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当面临存储选型时是选择关系型还是非关系型数据库?如果选择了非关系型的redis,redis常用数据类型占用内存大小如何估算的?redis的性能瓶颈又在哪里?
背景
前段时间接手了一个业务,响应时间达到10s左右。阅读源码后发现,每一次请求都是查询多个分表数据(task1,task2….),然后再join其他表(course,teacher..),时间全部花在了大量磁盘I/O上。脑袋一拍,重构,上redis!
为什么选择redis
拍脑袋做技术方案肯定是不行的,得用数据和逻辑说服别人才可以。
时延
时延=后端发起请求db(用户态拷贝请求到内核态)+ 网络时延 + 数据库寻址和读取
如果想要降低时延,只能减少请求数(合并多个后端请求)和减少数据库寻址和读取得时间。从降低时延的角度,基于单线程和内存的redis,每秒10万次得读写性能肯定远远胜过磁盘读写性能。
数据规模
以redis一组K-V为例(”hello” -> “world”),一个简单的set命令最终会产生4个消耗内存的结构。
来自腾讯架构师对,Redis的实践及思考关于Redis数据存储的细节,又要涉及到内存分配器(如jemalloc),简单说就是存储170字节,其实内存分配器会分配192字节存储。Java架构圈子
来自腾讯架构师对,Redis的实践及思考那么总的花费就是
- 一个dictEntry,24字节,jemalloc会分配32字节的内存块
- 一个redisObject,16字节,jemalloc会分配16字节的内存块
- 一个key,5字节,所以SDS(key)需要5+9=14个字节,jemalloc会分配16字节的内存块
- 一个value,5字节,所以SDS(value)需要5+9=14个字节,jemalloc会分配16字节的内存块
综上,一个dictEntry需要32+16+16+16=80个字节。
上面这个算法只是举个例子,想要更深入计算出redis所有数据结构的内存大小,可以参考这篇文章。
笔者使用的是哈希结构,这个业务需求大概一年的数据量是200MB,从使用redis成本上考虑没有问题。
需求特点
笔者这个需求背景读多写少,冷数据占比比较大,但数据结构又很复杂(涉及多个维度数据总和),因此只要启动定时任务离线增量写入redis,请求到达时直接读取redis中的数据,无疑可以减少响应时间。
来自腾讯架构师对,Redis的实践及思考[ 最终方案 ]
redis瓶颈和优化
HGETALL
最终存储到redis中的数据结构如下图。
来自腾讯架构师对,Redis的实践及思考采用同步的方式对三个月(90天)进行HGETALL操作,每一天花费30ms,90次就是2700ms!redis操作读取应该是ns级别的,怎么会这么慢?利用多核cpu计算会不会更快?
来自腾讯架构师对,Redis的实践及思考常识告诉我,redis指令执行速度 >> 网络通信(内网) > read/write等系统调用。因此这里其实是I/O密集型场景,就算利用多核cpu,也解决不到根本的问题,最终影响redis性能,****其实是网卡收发数据和**用户态内核态数据拷贝******。
pipeline
这个需求qps很小,所以网卡也不是瓶颈了,想要把需求优化到1s以内,减少I/O的次数是关键。换句话说,充分利用带宽,增大系统吞吐量。
于是我把代码改了一版,原来是90次I/O,现在通过redis pipeline操作,一次请求半个月,那么3个月就是6次I/O。很开心,时间一下子少了1000ms。
来自腾讯架构师对,Redis的实践及思考 来自腾讯架构师对,Redis的实践及思考pipeline携带的命令数
代码写到这里,我不经反问自己,为什么一次pipeline携带15个HGETALL命令,不是30个,不是40个?换句话说,一次pipeline携带多少个HGETALL命令才会发起一次I/O?
我使用是golang的redisgo 的客户端,翻阅源码发现,redisgo执行pipeline逻辑是 把命令和参数写到golang原生的bufio中,如果超过bufio默认最大值(4096字节),就发起一次I/O,flush到内核态。
来自腾讯架构师对,Redis的实践及思考redisgo编码pipeline规则如下图,*表示后面参数加命令的个数,$表示后面的字符长度,一条HGEALL命令实际占45字节。
那其实90天数据,一次I/O就可以搞定了(90 * 45 < 4096字节)!
来自腾讯架构师对,Redis的实践及思考果然,又快了1000ms,耗费时间达到了1秒以内
来自腾讯架构师对,Redis的实践及思考对吞吐量和qps的取舍
笔者需求任务算是完成了,可是再进一步思考,redis的pipeline一次性带上多少HGETALL操作的key才是合理的呢?换句话说,服务器吞吐量大了,可能就会导致qps急剧下降(网卡大量收发数据和redis内部协议解析,redis命令排队堆积,从而导致的缓慢),而想要qps高,服务器吞吐量可能就要降下来,无法很好的利用带宽。
对两者之间的取舍,同样是不能拍脑袋决定的,用压测数据说话!
简单写了一个压测程序,通过比较请求量和qps的关系,来看一下吞吐量和qps的变化,从而选择一个适合业务需求的值。
来自腾讯架构师对,Redis的实践及思考 来自腾讯架构师对,Redis的实践及思考windows上单机版redis结果如下:
来自腾讯架构师对,Redis的实践及思考扩展 (分布式方案下pipeline操作)
需求最终是完成了,可是转念一想,现在都是集群版的redis,pipeline批量请求的key可能分布在不同的机器上,但pipeline请求最终可能只被一台redis server处理,那不就是会读取数据失败吗?于是,笔者查找几个通用的redis 分布式方案,看看他们是如何处理这pipeline问题的。
redis cluster
redis cluster 是官方给出的分布式方案。 Redis Cluster在设计中没有使用一致性哈希,而是使用数据分片(Sharding)引入哈希槽(hash slot)来实现。一个 Redis Cluster包含16384(0~16383)个哈希槽,存储在Redis Cluster中的所有键都会被映射到这些slot中,集群中的每个键都属于这16384个哈希槽中的一个,集群使用公式slot=CRC16 key/16384来计算key属于哪个槽。比如redis cluster有5个节点,每个节点就负责一部分哈希槽,如果参数的多个key在不同的slot,在不同的主机上,那么必然会出错。
因此redis cluster分布式方案是不支持pipeline操作,如果想要做,只有客户端缓存slot和redis节点的关系,在批量请求时,就通过key算出不同的slot以及redis节点,并行的进行pipeline。
github.com/go-redis就是这样做的,有兴趣可以阅读下源码。
来自腾讯架构师对,Redis的实践及思考codis
市面上还流行着一种在客户端和服务端之间增设代理的方案,比如codis就是这样。对于上层应用来说,连接 Codis-Proxy 和直接连接 原生的 Redis-Server 没有的区别,也就是说codis-proxy会帮你做上面并行分槽请求redis server,然后合并结果在一起的操作,对于使用者来说无感知。
总结
在做需求的过程中,发现了很多东西不能拍脑袋决定,而是前期做技术方案的时候,想清楚,调研好,用数据和逻辑去说服自己。
粉丝福利
来自腾讯架构师对,Redis的实践及思考 来自腾讯架构师对,Redis的实践及思考如果对java微服务、分布式、高并发、高可用、大型互联网架构技术、面试经验交流。
可以加我Java架构圈子: 领取资料,里面每天更新资料,免费领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