我震惊的莫过于对“普通人”收门票费,来观看“疯人”的日常,如果“疯人”没能按照所谓“预期”进行活动的话,会受到怎样的对待?我曾经知道那种关于爱慕的注视,关于敬仰的注视,这可以说是不寒而栗的注视了。每个个体有其自身行为运行的模式,但又不是机器人,怎么能试图让他一直毫无变化的如此运行下去,人是流动且变化的。


    第三讲 权利与规训

            该讲共有八篇文章,主要梳理了惩罚的变迁,从极致的肉体伤害到全面的精神控制,以至于让我看到规训已经开始觉得讽刺的一个词语了。我不曾亲历过重大肉体上的伤害,且没有胆子浏览比较血腥的影片,至少从对肉体上的尊重,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毕竟疼是真疼。

           我记住的核心是规训在于使得人们变得“有用且顺从”,从我们降临现代社会的一刻起,我们需要学习各种各样的规矩,并试图在其中找到合适自己的位置。这并不是说我完全的反对这样一系列的文明,但是一味地强调这样的规则,确实会产生束缚,每个人都被无形之中贴上了各种各样的标签。我至今记得我的政治老师曾经跟我说,人可以被分为合格品,次品,废品(大概是这样的意思,具体的用词我记不清了,只是对次品的印象尤为深刻),通过能力与道德的双重衡量进行界定。

            既定的人生路线带来的问题,对我及身边的人来说或许是有关工作,结婚的观点碰撞,总是听到这样的一句话,在合适的年纪做合适的事情。(我仔细思考,我真的没有遇到合适的人,不是我排斥这样一件事情)我开始思考如果不结婚或者晚婚一点点,带来的隐患是什么呢。且我还未找到自己发展的方向,是真的没精力再和另一个人一起。

           关于规训的另一点在于,曾经的我大概是一个“合格品”,非常认真且坚定地相信着,但是现实与描绘带来的割裂感是真的很折磨人的!我是应该感谢这个机制不够完善,还不能完全达到效果,规训不彻底,还是反思我是不是太天真了(太傻了)。

    生活在这样一个规训化社会,且自动遵守一系列规则的我们,到底是正常的还是非正常的呢?或许这是一个无解的问题。


    第四讲 权利与性

          共十二篇内容,主要改变了我对压抑这一词的理解,并增加了我对过去思考角度的了解。现代对于性的解剖已经深入到了方方面面,包括对对象的研究,关系的合理性,且在诸多病症中也会参考性是否异常。

            这里提一句话,越多的描述是越多的束缚,文中的例子则主要是指在古希腊时期,还是可以明显的发现,那个时候的大家会从各个角度出发,比如提出节制,与建康挂钩,且要适应环境适应四季,至于对象姿势什么的却无太多的探讨。而后的发展历史,对于性的讨论开始变得越发的“详细”起来,当足够的普遍性成为了一种标准时,对立就形成了。关于同性恋,我不太深入的理解他们的生存环境,只是略微感觉在这场博弈中,存在着扭曲。我既不倡导同性恋,也不推崇异性恋,我只是在想每个人都应该有选择其自己生活方式的自由。

            再联想到现在的早恋,关于结婚年龄的下调等一系列的讨论,这或许就是既定规则带来的。我们应该学习的是一种自我控制的能力,而不是一种既定的生存模式,人本身就是丰富多样的,有人在十五六岁就能够领悟到的恋爱真谛,为什么要拖到二十多岁呢,试图找出一种共性的模式对于此是否真的正确?


    第五讲 主体的自我救赎

        该讲共八篇,大概是我最为心动的地方了!

    生存美学的核心其实就是关乎”人自身“的,就是把审美创造当成人生的首要内容,以关怀自身为核心,将自己的生活当成一部艺术品,通过思想,情感,生活风格,语言表达和运用的艺术化,使生存变成一种不断逾越,创造和充满快感的审美享受过程。

            这当然不是让你随心所欲的生活,我尝试过了,欲望一直控制下的状态就是越发的迷茫和找不到方向,或者说被表层的简单欲望控制,一直停留在吃与娱乐上,然后使得整个生活节奏全面崩盘。

           而应该是一种创造的方式,在实践中去构建一套属于自己的原则,并勤勤恳恳的坚持着,活出自己希望的风格,与他人无关,而是来自自己内心最深层的呐喊。(可以结合联系一下瑞·达利欧的《原则》)


            废话不多说,我承认没有写出我看书时的那种震撼与希冀,只希望在今后的日子里能看到他们对于我的指引。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权利与话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qosk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