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安娜-卡列尼娜(下)

安娜-卡列尼娜(下)

作者: 跟我一起走吧 | 来源:发表于2018-10-10 21:22 被阅读0次

    之前有说到安娜跟伏伦斯基私奔了,独留卡列宁一个人在俄国的上流社会接受大家的同情与议论。

    安娜与伏伦斯基在刚出逃的那段时间过的很是顺心如意,或许也不能称之为出逃,因为没有勒令他们回来,他们也知道自己目前的身份回到俄国会很尴尬,在开始的几个月里,他们就像热恋中的情侣一般甜甜蜜蜜,不再俄国,就不会有人知道他们,不会有人在背后议论他们,他们在国外认识新的朋友,结交新的群体。但是俄国是一个十分注重联系与关系的国家,从他们经常在家举办聚会,经常参加社会的活动就可以看出来,所以在国外待的时间再长,他们对家乡的思念也越加深厚,而且安娜与伏伦斯基的的社交群体认识的伙伴也都在俄国,所以姑且成为蜜月的几个月国外生活结束后,他们回到了俄国,但是一开始由于言论的盛行,他们一开始只在乡下居住,往来的也只不过是一些也不是很与大群体相处融洽的一些人。这个社会对待女性永远比对待男性残酷,同样是经历相同事情的人,在上流社会的人眼中,一个吸引力已婚妇女的男性无疑是非常具有魅力的存在,所以伏伦斯基一踏上祖国的土地,就开始了自己新的一轮社交与仕途。而可怜的安娜就不一样了,她不被任何上流社会的女性所接纳,除了她的嫂子陶丽几乎没有人前来看望她,太久了这样伏伦斯基在外歌舞升平而安娜在家苦苦等候,他们之间的矛盾爆发了,与此同时,哪怕安娜为伏伦斯基生下了一个可爱的女儿,她却猛然意识到自己深爱的是自己的大儿子,她一直在与卡列宁交涉离婚的事宜,她觉得如果她与卡列宁离了婚,而与伏伦斯基结婚,这样自己就可以光明正大的出去与伏伦斯基一起社交,而不是天天待在家里看书打发时间等待着伏伦斯基的归来。但是由于大儿子的抚养权问题,离婚一直没能办成,安娜想要儿子的抚养权,她觉得儿子才是自己真心爱的,卡列宁并不同意,他甚至在安娜写信恳求他让她见一见儿子的时候拒绝了。安娜最终还是得以与儿子相见了,却是自己在儿子生日当天偷偷前去的,而这也差不多彻底的在儿子心中将自己的最后的那一点念想掐灭了。

    长期被这种在家等待伏伦斯基归来,而自己却不得不躲避在家,长期见不到儿子的思安之情,甚至连一个可以与自己说知心话都没有的日子的安娜快要疯了,她不停的疑神疑鬼,她觉得伏伦斯基对她的爱要走到了尽头,哪怕安娜仍旧很冒昧,仍旧是一个让无数男人心动的女子,但是在安娜眼中,当初她抛弃一切跟着伏伦斯基私奔,靠的就是伏伦斯基的这份爱,现在如果没有这份爱她会活不下去的。而她想到唯一摆脱这种煎熬的方法就是死,她在伏伦斯基去看望母亲的一个早上写信让伏伦斯基回来,但是伏伦斯基并没有,于是安娜的疑心病又犯了,她来到火车站看到轨道,想起初遇伏伦斯基的那天,也有一个人在铁轨上自杀了,恰好也是由于伏伦斯基对那个亡者的帮助与同情感动了她。在她还没有意识到自己在经历什么的时候,安娜已经躺在了铁轨上,身后呼啸而过的列车就这样带走了安娜年轻与众不同的生命。

    故事的结尾是伏伦斯基参军了,在安娜死后,他抱着安娜的尸体悲痛欲绝,家人们拉住了他,又恰巧经历了战争,于是他就参军了,因为他现在可以说是行尸走肉了,没有什么生的欲望,他与安娜的女儿被卡列宁带走抚养了。他已经没有任何的牵挂了,由此其实可以看出伏伦斯基还是爱着安娜,但是一个骄傲的男人需要的不仅仅是爱情,还有他的社会地位,在外的交际,而可怜的安娜却是靠着爱情活下去的女人。

    列夫托尔斯泰的这篇长篇小说一共两条主线,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是想要表达的东西却是千差万别。我认为安娜这一条线主要是通过安娜的一生来反映俄国上流社会的种种现状,安娜很漂亮,很是有内涵,很吸引人,越是这样与安娜的结局一对比就会让人唏嘘不已。上流社会对待女人的种种以及由于安娜自身的原因造成了这一悲剧。当然我觉得伏伦斯基或许就是那个时代众多年轻军官的缩影。

    而列宁这一条线主要是通过描写农村生活以及列宁对待现在俄国制度的看法。由于不感兴趣吧,并没有给我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象。

    读完整本书,就像飘一样,你不知对女主是爱是恨,若是安娜一辈子跟卡列宁在一起,或许不会拥有跟伏伦斯基在一起那种快乐的感觉,但她的一生可以说是漫长与平安的。而选择跟伏伦斯基在一起,拥有了短暂的快乐后,失去的是自己的生命啊!就好像我们自己也会面对的问题,就像爱情与面包,红玫瑰与白玫瑰,如何抉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安娜-卡列尼娜(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rmma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