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终于把传习录看完了,从八月份到现在断断续续看了三个月,下卷里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最终归结于了致良知。
知行合一是他中年40多岁的观点,等王阳明50多岁结论是致良知,他说了四句宗旨,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人心本体是无,没有善恶之分的。而善恶的概念来自于一个个念头的发生,有善念有恶念。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是一个人的良知。而最后做善事去除恶念不做恶事是具体的格物范畴。
格物很重要,但是要从心的本源出发,最后一卷还附上朱熹晚年的观点,朱熹到晚年垂垂病已的时候才恍然大悟,自己中年的理论舍本逐末,太支离破碎了。于是跟多个友人写信说自己的懊恼,他也自知将要被以后的世人讥笑,但是自己倒无所谓只是要误人子弟了。
而此后几百年真的就没有几人能指出他的错误,一直这样教育后代,再加上后世人再次教条了程朱理学,使他的学问更加死板,不知变通了。
而此时的西方宗教日衰,个体自我觉醒,奋力追赶,一个追求完全释放自我天性,一个教条模版下因循守旧,两个不同的方向也就造成了近代局面。
可是历史一直是变动的,这100多年我们真正的敞开了大门,去吸收新思想学习新技术,未来也是在变化中的,期盼着大多数觉醒后身体力行的去做的那一天。
那时我们不需要满世界嚷嚷自己多么好多么棒多么强大,而别人心里都是这么认为的,都愿意来学我们。那时才是真正的强大。
另外,看这些儒家圣人学说都太善良了,他们无一不是乐观看世界的人,事实不是这样的,我想去看看别的观点了,六祖坛经看完也一派祥和的感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