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儿子初中生活正式开启。
昨晚,趁他出去拿快递,他爸很严肃的说我,应该注意自己和儿子说话的态度,他是大人了,每次我看见他玩手机就很不给他面子,要克制一下。我说我是为他好,他说,这句话也要少说,只能刺激他让他早点叛逆,要交心才行。一个不能和你好好说话的孩子,怎么可能听进去你的劝。
哎,我都知道,但是臣妾做不到啊…在他爹一篇语重心长后,我觉得我确实有点方法错误。他爸说,咱们要和孩子建立良好沟通,慢慢引导。
晚饭的时候,他爸一改“吃不言睡不语”的信条,和我聊起来关于活着为了啥的话题。
他说,有一次看一个谈话节目,听到一段话,很有感触,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关于活着为了啥,主持人说,每种文化环境孕育的答案不同,西方是一种崇尚自我和独立的文化环境,认为活着是为了更好的去实现自我价值,而中国,每个人都从基因中传承了中国的文化内涵,中国人活着是为了牵挂。
以此为始,孩子爹说到了孝顺,说到他对于自己父母的牵挂,也说到了他父母对他的情感,从他自己谈感受,他说关于实现自我价值和牵挂,并不矛盾,父母期望儿女更多的是变得越来越好,儿女希望父母永远都陪伴,谁为了谁活着的想法并不是桎梏,而是一种幸福,如果只是为了自己,那人会很孤独。
儿子说,等你们老了,我养着你们,给你们买别墅。
说完仰天长啸状,闺女乐坏了,也附和,说买兰博基尼。
他爸说,有这份心就好,这就是孝顺。
孝顺不是看行动,自古以来就有,百善孝为先,看心不看迹,看迹天下没好人。说,孝顺都是每个人的心意,父母并不需要你难为自己。父母只是希望你越来越好,自己能够做一个自己喜欢的人。现在他们作为父母身边的子女,能做到的就是和父母沟通好,父母好好引导,孩子用心听。找到好的沟通方法,能解决问题,又能促进感情是上策,能解决问题是下策,不伤感情是中策。
儿子说,妈妈我会一直爱你。
我说,我怕你看不到我一直爱你。希望以后妈妈能学习怎么沟通好。
说到沟通,孩子说,妈妈以后您得信任我,我有时候看手机是学习上的事,有时候是玩,我有节制,您可以监督我,但是别老是看见我低头就发火。
他学着我怒目而视,叉腰的样子,爸爸和妹妹都笑了。
我说,妈妈只是想着我所有做到的一切能帮助你越来越好。
于是,跟他说以前,小时候,住在家属院,到了夏天,每家每户都会去操场乘凉,一家一家的行成一个小圈子,谈天说地,那个时候我姥爷会和我们说人为啥活着,他说,人活着是为了创造。
这么多年过去了,这个问题我一直问自己,每个年龄段段答案都不同,但是每个答案的目的都是为了让自己越来越好,为了让我在乎的人越来越好。
关于活着为了啥的答案,每个人不同,孩子们也可能有不一样的回答,希望我们一起去探索,一起变得更好。
孩子爹难得煽情,他说,生下他们两个并不是孩子需要我们,而是我们需要孩子,我深表同意,我对儿子说,妈妈很爱你,并且需要你爱我,很需要,你的言行举止,都是对我的反馈,希望你一直这么爱我。
儿子赶紧起身抱抱我,站起来那么高,快超过我了,他说,妈妈,我希望咱们越来越好,我会一直爱你。
孩子爹说,吃完了儿子刷碗,我和妈妈去散步,妞妞说,她擦桌子,然后自己洗漱。散步的时候,孩子爹说,青春期初期的孩子,开始逐步形成自己的世界观,思考人生的意义,或许能够让他带着问题去探索世界。
初入青春,祝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