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想到,到西安的第一个景点居然触摸到了颜真卿。
来到碑林,门票75,有人在旁边议论别进去了,太贵。我们一行四人进去了一看,第一个馆里,那么多的碑上,赫然就是“颜真卿手书”,就是我6岁的时候在遥远的云南边陲看着字帖写的那些字!
细细品味之下,我发现有的碑没有被玻璃罩罩起来,居然可以用手去摸,于是,战战兢兢地触摸到了碑体,触摸到了颜真卿的一笔一划,一折一顿。
颜真卿的碑确实是他手书的,也就是,我现在触摸到的是大师当年的亲笔笔画,匠人一点一点凿出来的!
遥想唐代的石头,唐代的大师,唐代的墨香,唐代的哭泣。
一时间,一种神圣感和悲凄感同时产生。我,居然可以触摸到颜真卿!
颜真卿,唐代著名书法家,为政多受称道,是风骨挺硬的有名铮臣。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颜真卿在安史之乱中的伟大人格,他面对叛兵支起油鼎的威胁,毫无惧色,居然大义凛然地破口骂贼,挺身旧死,最终昂着头死在叛乱之中。这不仅仅是风骨的问题了,这是凡人难以想象的人生高度。
他的凛然风骨,他的庄严笔法,他的人生轨迹。如果仅仅在书上读了那么多,仅仅是照着字帖去写,怎么及得用手亲自触摸感受得那么深!
有幸进碑林的人应该有神圣感。
悲凄感来自古今之叹。经历了数千年风霜战火保存下来的这些碑,很多游人没有神圣地面对他们,很多人没有想到怎么好好地保护他们。
那时,突然觉得自己何其幸运,能触摸到千年以前的大师的风骨。
那时,觉得碑林的门票太便宜了。每一个进来的人都应该感恩这个触摸先贤的机会。
接下来,居然还看到了蔡邕的手迹!
蔡邕的字迹温润,有点像我一次在电视上看到的曹操手书“滚雪”二字,蔡文姬就是这样教诲出来的么?后来的魏晋风度的文化源头就在这里么?
我在蔡邕面前神往半晌,建安文化历历在目。
接下来是宋朝的黄庭坚,赵孟垗等。黄庭坚也还罢了,看完赵孟兆那笔清秀的字迹,就知道李清照的那些奇丽风雅的词从何而来了。只有在这里,可以直接地跟他们对话。
着急的是找不到苏轼,问了工作人员才发现在高处,仔细地揣摩,仔细地看,他的字初看并不十分出色,但是自由豪放,“眉山轼”那几个字挥洒不羁,犹如在长啸,“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感觉出来了。
感慨不已。
还有印象的是王羲之王献之等的字碑,魏晋风度可见一斑。
最后亲手触摸了康熙的“宁静致远”碑,特别安详从容的字。一个皇帝,写了那么多那么好的字,还精通算数天文外语,怎么会应付不了工业革命的巨变呢?
这天天气闷热,光是站着就是一头一脸一身的汗,可是,整个人震撼到极点,不想走。
只想出去找个小店,然后在这里摸上一整天,跟大师们呆上一整天。可是还有女儿,同伴,不行。
同行的男孩发现一块碑上有个弹孔,指给我们看,突然就悟到了中国文化能保存下来的一个重大理由:那些绢书舞乐早已失传,精美霓裳难觅踪迹,而深深刻在石头上的文化,要砸碎都不易啊!
要不是有碑,我哪里有机会触摸到颜真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