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缺席对孩子成长的影响,我们从各种渠道已经了解到很多,但什么情况下才算是父亲的缺席?
隐形缺席是不是仅仅是指父亲没有形式上的陪伴呢?
事实并非如此。
即使有了形式上的陪伴,一旦缺失了实质上的接纳和慈悲,孩子自然也是可能出问题的。
我们先了解一下最普遍的那一类——隐形缺席。
有些父亲和孩子的互动关系是这样的:
关注越多,挑剔越多,孩子问题更多,还不如不关注——放养或许能放孩子一条生路。
极端的案例是孩子听说一人被流浪的狗狗咬到后,尽管打狂犬疫苗还是因为一些原因死亡了,然后,他的反应就是去打狂犬疫苗,可他并没有被咬到的,问及孩子和父亲是不是以这种方式互动的:
开口必挑剔,比如坐姿啊,或者吃饭的各种细节的,好像不挑剔孩子,不教训孩子,就彰显不出父亲的角色和意义来。
一问,果不其然。
隐形缺席类似的情况还有上班多少年的人,每天早上洗脸都要流鼻血的,也是类似的情况,那个父亲是做小学校长的——开口必教训,大道理讲的头头是道,那就是典型的——对外功能良好,对内一头雾水。
那是个双刃剑的比喻,对外明事理对于管理很重要,对内祥林嫂一样天天如此絮叨,孩子会反感到用身体表示抓狂的。
这种我经常称之为“细雨蒙蒙式”的伤害,因为他不是在天使和恶魔中转换,也不是被女性淹没,有句老话形容这种模式带来的伤害: 雨不大淋湿衣服。
这种模式的效果会在若干年后,看的更加清晰,如果这人以各种形式走近心理学的话。
象这种隐形的缺席,有时是难以看出的,这类父亲走的路线是“不打不骂微伤害”——贵在坚持中,对面的那个小人儿已经活在“被不屑”和深深的压抑中了。
证据,就从孩子的身心性疾病上找。
其它方式的缺席,带来的效果也许表现出来的是人格障碍,我还没准备好如何下笔。
就写到这里吧。(完)
隐形缺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