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问一下大家,有多少人还记得这个东西呢?没错,它是我们小时候,学习电脑必须要记住的五笔字根表。在那个年代五笔输入法被视为正统,拼音打字非常慢而且受人鄙视,一名合格的打字员,不仅要求熟练掌握五笔输入法,而且对盲打速度、指法还有一定要求,是一个非常具有技术性的工作,当然工资也很高。在我爸妈一个月工资只有2000块的90年代,打字员打一篇5000字的文章就可以收入80元。
后来的事情大家当然都知道了,QQ输入法,搜狗输入法,各种各样智能拼音输入法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不仅打字门槛比五笔低,速度比五笔快,还自带纠错功能。五笔输入法仿佛已经成了历史,打字员这个行业,正在迅速的萎缩。
再后来,科大讯飞输入法横空出世。当我们每一说一个字都可以及时的转化为文字的时候,谁还会想去做一个打字员呢?这个时候我们上百度搜打字员,后带的词缀已经变成这样了。
随着科技的发展,像打字员这样的行业萎缩已经不足为奇,曾经图纸测绘员花一周时间才能描绘出来的图纸,现在CAD软件可能五分钟搞定;曾经一名电话销售可能要打一星期电话才可能成一单,现在智能语音机器人可以一分钟之内就拨打出上千的电话。AI时代已经来临,据经济学家预测,截止2030年,AI将会带来15.7万亿美元的财富。而这些财富,都是来自自动化取代人工的收益,比如那些消失的打字员。
那么,那一些职业最容易被AI代替呢?难道仅仅只是那些低技能的工作吗?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因为在场的小伙伴们大家从事的都是脑力工作,那么我们按社交强度和工作类型将主流脑力工作分成四个区域。在安全区的工作需要人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空间比较足,未来不太可能被自动化,但是处于危险区的工作——比如电话销售——未来就存在被取代的高风险。在结合区和慢变区两个象限的工作目前局势并不明朗,但是可以预知的是,虽然目前不会被完全取代,但是随着技术的稳步发展,这两个象限的工作会面临大范围的裁员。
我们在座很多人都是20-30岁,也就是说我们还有20-30年的一个职业生涯时间,科技的发展速度让我们必须采取措施来应对AI风险。首选的办法是我们在选择职业的时候向安全区靠拢,从事一些强社交而且非结构性的工作。我以培训师或者老师为例:如果你害怕社交,不敢直接面对学员,内容方面也只是对现有的知识做一些总结,比如我们在网上看到的一些网课教师:建一个群,然后全员禁言,发布一些已经编写好的课程,那么很简单的智能机器人就可以把他替代掉。我们还有一种很常见的老师,他们拿着可能十几年没有变过的课件,照本宣科,那么随着远程教育等科学手段的发展,他们极有可能面临大范围的淘汰和裁员。可能有人会松一口气,我是一个创新型的人,我没有拿着陈旧的课件照本宣科。记者已经够创新了吧,每天都要写不同的报道,然而早在2016年,今日头条和北京大学就已经开发人工智能的“记者”去报道巴西里约奥运会,几分钟之内可以出具一则简短的报道,一天可以报道30多则赛事,这是任何一名记者都无法做到的事情。因此,我们必须要将自己的职业向安全区靠拢,少套路,多创新,强社交。
可能还要人会问,我的职业本身就强结构性,怎么办呢?比如像俊儒一样的医生,医学的知识很难去创新突破,但是俊儒苦学十年掌握的医学知识,可能人工智能5分钟就下载好了,那怎么办呢?这里就不得不提到著名的“莫拉维克”悖论:在人工智能中,人类独有的高智慧只需要非常少的计算能力,但是人类一些无意识的技能和直觉,却需要非常大的运算能力。这可以给我们一些什么启发呢?我们可以借助人类的一些天然优势,从传统的职业里发展出一些新的方向。比如:在AI可以替代俊儒为我们望闻问切的时候,俊儒可以转型成为“职业关爱护理师”,安慰受伤的病人说:没事的,我们很快就可以好起来~
当然,最重要的,是要保持一个开放的心态,保持终身学习,不断再塑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最后,祝愿大家在未来AI时代依旧可以保持满满的竞争优势,不仅可以享受到科技带来的红利,还可以解放自己去享受生命的爱与关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