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父亲节,(因连上夜班忙碌,写好没有发)
下了夜班上午补觉,中午我叫了外卖,给娃爸庆祝节日o(≧v≦)o ,给她们的姥爷╰(*´︶`*)╯发了微信红包。生活需要点仪式感,这样的方式并不是矫情,而是发自内心的感恩,节日只是一种借助的表达方式而已。
前一晚姥爷打来电话,老家下大雨了,姥爷打来电话问问北京的情况,雨夜姥爷一个在家应该是想她们俩了,姥爷还没有时髦到关注这样的后输入性节日,坤接的电话,坤坤第一次主动接姥爷电话这么久,聊起来有10多分钟,这让我有点惊讶和欣慰,以前给老人通电话也就是应付,这次是真正的聊天,聊学校停学,聊在看的学习情况,可能是真的想姥爷了吧?
挂了电话,坤坤亦有温情未尽,发自内心的对我说,我对爷爷奶奶也有感情,但给他们说话好像听不懂,不像给姥爷这样,姥姥也总是管我们,哪儿做的好会告诉我们,做的不好的地方,姥姥总会批评教育。但奶奶除了做饭很好吃,但我们干什么她都不知道,(主要指什么都允许,对待孩子从来没有任何原则性,也从来不会对孩子说"不")我不知道怎么说了,我更想姥姥 姥爷了...坤坤深情的说。
小时候建立的感情连接,有一种内心自然生发的感情,无论置身何处何时?那永远是内心最温情的地方...此刻在坤坤这儿感受到了。
好吧,懂了,不过我希望你接奶奶的电话也能积极主动聊一些话题。
可是我不知道说什么呀?
她问什么你就回答什么呗,或者稍微延伸一下,总之让老人感受到你关心她就好,即使没有话说,也要接奶奶的电话,这是对奶奶的尊重。
好吧,我知道了 妈妈。
家庭教育就是你每天真实在做的,孩子感受到的,对于这么大的孩子说教的道理在她们那儿已经有了天然的屏蔽和过滤性了,相对说教的道理太肤浅了。
另,白天补觉休息过来后,午饭后聊天,继续关注俩人读书进度,俩人今天的读书笔记做的详细,写的也多,岳第一次写了一页半。坤坤一贯是总有很多要写的似的,依然是密密麻麻的一篇多。内容丰富...
可能是昨晚我再电话里一顿督促教育的结果,孩子就是这样,不断的再挑战你的耐心和底线,好习惯才坚持两天就身现原型,天性暴露,需要家长不断的重复,多少次的反复的,试错纠正,错误摆正,她们生活乐趣过多,诱惑太多,沉下心来,定性的持续性的专注一件事,真是太难了,这个过程才是不断有家长爆料被气着的所在...我也一样,常常为此被气到情绪失控...
坤分享,我觉得安妮一家躲藏在那个楼上的密室里,活动受限,不能随便走动,买东西都要偷偷的...我觉得跟我们现在疫情在家的样子好像呀?刚读的认真,我恍惚的以为我们和安妮处在同一个环境下,活动受限,很多不便...
所以呀,现阶段读安妮日记,你也许会对安妮没有自由的生活更多一些感同身受吧?
岳岳读着童年,自己一个人咯咯的乐起来,她一项是笑点低,分享到...高尔基老是把姥姥姥爷祈祷的语言听错,听的完全是另一个意思,太可笑了...
是呀,呼兰河传里的萧红,也总是听错外祖父教她的读的诗,你们记得吧?岳 :记得!俩个黄梨...萧红脑子里出现两个大黄梨总是馋的流口水。咯咯...咯咯......
这些都是因为你们小孩的想象力太丰富啦,听到老人含糊不清的语言,脑子里出现各种稀奇古怪的联想画面...
岳: 他说他外婆信的一种宗教信仰,和外公信的一种教所说的信仰,很不同,我还是不能太明白他指的是什么不同?
这个年龄呢,你可以把这种似懂非懂的状态放在这儿就好,不用纠结结果和答案。长大一些有机会再读或再想到这个问题,你的感觉和没有读过,第一次接触这种问题有很大不同,就像我像你们这么大时读鲁迅,根本读不懂,只有恐惧,就像鲁迅小时候看24 孝的故事一样的感受,那个24孝里愚孝的人,把蒸炖自己孩子给老人吃了的阴影是一样的恐怖,比如是狂人日记和人血馒头,这种带隐喻的另有所指的文章,我只有害怕恐怖印象 根本不明白文字之外的意思,只是别人说多好很好,我也就跟着看了,也没有人给解释原因,但长大了,有一天再看书,突然有种顿悟的感觉,那种感觉很棒。
所以 看书遇到不懂 或似懂非懂的时候,都没有关系,只管丰富你的头脑读下去就好,有一天你会有那种醍醐灌顶的顿悟感觉。那种感觉真的很好。
读书需要分享交流和碰创,这也是和孩子们保持沟通的一种方式之一,就像昨天观影后,我们一起讨论观影后的影评,说着说着有些似懂非懂的内容就更清晰了,说着说着这种迫不及待的的语言表达...
有时和孩子就是这样随便的开聊乱扯,并不在乎话题的完整和结构逻辑性,但回顾一下,今日话题貌似有点共性: 高尔基的外祖父母,萧红的外祖父,坤坤和姥爷的电话,以及今日的父亲节,牵强和亲情共情吧。
满随笔,疫情下的家庭教育笔记(5)于2020.6.21 六月第三个星期天父亲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