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上周五的诗歌会之后,毛毛虫教室依然延续着快节奏的生活,也适时的寻找着合适的诗歌和孩子们一起共读。最近两天,天气越来越热,孩子们的情绪起伏也稍有波动。
《哇,都在长大!》已经进入了学习的第三周,从了解家族的历史,孩子们一点一点的进入历史的隧道,穿越到了过去的时光中。每天清晨,伴着《茉莉花》、《南泥湾》的旋律,孩子们与我们问好,然后自然进入各自的运行轨道,交作业、还书、拿出第一节课需要的东西,然后慢慢回到位子上坐好。有些“飞行器”一般运行正常,有些则总会溢出轨道,但也会尝试进入轨道之中,或快或慢,但总是自己慢慢适应和调整。
读诗
周二的时候,和孩子们学习了一首诗歌——《树墩上的小树》
砍伐留下的树墩上,
新长出小树一棵。
绿油油的叶簇,
在阳光下闪闪烁烁。
一会儿
哗啦哗啦;
一会儿
窸窸窣窣。
——小树
嘀嘀哆哆、嘀嘀哆哆,
向路过的风儿,
不停地说、不停地说……
——聪明的小朋友啊,
请开动你的脑壳:
猜猜这树墩上的小树
到底在诉说着什么。

这一天,是小满——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格外能体现中国人文化精神的一个节气。风很大,挂得树叶簌簌作响,于是提前捕捉了几段树叶间“对话”的视频,和着诗歌,与孩子们一起读起来。在和孩子们讨论树叶之间可能会聊什么时,他们都表现出要和眼前的朋友们打招呼的热情。“我会说:‘你好,大树,我的名字是小树,因为我很小。’”“我会说:‘你好啊,你想和我玩吗?’”“我会说:‘不行,因为我有根,扎在土里。’”一来一往间,诗歌的韵味和趣味就出来了。我很好奇孩子们聪明的脑壳里还藏着哪些惊喜,决定下午拉着他们出去找寻窃窃私语的小树们都是怎样的姿态。





有阳光,有绿油油的树叶,有大树、小树以及他们的同伴,有哗啦哗啦、窸窸窣窣的交谈声,看来小树们之间的对话还是很热闹的。
入队演练
有时候感觉这群小家伙总是最调皮的,一旦他们认真起来对待一件事情的时候,又会令我们感觉非常不适应。因为那个时候的他们安静、专注,并展现出一种集体的向上的力量。






比如说,今天下午,两位五年级的姐姐来班里教孩子们如何系红领巾的时候,教室里出奇得安静。每个孩子都睁大眼睛都看着这两位大姐姐,也紧跟徐老师讲解的步伐。如何折红领巾,如何把红领巾戴在脖子上,两只手交叉一次,再交叉一次,把伸向左边的红领巾从脖子的位置从里往外串出来,再塞进前面的一个小孔里。步骤多,对孩子的手部动作要求很高。小家伙们抿着嘴,皱着眉,没有一个人泄气,两位耐心的姐姐也都及时跟进,为毛毛虫们提供及时的帮助。

这群刚入学一年级的小学生佩戴着自己努力系上的红领巾,举起右手,尝试行队礼的时候,脸上满是严肃和认真,还有一点小激动。看着认真的他们,我们立马就能想象下周的入队仪式上,这26个孩子将会怎样“严阵以待”这一次的入队仪式! 这就是代代相传的力量,也是榜样的力量,几年后的他们也会像这两位姐姐一样, 把少先队的精神传给新一届的一年级孩子。
后记
下周一,孩子们的作品《我是原始人》将全部上墙,先把彩蛋放出来,具体的内容,周一见啦!反正看完,我是要笑死了。哈哈哈,先换一身装束再说!







对了,我还要看看到底是哪4个娃娃忘记把作品交给我了。(生气脸[○・`Д´・ ○])
晚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