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情
最近找到一个教书法的老师,这个老师吧,不走循规道,有他自己独特的带学员方式。到现在,我已经上了两节课了,可我依然不清楚老师叫什么名字,老师也从来没有问过我的名字,只是高天阔论过。
老师的微信名字叫做伯庸,开始还没见到老师的时候,以为老师会是一个很斯文很师者风范的老师,等见了两次后,发现老师其实挺凶,有股古时师者的风度,就是那种学生一定要谦卑,而老师则要看心情。
上了两节课了,老师并没有系统给我讲过什么,就每次写字简单说了几句,也许这就是教学,古时自我研究的教学,这对于我来说是一件好事,因为我需要这样的教学方式,即自己心领神会是主要的成长渠道。
我很热情,很急切,想要趁早,趁着有机会多学两个字。第一节课我就学了两个字,采,青,当时练的比较费劲,但也可以成形,加上回家练习的几天,写出来的字差不多可以定型。我心里想着,上课的时候我把时间大部分都浪费在熟悉这个字上,我要练习好多次才能熟悉字的比划,之后才能在字体形态上补拙,于是我想再第二次上课前,把接下来会学到的字先练熟了,上课的时候就可以直接练习细节部分,我练了很多,但第二次上课我也才学了四个字。
许多同学都走了,班级里就剩下我和另一个即将参加比赛的小弟,我看着自己写的字,并不是很多,下一个要学习的字是滞,我不会模仿的地方很多,在家练的时候就能留心,所以我很想临走前看老师写一遍这个字给我,可是当我提出要求后,老师很纳闷的回拒了我,说你就那么着急?
其实我知道自己有些太热情,这样的热情是不能持久的,相反会给往后的自己带来负担,因为有时热情过了头很容易迅速被冷却下来。
保持恒心,保持平静,才长远。
今天看了腾讯《活着》,决定弄一个空间相册用来保留故事,权限是所有人可看。
发现自己最近朋友圈动态也发的很勤,遇见什么比较好的就很想分享给大家,希望有益于别人。以前发动态就是表达自己的感情,喜怒伤悲统统流露于隐晦的语句里,伤心的部分只有自己看得懂。
现在不是了,我想大家去了解我认为好的,也有想大家了解这想法吧?不确定了,只是在想,这样好吗?
我喜欢的东西偏重,偏严肃,有时回头看我正经分享的会觉得太沉重,对比当下,有种格格不入,勉强的感觉。 很多在过后都删了,其实如果袒露自己多了,这些感受也会随之不见了,就像面对大众进行自我介绍,会觉得唯我,可熟悉了,就无大碍了。
其实我觉得通过语言,文字来让别人了解自己,它可以是真实的,但是偏面的。我希望认识一个人是通过自己和她的相处,长时间的相处无感情的对待人事,最后得出一个简单的评价,而是否心喜这个人由心说了算。同时,我也希望别人这样来了解我。
空间,朋友圈,想发就发吧,做自己想做的,随着时间,就都会有答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