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小说的虚构和诗歌的晦涩相比,散文是更能触动我心弦的体裁。
世间万物、千般感慨、人生百态皆可入散文之题,用心生活者与用心写作者自会产生共情。
就如张丽钧的《玫瑰从来不慌张》与朱成玉的《人生没有多余的疼》,风格迥异,却都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作为语文教师的张丽钧,善于捕捉身边的平凡事件,特别是那些与学生相关联的寻常细节,总在她的笔下熠熠闪光,引领青少年精神走向灿烂。
《吾生》:在送给毕业生的书上所写的“吾生”,给了学生莫大的鼓舞。她甚至梦想自己能开一家“翅膀店”,送给每个学生一双适合的翅膀让他们翱翔。
《等一等》:毕业合影时,某班班长专门去把因病休学已到下一个年级的同学喊来拍“全家福”,这样的小事也被作者特意写文记述下来。
大学毕业前夕,我也曾冒着夜雨回宿舍劝一位同学去参加集体活动,他因为贫穷没有交15元的活动费用,独自在宿舍里睡闷觉。不应该让贫穷成为同窗情谊的阻碍,所以看到这篇《等一等》我深受触动。
《孩子,其实你不必这样》:一位贫穷的学生在高考前夕拒绝了老师的帮助,他没给老师表达善意的机会,同时也让自己失去了一次精神成长的机会。
作者把每个人走向优秀之前的一段沉默时光称为“扎根”。她的文字总能给人以抚慰,书名《玫瑰从来不慌张》也体现了这种温柔的力量。
被冠以“性灵美文”代表作家的朱成玉,其实经受了生活的诸多磨砺,曾经的痛苦让他的人生有“盐”也有“钙”。
因为被泪水浸泡过,所以文字更纯净。因为用泪水作洗涤剂,所以心灵也保持得更洁净。
“疼是推着人往前走的风,你若想甩脱它,便闻不到它吹送到你跟前的花香了。”
除了受过的苦,作者读过的书、走过的路、遇见的人也都恣意出没于文中,它们既共同构成了作者坚强的内在,也成为鼓舞陷入生活泥潭之人的力量。
温柔也罢,刚武也罢,只要有一颗向上向善的心,我们便会发现生活美好的一面,即便这份美好以各种复杂的面目出现。
散文是挂在心尖的风铃,你的每一次心有所动,无论是为人还是为己,都会奏出动人的音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