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 熊慧敏
01 “孩子的惨叫,是我的科研素材“
昨天下午,@丁香医生在网络上制作并发布了一个视频,这个视频谈到“网瘾”的老话题,也将杨永信重新拉回我们的视野当中。几年过去,杨永信带给大家的恐惧从未散去。他的电击疗法,也从未证实是真正对孩子有利的、有效的。
图片来源于微博截图而这个“网络成瘾戒治中心”的创立者正是家长眼中的“救世主”——杨永信。戒治中心于06年在山东省临沂市第四人民医院成立,那时杨永信便提出“采用电击可以戒除孩子网瘾”的说法。
08年央视的报道,更是将这一疗法推上了家长心中的神坛。从此,成千上万的孩子被自己的家长,连哄带骗地送到戒治中心,遭受着非人般的电击折磨。
图片来源于视频截图与其说是戒治中心,倒不如称它为”新时代的集中营“。曾经接受过网瘾治疗的人在回忆时这样说道:“电流穿透整个头部,感觉有针扎似的,随之而来的就是脑部剧烈的疼痛。”
而这种身体上的巨大摧残,使得孩子们都产生了恐惧心理,出来之后自然要做“乖乖的孩子”。于是父母也觉得孩子变听话了,证明有效果。其实,不是电击戒除了孩子的网瘾,而是电击本身对孩子正在成长中的心理和身体的伤害,让孩子屈从、不敢再有网瘾。
图片来源于视频截图但,杨永信的“电击疗法”真的合法吗?医学上有电休克治疗方式,电击是治疗方式,但不确定它是否能用来治疗网瘾,而杨永信却靠着对孩子的电击,发表了3篇SCI和近百篇核心期刊论文。孩子们却对自己将要承受的伤害一无所知,每一次电流与身体的接触都让孩子们发出“惊人的惨叫”。
图片来源于视频截图这般打着“戒除网瘾”幌子的治疗,无疑会给孩子带去伤害。既然是戒治网瘾,为何不能耐心教导,从心理层面对孩子给予帮助?为何一定要对孩子进行电击的“虐待”,给他们造成一生中都无法抹去的阴影?
口口声声说是为了帮助孩子戒除网瘾,成为听话的孩子,可结果却给孩子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保有最基本的社会公德心和良知是从医人员发展的基础,没有医德,一切都没有。而对于教育行业,也是如此。没有良知,一切也都没有。
02 教育APP内藏游戏,做教育要先从孩子出发
近段时间来,重庆、北京等地的家长反映,不少学习类APP俨然成为了网络游戏的藏身之所。有家长透露,自己正在上小学的儿子每天都会使用一款名为“一起小学学生”的APP,因为是学校推荐的,老师会在上面布置家庭作业。但最近他发现,儿子在完成作业之后继续玩手机,不肯放下。经他仔细查看后发现,这款APP出现了网络游戏的界面。
图片来源于网络深入了解之后发现,这款APP中学生通过做题可获得内藏的多款游戏的虚拟奖励。也就是使用这款APP就意味着在鼓励孩子玩游戏!更有家长透露,他在孩子的闹腾之下,为这款教育APP中的内藏游戏已经连续付费了1000元,孩子已经完全沉迷其中。
而这款叫做“一起小学学生”的APP单日下载量达到40多万次,堪称教育行业的爆款。
图片来源于网络从教育软件中隐含游戏的乱象出发,我们可以看到目前教育行业正在过分商业化,偏离了教育的真正属性。想要做好教育这一行,首先想的就是孩子。
在目前学生课业负担普遍沉重、教育资源各地不均衡的情况下,提高教育质量、丰富教学手段、减轻学生和家长负担才应该是最重要的工作。而非一味地为自己谋利、向流量进发,却忘了教育的本质是为了孩子。
保护好孩子,才能真正在教育行业发展好自己。这是对千百万教育行业从事者的寄语,也是我们一直以来所坚持的信念。
03 不是营销,也不是服务,教育是为孩子铺路
有人声称“为孩子戒除网瘾”,却给孩子带来了一生都挥之不去的阴影,而自己却在学术界“大展雄风”;有人声称为家长减压,丰富学习形式,却内藏游戏,使孩子沉迷其中,而自己则获得了千百万的收益。这些,都不能称之为好的教育。
教育不是为自己的产品营销,获得高流量高收入;不是为自己的科研项目寻找素材和积累数据。而是为了孩子的未来,为了整个社会的未来铺路。
有来学一角做好教育,最根本的还是孩子本身。
© 声明 / 本文由有来学公众号(ID:youlaixue)原创出品,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