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就像蚕吐丝。人就是蚕,每个人都有感想、有经历,这些经历、感想就像蚕肚子里的蚕丝。蚕把丝源源不断的、有秩序的吐出来,就像人把感想、经历按照一定的方式源源不断的、有秩序的吐出来。
有人觉得无话可说,一来是因为自己不懂得观察,体会;二来是沟通欠缺,表达能力较差。不能说清楚感想、经历。更不要说想象的世界里的事情了。
It’s not hard to write your feelings or what happened to you.It’s not hard to read and understand some famous books.It’s not hard to remember and recite some beautiful meaningful words.It’s hard to tell a story with a suitable method.
怎么创作一部小说呢?创作小说的合适的方法是什么呢?小说又是什么?
看完一部小说,总会发现小说里有一些人、在某段时间、地点里发生了一些事情。人便是要设定的人物,发生的事情,便是情节。人们可以写一件事,包含冲突的一件事,如果有连续的事件发生呢?
如何描写涉及多个地点、大跨度或者小跨度的时间段、多个人物的一连串的事情呢?《三体》《哈利波特》《解忧杂货铺》《放学后》《水孩子》《西游记》《红楼梦》这些小说里面,有回忆,有节点展开,有奇妙的想象力,有吸引人兴趣的情节。
发现了叙事的多变和巧妙,发现了转折句给故事的发展变化带来的“柳暗花明”。似乎想要写的东西,“呼之欲出”。
“我喜欢吃饭,……”接下来,你可以写“我”,“喜欢”“饭”,如果不想谈这个话题,我们可以来个转折句,“但是我更喜欢滑雪和绘画”。接下来,我们就可以转到我们想要表达的点。这样便不是蚕在吐一条直的“蚕丝”。
如果我们叙述一件事,过于直白,我们可以由谈话引出“回忆”,可以引出“梦境”,从而打断直白的描述。或者以时间为轴线的叙述。
写啊,写啊,写啊,写错无数次之后,人就离正确的、不单一的、巧妙的写作方法越来越近。读啊、读啊、读啊读,读过许多本看似无用的书之后,灵光一现之时,不再哀叹“书到用时方恨少”了,这种感觉,真好,脑子里的干货,都可以做为进一步“深加工”的原材料了。
叙事的技巧、思想的深度、人物的刻画……小说这种体裁,真是好极了。写作也真是一件看似不费脑,实际也需要逻辑思考的一件事情。
做数学题需要思考,写作也需要思考。
一直想着“蚕吐丝”的写作模式,其实“蚕吐丝”只是表达的一种锻炼。真正好的文学作品,应该是“丝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