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发现《如何阅读一本书》中提到的读书方法和金字塔原理可以自然的结合在一起,本文主体框架是《如何阅读一本书》的读书复盘,在其中按照金字塔原理梳理了这两本书的内容。
一、这套书主要讲了什么?
![](https://img.haomeiwen.com/i43887/bf755a8b8d526c21.png)
主题:《金字塔原理》这本书主要讲解金字塔原理的理论,是什么、为什么有用以及怎么使用,使用的场合包括表达、思考和解决问题。《金字塔原理 2》提供针对性练习。两本书读完后,俺从《金字塔原理 2》中收获更多,你会掌握可操作的方法。
关键词:逻辑,结构化,金字塔,顺序。
二、这套书要解决什么问题?没有解决哪些问题?
金字塔原理解决的是一个人如何结构化输出和输入内容的问题,具体包括思考、表达和解决问题三方面。为什么需要结构化输出?因为你讲什么很重要,别人怎么理解更重要。金字塔结构提供一个双方都好理解的共同框架,减少信息不对称,帮你梳理清楚思路和避免遗漏,也能让受众更清晰易懂的理解内容。为什么需要结构化输入?这就跟把东西分门别类放到一个个抽屉中一样,不做结构化,你很难放到脑子里去,也很容易忘掉,更别提要用的时候能快速的拿出来(除灵感迸发这种,其它东西拿出来往往也要结构化得拿)。
金字塔原理不解决怎么把文章写得精彩动人,也不教你修辞手法,所以它不是文学写作方法论。如果拿人的身体来比喻,金字塔原理教给你的是一套能把身体支撑起来的骨架,而血和肉,甚至灵魂,就不是它能解决的了。有了它,文章才有了框架;没有它,文章就变成一团乱麻。
三、这套书的架构是什么?怎么展开内容的?
这部分是金字塔结构发挥作用的地方,这部分的内容也以金字塔结构来展开。
S(背景):如果你在读书或者已经工作,平时可能少不了各种表达的场合,比如日常的发邮件、写报告和主题演讲。俺发现几个常见的现象:
1)你跟领导汇报工作时不先说结论,而是把自己分析的过程慢慢交代,领导只能跟着你的思路一步步去推理,最后领导厌倦了,说“你能不能先说结论?!”。
2)写的文章像流水账和意识流似的,写到哪算哪,没有思路。自己想表达的和别人理解的往往会有差别,少不了要当面解释。
3)看完别人写的东西后,脑子里只记得几个关键词,不久就忘了。或者看了半天的培训视频,结果不知道这人在讲什么。
C(冲突):使用金字塔原理可以解决上述让人头大的问题。
Q(疑问):怎么操作呢?
A:金子塔原理介绍和使用
![](https://img.haomeiwen.com/i43887/b9d60049f5d005ac.png)
![](https://img.haomeiwen.com/i43887/ed10d60cbc6bf368.png)
小结:金子塔结构强调“自上而下表达,结论先行”和“自下而上思考,总结概括”,可以用正金字塔和倒金字塔来理解:
自上而下结论先行的表达,目标是让受众在任何一处停下来,都不会影响他理解前面已读的内容,他都会有收获。反过来如果自下而上表达,会让受众一开始就陷入到各种细节中,在任何一处停下来,他都难以理解你到底想讲什么。
自下而上总结概括的思考,目标是抽象和简化重复、无关的思想,可以通过提炼事物本质,然后合并同类项抽象,最后总结归纳成金字塔结构的步骤来操作。
![](https://img.haomeiwen.com/i43887/7823de40615729d8.png)
四、有没有道理?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
我认同金字塔原理在表达这方面的思路,不管是它提出的 MECE 原则,还是整个架构图。但在《金字塔原理 2》这本实战练习时,发现有几处地方是作者没有明显说明的,会导致操作起来有些难度和困惑,下面是我总结的一些经验。
1.序言部分:
1)正式场合讲序言是必要的,但一些紧急或者特殊场合,特别是受众已经清楚背景的情况下,适合长话短说,直奔主题,序言其实可以跳过。
2)S(背景)、C(冲突)、Q(疑问)、A(答案/中心思想)可以做正反推导,有利于梳理金字塔结构,例如:从答案往往能推出对应疑问,从疑问也能看出冲突的一些影子,因为冲突引发疑问,而冲突是打破背景的稳定状况、推动剧情发展和引发疑问的要素,所以冲突和背景往往差别较大。另外,这四者越精准、越紧密,才更接近好答案,不要背景很大,但冲突和疑问很小。
2. 关键句下面的论点怎么提取?往往需要作者先梳理这个事物的模型,比如销售额=销量*单价,才好知道“如何提高销售额”下方的论点是“提高销量”和“提高单价”,否则效率很低。模型梳理完后,再用 MECE 原则排查遗漏。所以光知道金字塔结构理论可能还是很难梳理出合适的结构。
3.演绎推理顺序中:一般只有一个大前提,可以有多个小前提和结论,但最后结论一定只有一个。小前提可以正推小前提和结论,但结论不能倒推小前提,结论只能正推结论。
4.冲突和问题特别容易混淆,冲突不完全是问题,也不完全是需求,而是推动剧情发展和引发疑问的要素。正如“月黑风高的夜晚”这个背景下,“但是却不冷”不是冲突,“传来一个凄惨的女人叫声”可能是冲突,个人经验是你感觉内心突然被抓住时,可能就是冲突了。
五、跟我有什么关系?
《金字塔原理》属于二刷了,有一次在公司看到身边小姐姐工位上也放着一本黄蓝配色的《金字塔原理》,眼前一亮,聊了一会儿才知道最近她要写 PPT,于是拿来温习下,也是二刷了。网上的很多写作知识付费,我也见过拿着这本书来给学员讲“怎么写出 10W+的爆款文章”,这就有点过头了。
金字塔原理解决的是结构化输出和输入的问题,背后其实讲的的是逻辑,讲逻辑能帮助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提高效率,不轻易上当和被忽悠,节约大家时间,这不挺好吗?
俺从小学一年级开始被当老师的叔叔抓着去练习写作文,当时内心喜欢写作,也拿过不少奖项,现在回头看过去写的东西,不忍直视,那水平别提以后当作家,光是把逻辑思路理清楚就不错了。也许有朋友会问,难道文学写作不应该是随性发挥跟逻辑没多少关系吗?
我并不这么觉得,诗歌方面可能对逻辑的依赖会小一些,但小说类文学大师他们能把背景拆成大背景、小背景等各种背景,能把冲突打散和组合,能把疑问埋藏起来,是玩弄金字塔结构的高手。然后在这个结构上填充血肉,是情感和灵魂,是自由和审美,最后变成了引人入胜的著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