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现在,我的意识里还存在着断层,总是觉得互联网和传统玩法之间隔着一堵墙,作为转型过来的人,我这么想是为了避免混乱。可能有点多虑,天然具有互联网感的90后,不会区分却把互联网做得更好。
内容也是一大互联网兴起的产物。我总是把它和文案扯到一块,内容比文案能做的丰富多了,多媒体手段不仅限于文字呀。它是一种包装手段,可以用在产品上,也可以用在人身上,至于里子有什么,越接近本质就越成功。
1 内容发展空间
大多数人认识内容的魅力,都是来自一篇篇10W+……很难想象,一篇不到2000字的文章会引起这么热火朝天的讨论,就像当年的咪蒙,不卷进去议论几句,总觉得自己落伍了。
阅读和转发文章是常有的事儿,很多人还以此来消磨时间,成了一个学习现象。2016年,我注册了微信公众号,自己也能发表文章了,而那些百万大V,就是做到头部内容的人群。
这也是一门生意,可惜当时没多少人意识到。如果视野很小,我就会把这当成是写文字的小地方,抒发自己的心情;如果当做自媒体的起点,就会考虑写读者爱看的,逐步积累粉丝,抓住内容红利期。
微信的确降低了做内容的门槛,但是并没有降低写文章的难度,而且加入了运营成本,相当于要了解用户、了解设计和推广常识,阅读量、分享数、新增粉丝数,加上“好看”和打赏功能,成了基本的评估指标。
所以说,做好运营不能缺乏勤奋,而持续做好内容产出,一定不仅仅能会写,新媒体时代有了更多要求。
有一次,我偶然看到一篇来自阿里巴巴的内容运营JD,赫然写着“店小二”。小二在逛淘宝的买家眼里,就和在线客服一样的存在,这是误解。在亿级流量的电商平台上,用户需要内容引导,所以存在着无数个店小二,把人看着都烦的内容逻辑给串起来,最后成了月报中一个个漂亮的业绩数字。那一瞬间,我觉得做内容运营着实厉害,不然淘宝怎么百逛不厌呢?
2 放大内容价值
回到微信公众号,又是一番内容新气象。因为一篇文章的完整性,它更像一幅雕像,或者一个故事,需要完整呈现,给人留下好印象。一整篇文章太长,稍有不慎就会被用户放弃,这是做内容第一难。
还有一类叫种草文,属于内容电商类型,实用性更强。当内容被碎片切割,似乎就不可怕了,但是,总是卖广告,处理不当会很浪费用户的感情,有被取关的风险,这是做内容第二难。
不得不承认,微信已经大大降低内容门槛,只要用身份证ID实名认证,就可以拥有自己的公众号。起初,我并不在意这件事,有一次跟朋友聊天,她说了一个不可思议的现象:“只要一个人拥有1000个粉丝,就可以活得很好了。”她发现有人在公众号里利用粉丝成功变现,1000个粉丝,每人收100,那就是一万了。只要有粉丝认可,愿意付费,她就吃喝不愁。那时候,我就觉得,靠粉丝养活自己,这事听起来很新奇。
现在就见怪不怪了,今日头条、企鹅号或者百家号等媒体平台,都启动垂类作者培植计划,允许原创内容变现,实现粉丝收益。背后的花式玩法,还有无数被挖掘出来的内容价值,让外面的人都惊呆了。
只有做不到,没有想不到,似乎背后有一股什么力量,滋养着内容这颗大树长大。
3 内容迎来新机会
什么是内容营销?丽贝卡·利布是一名资深的营销战略顾问,《内容是营销之本》是丽贝卡·利布的内容营销主题著作之一,用一句话总结:“内容营销是以营销为目的的内容创作与共享。在数字渠道中,内容营销中的内容则依托品牌特性,或通过内容载体(网站、社交媒体、综合方式)特性展示。”
谁能做好内容营销?很多企业邀请记者或媒体人加盟内容团队,如果说内容等于文案,那可能就太缺乏想象力了。记者的优势在于讲故事,能够在鲜活的环境中挖掘有意义的价值故事。作为讲故事的人,与其说写作能力重要,不如说态度更重要,时刻探索新的内容形式,才能追赶上变化多端的媒体技术。
把眼界放高一层,媒体技术仅仅是为了吸人眼球,营销要有全局思维。如果不事先做分析,那就会出现很多不知所云的内容,无法相互衔接,更无法直指目标。因此,《内容是营销之本》建议内容策划十步法,规划出可以重复使用的框架,即便是考验创意的内容创作,也有可遵循的制作范式。
受到新冠疫情影响,很多新东西让大家措手不及,比如前段时间微盟事件,客户数据被一个核心运维删除光了,很多客户转而选择有赞避险。城门失火殃及池鱼,SAAS行业马上被质疑安全管理意识问题,出现了一波公关传播结合内容的营销浪潮,两者融合能更好地面对危机。
时代打开了另一扇窗,无论不确定性多么强,我们都有机会把自己武装得更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