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我们习惯于把身边的具体物品,叫作“东西”,比如“帮我把桌子上的那个‘东西’拿过来”。可为什么不说“帮我把那个‘南北’拿过来”呢?
此中解释,说法颇多,据说与南宋理学大家朱熹的传说有关。
某次,朱熹去看他的朋友盛温和。正巧盛温和提着篮子,准备上街,说要去买东西。于是朱熹笑问:“难道不买南北?”盛温和答道:“东方属木,西方属金,凡属金类、木类的。我这个篮子就装得;南方属火,北方属水,火类、水类,我这个篮子就装不得。所以只能买东西,不能买南北。”
盛温和这番言语,乃《易经》的五行理论。
《易经》是阐述天地世间关于万象变化的古老经典。五行理论认为:东方属木,西方属金,北方属水,南方属火。
木制品和金属制品都可以放在篮子里,而水、火肯定是不能的了——水放在篮子里会流失,火放在篮子里会烧掉,所以古人就自然而然的把“东西”,作为平时对物品的一个统称,这也是我们祖先聪明智慧的一个体现。
单从“东”、“西”二字而言,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 “东”为:“动也,从木。”经过考古研究得出,“东 ”,当是古橐字,盛物之囊( 橐 tuó:一种口袋)。两头开口,以绳束之 。 “东”像其形。因此 “东”字的本义有可能是 “两端扎起的袋子”。许慎 《说文解字》中说“西”:“鸟在巢上。象形。” 经研究得出,“西 ”的古文和籀文字形酷似 “卤”字 ,许慎说 “卤”为 “从西省 ,象盐形”。“西 ”的本意可能与 “卤”、“盐罐 ”有关。由此推断,“买东西”可延伸理解为装在口袋里、罐子里或篮子里的物品。
当然,这仅仅是指称物品,为“东西”的众多解释中的个别而已。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只需明白“东西”可装,“南北”难拿,或也足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