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心理
其实我也曾经在那里

其实我也曾经在那里

作者: imhere111 | 来源:发表于2016-09-20 00:37 被阅读0次

    前几天,朋友说,儿子周末回家,几乎玩了两天手机游戏,周日返校后,她把儿子留在家里的手机砸了。

    朋友不是虎妈,对孩子也一向开明。此举实在是忍无可忍,砸完手机开始内疚。

    我也不知道怎么帮她处理问题,就说,砸也砸了,爽也爽过了,还是呵护好自己最重要。

    对,我砸完觉得出了一口恶气,积攒多时的怨气没了,平衡了,舒服了。朋友说。

    两人哈哈大笑。

    如果不能把自己整舒服,恐怕自己身边没有一个人会真的舒服。朋友的儿子大概就是觉得享受纵容、尽情打游戏比其他事更舒服。

    朋友带儿子离异多年,最近有了心仪的伴侣,这男人好意想拉进彼此距离,所以每逢周末儿子回家时多有殷勤纵容,。朋友一方面感动于他的良善亲情,另一方面又发现在儿子打游戏的事上渐渐失控。

    在找不到问题的解决办法时,先让自己舒服倒不失为明智之举。

    多年来,我和这位朋友互为镜子,给予彼此接纳和认同。在惶惑不安时,会到对方那里寻求一个确认键。

    情绪平衡下来的朋友说,儿子在学校呆了五天,回家寻求安逸和释放没有错,以后还是要建立规矩,但更重要的多给他欣赏与情感支持。

    最后我们都觉得,纠结谁对谁错实在没意义,最好的爱,还是可以给予对方能量。

    现在大家动不动就说“平等心”“同理心”“感同身受”,但其实,如果你对自己这具肉身和每天起落的情绪都没有足够的呵护、滋养、接纳,当你面对别人的烦恼、困境、苦难时,是根本没有能力“感同身受”的。

    一个从没吃过糖的人会平静地看别人吃下一罐蜜?

    身体和感受是人连接世界的唯一通道。一个连自己的感受都麻木,连自己的身体都忽视的人,怎么可能对另外一个人“感同身受”?这简直是常识问题。

    而我们常见的感同身受,不过是自以为是的想象,饱含优越感的同情,肤浅的道德判断,假大空的正义宣讲,口是心非的八卦解读。

    只有,你尝到生活里足够的甜蜜,才能允许并祝福别人的快意。只有,你充分接纳自己的松弛自在,才会看到别人来自灵魂的真实。只有,你承认自己曾经去过那个既无助又黑暗的地方,才不会大惊小怪别人的错误与迷途。只有,你曾经走出过暗夜的森林,才会对别人坦然选择‘’不打扰‘’,然后,在必要的时候默默给他灯火。

    并且,允许他,如果他迷恋那片森林,可以暂时留下,一直呆到他想离开的那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其实我也曾经在那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rnne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