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熊市的影响,行业内进行或即将出现大规模的清洗,烧掉的就当为行业摸索做了好事。
从去年到现在,区块链项目已然度过了几个阶段,由一份拼凑的白皮书和连夜改的模版网页就能融钱的时期,到类似早期互联网项目的Dapp融资,然后是顶级互联网从业者和实验室做出来的创新研究式项目阶段,再到后来各种传销、类传销模式的挖矿或博弈项目时期。可以说已经走完了一个大周期。
1、就跟普遍金融周期一样,这种轮回是不可逆的,劣逐良的现象普遍。
那既然是周期,是一定会有新的周期出现,尽管外部环境非常差。大火之后还有绿意萌发,何况朝朝不息的数字金融,除非你选择看空整个人类社会的未来发展。
每个新的周期都会由新的理念引导,有新的模式出现,不能总是在过去的逻辑中转圈,更不能被业已形成的固化条件限制,突破意味着勇于打破旧有的分配和格局、模式。
2、对目前的实际情况分解清楚,将局势摸清楚很重要。
应该将行业目前局势和实际情况分解清楚,尽量通过细分更多的融入现代化经营模式,我们知道,任何新兴行业,都是不断向精细化和专业化发展,尽管有时不可避免地提高了杠杆率,但这也是必须的,任何行为都存在成本嘛。
同时,全新并不意为着再一次理想化空想,就像因监管等考虑做无币区块链,可以作为一种技术去推进但并不能产生高循环利用率的区块链经济运作体系,这一点可以说也是行业共识,没必要像鸵鸟一样把脑袋埋进沙子里,视而不见。这样也不利于在全球化下的发展,会将过去积累的包括互联网行业在内的很多领域和技术的领先优势白白浪费掉。
3、有人将币的种类分为四大类,分别是价值型、权利型、收益型和计算型:
价值型:分别对标价格或价值不会随时间或者任何外部因素变化的储值币;
权利型:类似某种特定权利和入场资格的证明,例如优惠或者会员凭证;
收益型:以其价值能够带来未来的收入和现金流;
计算型:通过原生的区块链上产生,部分价值来源于挖矿或其他计算资源。
这样的划分很有道理,可以作为内容输出和产品描述中分类和引用,但并不能从根本上划分和解读出行业发展所依赖的产业环境依据,那么从商业模式层面分析来看,大致有八大潜力发展方向,这些方向,都可以通过数字币的发行或配置做为燃料或者货币一样为系统运转提供便利和证明。
可能大家会觉得,这个和按照行业划分有什么差别。为此我想说,你说的没错,划分也没任何问题,做事总是好的、也是有意义的,但是环境和局势很重要,尤其是这种行业的预判,堆砌一堆新技术和设想不免有点假大空,难以消化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库。
其实行业之间,互通有无,以结果为重,短期各类区块链项目群魔乱舞,但是风吹不动的时候总归是要落地的,是要有路走的,哪怕最后落地的方向违法,不管怎么样,存在即是合理的,重要的是解决。
对于法律呢,“其实世上本没有法,需要做划分的时候,法便诞生了,成为为人所用的利器。”向来觉得,法是利益方博弈的工具,提高执行的成本就解决了大部分问题。不好意思,别怪我法律意识淡泊,只是看到的就是这样,大家都没安全感,也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对错。
以下就是我总结出来的方向,区块链世界向来发展非常非常快,一个理念从设想到落地再到广为人知可能只需要三个月,三个月前,可能只是某个路旁小摊上几个撸串的少年几句半认真的戏谈,三个月后,可能就成为路人皆知、被频繁搬到路演PPT上的一项基础功能。那么到底有没有“前途”或“钱途”,还是需要经过验证的,最起码在设想层面,需要满足几点条件,不必同时满足,但需要有:
1、解决了某些现实问题
从大的方向上来判断,不外乎钱、人、时间、流量等资源,顺着要比逆着方便,但假如你有特别的想法可以坚持,例如洗钱、跨境支付等。
2、有足够愿景吸引
讲句实话,我觉得,很多时候所描绘出来的美好愿景背后,只是一次“巧立名目”的噱头,根本做不出来或者当下条件根本不成熟,但是还是那句话,存在即合理,错过了价值投资可以参与投机,没什么遗憾的,但是愿景和逻辑很重要,人类的很多创造都是从愿景出来的。具体咱回头可聊一下,有写过一篇《愿景的魅力》。
3、最好囊括当下新技术和理念
其实细想看,有时候根本用不上这些技术,就跟鸡肋一样,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但是它可以顺势赋能,可借势,可借势就意味着可以缓解周期带来的现实压力,这个很重要,因为说到底,很多时候,真的不是所有都能百分之百确定的。
4、资源互补
资源互补这个词,第一感觉是不以为然,觉得是讲烂了的一句话,其实不然,资源互补并不仅仅是互相协助,更多的是取舍,金钱、信用、名誉、机会、学识、技术、流量、认知等等都可以用来取舍,将最富有的推销给最需要的,重点在“推销”,这是意志力的体现,那为什么写互补而不直接写推销,是因为后来我觉得,不管做什么,出来总是要还的。
5、创造价值
创造价值当然是个好事,那假如是凭空创造价值呢?瞅瞅那些加了几层杠杆的金融产品,原来信用是不值钱的,周期性往复也没啥意思,不是么?
6、增加流动性
尽可能促成交易频率加快和规模扩大,沟通的密切度,有利于实现整体价格的提升——实话。
7、创新
是自身的创新坚定坚持,不是自身的创新第一时间选择先相信后质疑,相信他人,先上车后买票,局势判断是这样,做人做事也如此,这是一种做事理念和原则,我自己因为总是自以为是只相信自己,吃了一些亏,在改,不知道有没有救。
8、一定程度、一定场合、一定时间、定点狙击或爆破旧有秩序
为什么强调是一定程度、一定场合、一定时间去定点,其实是判断的结果,是成本和收益问题,别扯上情怀,否则就会成为炮灰和代价,最近一段时间感触比较深的一点,但是这是肯定要做的,而且试试有新惊喜,懂的自然懂。
那么接下来就是和区块链及数字币行业未来的一些思考,我们知道,区块链数字币由最初的就像比特币一类的拥有主网的coin,已经发展出了多类代币,目前也仅仅是通过发行和运作方式去划分的,这远远不能满足以后人们对于数字资产的需求。在未来,不同运用行业、解决不同需求的代币一定是有不同的、贴近行业或交换运作模式的经济模型所创造和运作起来,所以在最初就应该有这样的分类的意识,要不然会很难做,因为据我所了解,目前很多项目已经很难维系多个不同部分的需求了,难以兼顾就会崩盘,是一件很没必要的事情。删繁就简很重要。
稍总结一下,也有八点设想中的意义或价值(设想真的好好玩,也不用担心能不能成)
1、物与物之间的价值、信息的传递和验证,机器比人更需要代币的运转
2、协调或打通传统割裂的互联网行业
3、数字世界与物理世界的价值交换,资产证券化、数字化的根本在于建立有效、逻辑的模型去评估
4、充当电子黄金、可编程通缩货币,通过价值传递,从全世界范围的角度对抗国家或区域性法币的通胀
5、提供另一处金融资产和金融衍生品通货空间,增加项目价值交易、资本的流通性
6、做信用的传递,而这种传递一定在设计时需要考虑其衰减性
7、一定程度的分布式创新组织模式缓解了部分意志力集合的对立情况(公司层面)
8、分布式商业雏形,赋予环境多元化,利于跨地区跨行业资源人才互补和创新(区域层面)
1、物与物之间的价值、信息的传递和验证,机器比人更需要这种可循环的通证激励
为什么物与物之间更需要其实非常好理解,我尽量用非常直白的语言表述一下。例如在生活中,事实上,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智能家居都是很多企业所追求能创造出来的、最直接的对未来的构想,而现在,物联网硬件的发展和网络速度的发展对一键互联有了更高的要求,以实现有一个统一主体交互账户的条件下,技术与计算机、互联网、物体、环境、及状态信息等互相之间产生实时共享以及智能化的收集、传递、处理和执行等。
那么当前物联网实际上包含硬件、软件和服务,硬件有存储器、处理器、蓝牙、WiFi ,LoRa ,NB-IoT、芯片、传感器、智能终端、RFID,各种室内外定位设备,各种天线、符合不同无线协议的基站或协调器等一切可以加入网络的设备;而软件包括物联网操作系统、智能传感器内部嵌入式软件、无线网络软件、五花八门的应用软件平台软件等等;那么服务就更加多元和垂直,会涉及到日常生产生活衣食住行等的方方面面,可以是智能家居、社区、街区、医疗、城市数据大脑、车联网、数字工厂、智能制造等等,这里就不瞎举了,反正很多。
以上列举的所有的环节,用传统互联网的规模和效率思维来做,很多部分是难以维系的,再加上越是细分整个整体就越发复杂,所以内部一定需要可以自行运转的激励,可以看出,机器比人更需要这种可循环的通证激励。
把智能合约的条款嵌入到软件和硬件里面去
如果这个邮件不被垃圾邮件规则拦截,或不被个人举报为垃圾邮件,那么在一定时间内,所消耗的Token又会回到我们手中。
这个过程实际发生的是Token的抵押,以来确保我们行为的正当性。系统可以预先给各个邮件账号和邮件服务器分配适量的Token,这样,我们正常发邮件不会受到影响。对于那些需要大量发送推广邮件的人,他们发送的邮件有一定可能被认为是垃圾邮件),他们则需要用法币换取一定的Token,否则他们可能Token数量为零无法再发送邮件。
要让这样一个使用Token的反垃圾邮件系统投入运营,我们的设计肯定不应是,每个电脑、手机、服务器都需要存入法币,以购买 Token,那只是特殊情况。我们设计可能应是,让这些机器可以自行以某种方式获取Token,比如这些计算机完成什么计算任务以获得Token。
以这样一个简单的例子可看到,机器在交互时比我们更需要Token。
放到物联网的场景中,每个传感器在和其他机器进行交互时,可能获得Token或消耗Token。我们的做法也不应是给每个传感器开设一个和法币对应的账户。这时,我们应该设计机器专用的钱包和Token。
随着越来越多的物联网设备接入网络,我们需要有各种不同的机器Token。
那么,最后一种是叫我们要把它称为智能资产。这就是说,真正的能够内置各种合同条款的资产。比如说,有一种智能锁可以用在这个现代的这个共享单车上和共享充电桩共享的住宅门上。这个时候我们就完全不需要有一个中心化的公司像现在的滴滴公司并进行运营,完全是可以在一个无中心的一个共享经济体力分布式的运营。
比如说,有一种智能门锁。用户就可以将这个租借的费用就通过数字资产直接转账给房东,然后这个智能门锁就可以读取区块链的相关的交易状态。自动的允许打开房门,或者允许这个用户去打开房门,不需要任何的中介机构向这个链家等等参与。
这世界就相对比较美好了,不需要造成一个中心化的巨头又来进一步,损害我们的利益啊,但是实际上这个非常美好,但是实际上在普及智能合约的时候还是存在很多障碍。
再一个地方就是游戏,我的世界和绝地求生相继大火的同时,游戏也进入了结果开放式设计阶段,仅是 if else 玩家总会遍历所有结果而很快厌烦,那么假如代币流通模式将同时赋予游戏金融和社会属性,增加可玩性和真实感(这篇文字是18年上半年写的,下半年区块链游戏肉眼可见爆发,但还没有达到数字代币与游戏操作更加亲密的结合)。
但总体来说,可循环通证激励下的万物互联的发展将是一个缓慢而长期的过程,比特大陆吴忌寒就说区块链真正应用需要十年,可见长路漫漫。
2、协调或打通传统割裂的互联网行业
区块链可以更巧妙地将传统被割裂的互联网行业粘合起来,打破应用间以及跨链的数据壁垒,让用户、内容、 商品、服务、商户等能够被量量化到区块链网络,形成价值传输网络,同时赋予使用者自定义化更隐私的统一控制权,提升价值共享网络的稳定性及安全性。最简单的举例,你一定厌烦了所有app上不同的账户和密码,小编大致清查了一下,这辈子可能注册了上百个账户,又自作多情地设计了十几个密码,令人摸不着头脑,而这个问题,区块链网络是很容易解决的。
3、数字世界与物理世界的价值交换,资产证券化、数字化的根本在于建立有效、逻辑的模型去评估
这一块是目前区块链行业应用最多和覆盖最广的,相比于传统资产证券化方式,区块链的应用总体上来说能使金融中间层数大大缩减,降低交易成本的好处是可以加快资产交易频率和速度,这样即使以后增加金融结构也方便了很多,当然杠杆和系统性风险这没的谈,我们要摆脱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的不切实际的幻想,但是总体上来说,还是利于金融和实体环境的发展的。
其实说这么多,不管用没用区块链技术和代币做资产数字化,最根本和难点的问题在于数据、信息、资产、资源等的登记和判定上,这里也没什么更好的办法,毕竟权力来源于暴力,而国家是唯一的暴力执法机关,不管多么华丽多么严密的设计和代码,只能做到微观下数据连续,理论上试图降低不确定的操作风险,再接下来也不想说,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问题。
4、充当电子黄金、可编程通缩货币,通过价值传递,从全世界范围的角度对抗国家或区域性法币的通胀
“关于算法架构的基本理念,关于为什么要用区块链,我也听到过很多人激烈反对区块链的理由,今天我们做的所有的金融交易本身都是代理人机制,无论你是用支付宝微信还是银行卡,无论是买股票还是买别的交易都是通过代理人完成的,因为最终交割双方无论他是咖啡店还是买卖的对手方,无论是中央对手方清算还是其他的清算,本质上他都无法相信这个付钱的人或者是提出交易请求的人,需要经由你背后的交易体系或者是银行或者是有资质的机构提供这样的支付服务。由你在这个机构的请求来传递这个支付,这就是本质上作为交易代理的基本属性,在这个属性下大家因为习惯了,你掏出银行卡或者扫码的时候没有计较商户是否信任你,本质上商户完全不信任你,他只是信任你背后的架构(机构),在下一代所有的机构引入算法后,就是算法即信任,认证即交易,只要你完成了交易,理论上就可以完成所有的事物(事务),所有的事物(事务)都可以在上面发生。”
我们在使用支付宝、微信支付、银行卡刷卡的时候。其实我们使用的并不是人民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法币。还是相应的这些银行或者支付机构。将法币转换而成的一种电子货币,或者就是它们自己所发行的货币只不过,这样的货币在国家的严格监管之下,它和法币是1:1进行兑换,但是理论上也存在着发行这些电子货币的银行或者支付机构。无法兑付的这样一种情况,这种情况就会有法律来保证有中央银行去最后兜底。
当然这种兜底的并不是完全的,所以还对我们使用人来说还是存在很大的风险的。那最后,第四种发行人,就是国家或者是有中央银行的发行的,那就大家最熟悉的就是法币法定货币。发定货币的。法定二字,它应该有这样几个含义,第一个,它是由国家强制发行的,,任何人都必须接受,第二,就是,在国家的管辖范围内,你可以使用法定货币去进行支付,去向国家支付相应的债务。
法定货币的信用,那就取决于国家政府的信用,当政府治理不善的时候就会发生严重的通货膨胀,也就是我们讲发币贬值,这样的情况,在人类历史上发生过很多很多次,大家现在都。都能看到的就是目前的委内瑞拉所发生的,这样的货币贬值,数百万倍,这样恐怖的事情。
那在2008年金融危机的时候,美国的央行也被迫采用了这样子滥发货币的手段,来解救陷于危机中的大型金融机构,中本聪正是看到这一点才受到启发。发明出比特币这样一种永远不会通胀的货币,这就是最后一种法币的发行人就是算法和计算机程序,数学算法和程序,它是试先确定的发行的规则,这种发行可能是通胀的可能是通缩的可能是有上限的,可能是没有上限的,但是,它都是在货币发行的。货币诞生的那一刻,被确定了,不会被人为的篡改。
那具体来说,就是将密码货币视为外币,纳入外管局的管理,经常项目资本项目个人购汇这些政策都可以沿用现有的政策不变。
人们用法律去购买密码货币的行为也就同购汇是完全一样的。也可以沿用现有的法律法规,在外币兑换机构。在外管局的监督下进行。
而密码货币之间的币币交易,那就是普通的外汇交易,可以,在市场中自由进行目前我们国家也是这样的,这样的没有进行监管。
密码货币的发行也就是挖矿。那作为外币的发型来说应该是一种自由,处于一种自由的状态,但是,当挖矿挖出来以后要进入到现实社会中和法币之间进行兑换的时候,那就要必须经过这样的监管,实名的交易。通过这个过程,就可以把密码货币的流转。从发行的源头到中间法币的交易的过程当中,这一系列就全部纳入监管视野当中。也就可以很大程度上去解决密码货币的流转中的匿名性问题。如果也就减少了很多,利用密码货币进行洗钱等犯罪的这种情况的发生。
最后,由于货币的兑换在全世界都基本上都是应该是免税的,也就成功地解决了密码货币税收的难题。而如果按照现有的监管思路。将它们作为一种商品的监管的话,个人持有,个人买卖商品,是要纳税的。但是,现在有没有能力去对密码货币的交易进行征税。所以,这也是对监管本身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难题。
只有将它们作为货币来进行监管就可以规避问题,货币在兑换过程中产生的收益是可以免税的。也可以就是节约我们国家的征税的成本。
从全世界上来看,有一些国家像日本、德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地一些国家,它们是在这一块,是走的比较快的。已经几乎是承认的密码货币的。货币属性,是有的将它们作为一种支付手段,有的作为一种记账单位等等,所以在这样的监管的一种条件之下。就非常容易利用密码货币利用区块链去做一些创新。
比如最近在澳大利亚发生的,数字货币的基金会,利用数字货币去收购上市公司的股权,而且是成功的获得了澳大利亚股票交易所的认可,这样一种情况,就是基于它。澳大利亚把承认了密码货币的货币属性,它作为一种货币,虽然不是法定货币,但是是可以用来支付股权的费用的,基本的情况下面才能够开展这样的金融创新。
写很好直接拿过来用,还有各种稳定币摩根币,从传统货币发行的角度看,其心可诛,但是从实践的角度想又不可或缺。
5、提供另一处金融资产和金融衍生品通货空间,增加项目价值交易、资本的流通性
这个合成就是把各种各样的金融资产、金融衍生品、以及不同的债股的比率的一个组合以及不同期限的组合。不同套利模式的组合等等,还有不同免责条款的组合各种各样的把它组合起来。能够执行一些复杂的资产。其实,玩金融衍生品的那些人,其实都会玩,但是很多情况下,它需要人工执行。这样的话非常难,但是如果有数字化智能合约去解决的话,那这就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资产。
6、做信用的传递,而这种传递一定在设计时需要考虑其衰减性
主要基于互联网平台上所有参与者的行为,包括内容发布、评论、 评分、投票、分享、打赏、交易等。通过引入经济激励机制,促使所有参与者重视并维护自己的声誉。因为在算法信任及智能合约的实现下,具有高声誉特征的参与者会累积较高的声誉值,并获得相应的经济回馈。
自然人的高声誉特征体现在:对平台或社区输出高质量量的贡献,如表现较高的活跃度,发布可信且高质量量的内容,发表理性且负责任的评论,公平公正地参与评分及投票,贡献较高的交易易额等。
商业组织的高声誉特征体现在:提供高质量量的实体产品、虚拟产品或其他服务,如呈现真实商品信息,提高产品及服务质量量,提升售前及售后服务意识,严控上下游配套服务水准 等。
内容的高声誉特征体现在:内容本身可信、质量高且有影响力,如内容制作精良,用户共鸣度高,传播度广,且不存在剽窃、抄袭行为等。
7、一定程度的分布式创新组织模式缓解了部分意志力集合的对立情况(公司层面)
比特币代表的这个区块链技术,它具有两大魅力。一个是很好的利用了互联网实现的数据的价值锚定,减少了交易和认知的摩擦,让数据可以变成都认同的真正的财富。第二,它是自带的分布式的创新的经济模式,只要有网络,人人都可以去参与。人类历史上也是第一次,能够如此跨疆域、种族、宗教来实现共同的经济活动,而且,每个参与其中的人都能从中得到收益。这个是非常伟大的一个贡献。那我们都知道人类社会的形成和经历,实际上这么几千年以来的变化并不大,都是由一些精英发起社会活动或者经济活动,但是区块链它的参与基本上把这种传统模式给打穿了的,可以说是把他扁平化了。这在人类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这些创新的也是一把双刃剑,它割裂了传统旧势力尤其在经济领域竖起的高墙,创造出人类全新的一个协作模式。但是另一方面它的问题也是非常明显的。
8、分布式商业雏形,赋予环境多元化,利于跨地区跨行业资源人才互补和创新
略
实际上区块链也好,通证也好,实际上就是数字资产的一种新形态。那以往的我们的数字资产,实际上就是存在这些我们所谓的登记人登记的机构,或者说。甚至包括某些中介机构的这个系统当中,那有了区块链之后,实际上有一种新的数字资产存在的形态,也就是链上的资产。数字资产,或者说叫通证的,实际上。我们认为,他是有三个明显的特性,也就是分别叫做通,证和值。
所谓通,实际上就是流通的意思,也就是说数字资产,实际上,它最大的价值或者最大的意义,实际上就是可以流通,可以流通的意思,也就是可以在两个人或者两个主体之间可以转让。这种转让,不管是这个兑换产品与服务,还是说把他直接这个兑换成其他通证,还是说兑换成这个。货币或者法币,这都可以,总之就是这都是流通的一种形态,那我们认为说数字资产的核心,其实就是流通,我经常给大家举例子就是所谓房住不炒。房住不炒是成立的,是因为房子可以住他是一个实物资产还有使用价值。但是你总没听说过钱存不花吧,因为钱其实就是个数字资产,你说要是只能存不能花,那就没有意义了。
我们所有的治理架构都是一个树状结构,这个树状结构在现实生活当中,尤其是在金融领域里所有的上一级核心节点,意味着报文转发,只有上一级节点才能做报文转发,所有的同一级节点不能直接做通讯,这是金融架构的基本原则。但这会导致数据的流动性不充沛,这会引发很多问题。如果是同一个树下还好,如果是跨域了,金融行业的数据树和医疗行业的数据树要协调的话,可能就要到国务院这个层面。
我们通常不提去中心,它其实是无中心。在这个点上,数据如果想做交换的话,就只能靠人为成立委员会机制来处理。
所以,为了极大处理数据的流动充沛性,需要引入新的处理结构来处理这个问题,这是我们对区块链的基本理解。
并不是所有的机构都适合用区块链。金融行业会优先于互联网,因为金融行业的人天生是算钱的,当数据的流动性变的格外充分的时候,交易如果变化,T1或者T0会带来巨大的交易,其他行业来才会逐渐感受到数据被当做资产来做定价后流动性加速带来的收益,但是这个事情仍然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实现。
我们把它叫做流动性的基本度量衡,无论它是法币还是现在的通证或者叫Token,本质上是数据交换的度量衡,但是这个度量衡怎么出现的,我们总结了几个基本问题,全数字世界会有三大基本矛盾。我们认为所有的算法所有的计算架构都是基于这三大矛盾展开的。
第一是个体隐私和中心监管。按照央行提出的监管,法币叫前台自愿,后台强实名,在这样的架构下会出现一个问题,一旦流动性得到充沛的管理,意味着给每一个流动性每一个数字货币法定货币打上了一个标识,这个在传统的金融交易里也把它叫做“标记化”,一旦打上了所有的交易是无所遁形的,这个流动性被全程监控,因此个体的隐私在监管下是暴露的,这是个矛盾,是中性词并不是一个负面词,这个矛盾需要有很多的算法解决这个问题。这个矛盾你无法回避,因为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里必须遵循这样的监管规则。
第二个矛盾是隐形的共识。就是交易隐私和登记确权,其中第一个经常说的就是ID你的身份隐私,第二个就是交易隐私,交易包含三大要素,第一是交易的地址,无论你账户还是IP,第二是你的余额,第三是你的流水,这是交易的隐私。今天我们做的所有交易实际上在平台一级做的本质的事情都叫登记和确权,或者叫登记存托,只要你买了任何一笔股票,中债知道,银联知道,购物京东淘宝都知道了,这意味着你在交易平台的账户体系和交易的地址是完全裸奔的,完全被平台所知道的。
今天人类的解决方案是给这个交易平台发交易许可证,金融是发的,但是互联网公司是没有发的,这意味着我们的交易流水是完全裸奔的。今天不公平的地方在于所有的互联网工业本质上把我们奴役了,我们所有人都是互联网公司的奴役者,第一他没有征得你的确认,第二他赚了钱也没有给你分,这个不公平。处理这个矛盾的唯一方法是对这个交易做密文登记,当然你可以选择裸奔,理论上我们可以提供一种能力,让所有的交易变成密文在平台上出现,这是第二种矛盾,叫隐形的共识;
第三是数据。一旦你向平台提交了数据或者是开放的API,你的数据就被别人汇集走了,这个矛盾背后的原因来自数据主权,数据的归属权到底是谁,区块链无法解决这个矛盾,原生的区块链根本无法提供隐私保护,所有的加密、MPC是新的算法,不是原生的狭义的区块链。
但是想跟大家解释的是智能合约真的没有那么智能,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智能合约过于复杂,而且对底层的虚拟机构的压力会非常大,因此我们在下一版核心架构里几乎全部重写了,纯粹摄取出来的代码几乎无法在商业领域使用,必须全部重写,这是我们实践的体会。
解决方案我大概介绍一下,其他前面很多朋友都介绍过类似的,我们的思路略有不同,无论是存证、溯源、安全共享,我们所有的思路全部是运营商化。我们的思路是即便是金融机构整个技术架构体系,比起运营商来说仍然是落后的,我个人最看好的运营模型就是电信运营模式,全程全网的计费和超级运营商体系,我们希望在下一代的集成架构以区块链为代表的架构里能够实现这样的全程全网,全部打包成基本的服务作为网关来提供。
这是我们做的一个实际案例——就是征信,为什么要做这个事情,所有的券商花了无数的获客和风控的成本,拿到的合格投资人黑名单白名单是不愿意共享出来的,这是他的核心资产,那怎么办,大家一起计算一个结果,所以我们把它叫做协同计算,计算完的结果可以在区块链上被加密、登记交易,这是大家经常提到的区块链做数据加密共识的结果,但是本身要把共识层和计算层剥离,把计算层剥离出来后交给电离层做计算,经过隐私处理的合约交给区块链做交易。
这是航空航天的案例,去年虹桥机场发生了两架飞机差点相撞,一个是排序系统出了问题,再是中心化系统导致同一级节点之间无法通信成了数据孤岛,只有在完整的区块链架构下能够做到这样的共识和对账,确保所有的事物——就是飞机和地面所有的通信是完备一致的,不会出问题,如果这套系统真的上了,有大量的问题可以通过这套架构解决。
我们的口号叫“为了数据的流动”,我们希望大家能看到核心的问题是场景业务化,业务数据化,数据资产化和数字交换货币化,数据一定要流动起来,一定要对数据的流动做定价,区块链也好下一代计算架构也好,如果不能给数据的流动性定价作出贡献,那么它就没有意义。
这个问题就来了,就现在这样低迷的熊市,目前这些做区块链项目,怎么存活下去?个人认为还是要到企业级去找市场找利润。先把企业级客户做好了,获取的利润能养活自己,技术发展成熟后再向普通的民众去普及。这就和当年的IT技术发展史一样的。我们都知道计算机刚出来的都是一些大型机都是为企业级客户服务的,然后再把它小型化,最后变成微型化。让千家万户都用的个人电脑,但这经过相当长的一个时间。区块链也是这样子的。现在看起来像比特币算是一个比较成功的应用,但是比特币,自身也是存在非常多的问题,起码它的转账速度慢得厉害。
所以我们需要重新对智能合约进行一些理解。一般来讲呢,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思维模式。我们大家接触的多的是互联网行业,那是什么是遇见问题,就是遇到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讲究我们的软件系统能够快速的迭代。
而金融行业追究的是预见问题,这个预字很像同音词。他是什么呢,预先能够预知预判,所有的可能发生的问题以及可能产生的后果。并且有针对性的应急处理预案,否则的话这个系统可能就不能上线。
由于图灵完备的智能合约引入了太多的不确定性和安全隐患。所以隐患,所以他不适合于比较严肃的金融场景。比如说把智能合约用在一些不涉及到钱的一些感简单场景,比如说在线预约等等,这些场景下。图灵完备是不是并不太重要,但是一旦用于金融场景,就需要慎重再慎重。
根据我们之前的实践经验来看,把智能合约用在金融场景下。就是非常要做好限制,作好隔离就是提升它的安全性和可控性。这个限制,一方面就是把他的逻辑固化,防止被篡改。尽可能地避免他去去去升级去改造。但是可以把他下线,然后重新换一个新的上来。另外一方面就是限制他逻辑的复杂性,要越简单越好,避免这个图灵完备性。
隔离的就是对所有的智能合约。要做好调用方面的隔离咱们之间就不能说相互调用太复杂了,做好第二个做好数据方面的隔离他们的数据最好也不能够直接访问,互相访问。再一个就是做好执行上的隔离,每个智能合约的执行他们也不要互相影响。避免智能合约产生的一些其它的一些问题。
总的来讲,我们是需要重新理解智能合约。它是什么,它是运行在区块链之上,有多方自己自主执行的一个预制规则。它的核心的目标是对交易进行检查和限制限制这个交易去产生让这个交易。合规合法,和流程而正确,而不要在这个交易错了之后再去做对账。所以在这种场景下它是不需要太过智能,也不需要图灵完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