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篇)
说起人生的徒劳一场毫无收获,古往今来应该没有人比苏轼更有发言权了。
我们都知道苏轼的一生,就是起起落落落落落落,虽然他对后世影响很大,但是在他活着的那一世,他自己应该是对自己的人生状态感到不满意的。他个人生前看重的事业——当官,被自己搞得一塌糊涂,简直就是传说中的“欠贬”体质,一次比一次贬得远。他虽然很有才华,但是北宋的官场上什么都缺,就是不缺才华,哪个人拎出来都有那么几篇流传千古的作品。所以他的才华也并不能很好地拯救他的仕途。
但他的才华却可以拯救他自己的心。
尼采说,杀不死我的终将使我强大;塔勒布说,每个人都有反脆弱性,总能从不好的事情中获得对自己有益的东西。
苏轼的一生就是形象地印证了这些话。他虽然在官场失意,却在文坛得意,更在生活中过得活色生香。别的不说,就说美食,经他手创造出来的美食都可以摆一桌宴席了,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只要是他贬过的地方,都留下了他吃货的印迹。
在苏轼给弟弟苏辙的一首诗里,有这样的诗句: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他说:人生在世,到这里又到那里,像什么呢?就像乱飞的鸿鹄落在雪地里一样,不过是偶然在这里或那里留下一点痕迹,然后就又飞走了,飞东飞西也无法确定。
所以人生大多事都是偶然发生、没有定律,顺其自然就好了。
就像我们今天被卷进各种竞争中,被各种别人制定的规则束缚裹挟,筋疲力尽也没有得到什么,时间久了难免想要“躺平”。
苏轼也是在别人的规则里被束缚裹挟一无所获,可是他也没有“躺平”,而是在别的地方开辟了自己的渠道,找到了自己的节奏。即使没有给当世改变什么,却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事物。
我们看前面朱敦儒的经历、苏轼的经历,他们在诗词中表达的感悟在后世依然可以找到共鸣之曲,说明虽然世事变迁、沧海桑田,可是人们所经历的事物有很多共同之处。就是所谓的“日光之下,并无新事”。
但是我们也不能因为看到了朱敦儒的词而加深了自己“躺平”的决心,这不是还有苏轼的人生路线值得我们借鉴吗?
虽然世上并无新事,可是你自己生命的每一分钟对你来说,都是第一次,都是崭新的。别人的经历对别人生出的情绪感悟是别人的,你的经历和感悟是你自己的,上天让我们来世间走一遭,人生百味都是要体验一下的,多经历才能多体验不是?如果只是躺平了,那体验的种类或许就此少了许多。
当然,你也可以有选择“躺平”的权利,只是也需要能够接受躺平后带来的影响和后果呀。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