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那个时候,8稀岁为上小学学龄,13岁那年我上初一,初中以前,我从来没有到过城里,也是现在的泉州市区。现在道路通畅了,从娘家到市区开车也就20分钟,而我骑着垫起脚尖都够不着的大人用的脚踏车,骑了将近1小时,载着一周的干粮(大米、地瓜),还有妈妈给我每周伙食费,记得是20-30元的样子,那时候的路坑坑洼洼,有土路、石路,特别是后厝村,全部是坚硬的石头路,硬梆梆的座垫,屁股抖得发痒......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真的是那样。妈妈没有过多的嘱咐,也不会到村头目送我,这是我自己的路,我觉得那时候自己特别的担当。
不过,在我们家,因为爸爸是知识分子,在那个年代,还上厦门集美大学,是村里少有的大学生。最早时爸爸去渔船帮人家记工分,后来在电视机厂上班,他比较爱钻研,电子设备他会看图纸自己摸索,所以在家里还搞个维修站,利用下班时间赚点“外快”,当时村里流行捕鱼”鱼探器“,爸爸再难题都能修好,村里也小有名气起来。那些捕鱼回来的邻居,因为爸爸平时小修不会算他们工钱,所以礼尚往来嘛,他们都会送点海鲜,虽然不是捕鱼之家,但我家海鲜还是有得吃的。
正因为我爸是有文化的人,他不允许他的孩子文盲,儿子、女儿都一样,只要你能读,他都会栽培,在那个年代真心不容易,四个孩子都在上学,日子过得有多清贫、拘谨,可想而知了。隔壁邻居三个女儿只读了小学二三年级就辍学卖鱼了,只有最小儿子才有读书机会,所以我们是幸运的。妈妈文盲,没有远见是正常的,她经常羡慕隔壁邻居三个女儿“日日见财”,每天赚钱上交家里,日子过得可起色了,有时就会抱怨,但孩子读书的事还是爸爸说了算,妈妈也无可奈何。
先说说大姐吧,书对大姐来说太难了,经常补习,还学得很吃力,那时候还特别找远房亲戚上门辅导,在那个年代,几乎没有家教,我大姐算是享受特别高的待遇了,大姐做梦都是不会考试的恐慌。后来,奶奶比较早过世,作为家中的长女,姐姐毅然地放弃学业,为这个家默默奉献。大姐那时候还是个书生,没做过生意,就在村里街头巷尾叫卖着梨子。那时候,还是妈妈有远见,她想到了我的姨妈,让她带姐姐做海鲜生意,长点见识,也正是这样,姐姐为这个家付出了很多很多。
后来听姐姐讲述,她不会读书就是因为上课无心听讲,都在担心家里的妈妈跟奶奶是否会吵架。
正因为这样,我们没有同龄女孩起早摸黑、寒风刺骨的
妈妈永远有忙不完的活,家里有4个孩子,哪有时间顾得上对我们嘘寒问暖,那时候也没有特别感觉自己是农村同龄人中多么幸运的人儿。
那时候爸爸在市区电视机厂工作,有点点人脉。奶奶61岁就过世了,大姐为这个家作出牺牲,她初中未毕业就辍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