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城君原创的第1157个城市故事
66岁的陈家宁,
每天早上4点准时起床,
6点开始熨烫今天要穿的衣服,
7点出门,坐一个半小时地铁到店里,
9点准时开始工作。
陈家宁是定制西服的老裁缝,
来上海茂名南路开店有16年了。
严苛的自律背后,
是他50多年恪守的职业原则:
“裁缝需要标准,国际标准。”
image上海茂名南路门店里,陈家宁在柜台上展示裁剪技巧。张栋 摄
当代款式的西服,
从20世纪初开始出现,
迅速在全球精英人群中传播开来。
image可能你的左手比右手长,
左肩比右肩高,
你的头习惯往右偏……
总之,你的身体不会完美,
但通过垫肩和腰线的调整,
你也能拥有完美的身型。
image每一个地方的人追求的西服风格都不一样,英国严谨,美国随意。
要想西服发挥神奇功效,
合体是大前提。
过大,像偷穿爸爸衣服的孩子,
太窄,又给人紧绷的小家子气。
就算用上英国顶级毛料,
配合最精细的缝制手工,
如果裁剪不好,
穿在身上不贴合,
在陈家宁眼中,
那也不是好西服。
imageimage电影《永无止境》里金融新贵的西服裁剪精良,和保镖的廉价西服形成明显对比。
走进陈家宁的店里,
定一件西服外套和一条西裤,
陈家宁会拿着卷尺,
在你身上熟练地比划两三分钟,
仔细量出10个身体部位的尺寸,
就算是衬衫也需要5个数据。
从布料选择到量身定制,
再到打版裁剪制作,
经过两三次试衣,
上身进行最后的修改。
定制一套西服的过程,
有时更像是交换一个承诺:
既然你选择了这里,
我就用完美和满意回报你。
imageimage.gif客人第一次试衣,所穿的是用布料临时拼接的“毛壳”,只缝一边袖子,方便调整衣袖的宽窄和长度。
一件外套一穿上,
领口贴住颈,肩往前服帖,
无论一天中跟多少人握手,
都跟身体自然地贴合,
不留下过多的褶皱。
至于驳头,
就是领子向外翻折的部位,
不是硬板板的直上直下,
而是沿着胸肌起伏,
勾勒出男性的阳刚美。
总之,你的身体,
是定制西服的唯一。
image图/《了不起的工匠》
一百多年前,
十里洋场追逐着国际潮流,
定制西服蔚然成风。
来自宁波的红帮裁缝,
更是家喻户晓的响亮招牌。
10家西服店里,
有6家是由红帮裁缝开的。
在当时,女人以穿旗袍为得体,
男人则以拥有红帮师傅定制的西服为荣。
image红帮裁缝曾为孙中山缝制第一套中山装。清末民初,不少裁缝为外国人缝制服装。老百姓管欧洲人作“红毛”,于是有了“红帮”的称呼。
1940年代末,
外国公司离开上海,西服业萧条,
大批红帮裁缝南下谋生。
追随客人到香港的裁缝里,
陈家宁的父亲陈荣华是其中一位,
50年代他开创了自家的西服定制店。
后来陈家宁子承父业,
并将父亲命名的W.W.Chan,
更名为W.W.Chan & Sons,
一直延续至今。
image图/《了不起的工匠》
红帮裁缝的精神是,
客人去到哪里,裁缝就跟去哪里。
眼见中国内地西服市场的发展,
而香港人力成本高,很难招徒弟,
在2002年,久居香港的陈家宁,
把父亲的手艺重新带回了上海。
image正统的红帮裁缝,
父传子,传内不传外。
无奈儿子在国外学的是哲学,
不愿学习裁缝技术,
陈家宁只好传承给工作伙伴。
十几年来,
包荣海依然感激陈家宁的知遇之恩。
包师傅刚进这个裁缝店,
很多人去跟陈家宁打小报告,
说教会徒弟就没师傅。
但陈家宁一点都没保留,
把红帮的手艺倾囊相授,
坚持“天下的饭,
不是你一家能够吃掉的”。
image根据每位客人的尺寸来画纸样,是所有缝制环节最关键的,陈家宁也毫不保留传给徒弟。图/陈栋
如今,包荣海是茂名南路店的驻店师傅,
裁剪缝制手艺不在话下,
还精通一门“识人术”。
包师傅打量你一眼,
能判断出你回家葛优瘫的姿势,
晚上喜欢侧着睡哪一边。
听你口音,
能判断你来自南方还是北方,
冬天穿西服要不要套棉裤。
image包荣海给客人试衣。图/克勒KK
在完整地报出尺寸之外,
包师傅还会用敏锐的眼睛,
捕捉顾客身体部位的缺陷,
默默在裁剪和缝制上作出调整。
包师傅说:“我们定制西服,
是把人的缺点给遮盖掉。
胸肌小要做得有胸肌,
肚子大要做得有腰身。”
大文豪莎士比亚曾说过,
裁缝定义一个男人。
不可能每个男人都有彭于晏的身材,
但一套合体的西服,
可以帮助人们扬长避短,
穿出最自信的一面。
image包师傅用别针来调整。图/克勒KK
西服的手艺,靠一代代裁缝的传承;
西服的顾客,往往也是代代相传。
电影《王牌特工》里,
特工叔叔把同袍的儿子带到裁缝店里,
教导这个年轻人何为绅士应有的衣着和举止。
image穿西服的科林叔瞬间把穿休闲装的男主秒成了渣渣小跟班。图/《王牌特工》
同样的,去找陈家宁做西服的,
经常有父子组团过去的。
有些顾客的爸爸去世了,
儿子把爸爸的西服拿过去,
问“能不能改了让我穿,我想纪念他”。
店里有一个房间是档案室,
开店第一天起,来做衣服的每一个人,
他们的身形尺寸,历次的服装纸样,
都被精心保存着。
一套定制西服里,
蕴藏着一生的联系和承诺。
image上世纪八九十年代,
一个打工仔想做一套西服,
要花两个月的工资,
现在至少要八千块。
而由陈家宁经手的西服,
行情价在两万以上,
订单排队好几个月。
哪怕穿一次就丢掉的快时尚当道,
很多人不太能理解,
为什么要花一两万去做一套衣服。
image英国王储查尔斯不止一件西服有补丁。
如果说高跟鞋是女人名利场的武器,
那么西服就是男人驰骋天下的铠甲。
这件“铠甲”是大写的“讲究”,
彰显个人对自身品位和定位的认知。
一件好西服能穿很多年,
就算是英国查尔斯王子,
也是破了就缝,缝了又穿。
你第一次“双十一”剁手买的衣服,
有哪一件能穿到现在的呢?
image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