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观察中,学习哲学的人大多是”误入歧途”,往往是对于哲学一窍不通,因为我们的教育体制里面并没有正儿八经的学习过这个领域。我们会普遍认为这是一个极为晦涩,难以理解。哲学不要求我们每个人追求终极,对于我们普通人而言,仅仅让我们多问几个为什么。
这类”误入歧途”的群体都有个共同的特点,对于新鲜事物抱有好奇之心。然而,这个社会好像不怎么爱”听”有关为什么的问题,更期待听到一个答案。
大约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人面临的问题是越来越多了。生活上的,工作中的,家庭里的问题。每天都会制造出新的问题。身边如果还有一个”讨厌鬼”,时不时丢给你一些你无法回答的问题,确实挺让人讨厌的。
解决问题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常态。久而久之,每个人都成为了解决问题的专家。这个专家要放在古代至少也是一个翰林大学士。经济,历史,天文,物理都要懂一些,最好还要懂点爱情星座,心理学,可以帮助朋友处理各类问题。
对于”专家”这个角色的投入,我们这个群体几乎无比痴迷。别人上半句话还没有说完,下半句的解决方案和建议已经给到对方了。 对方是否接受我们的建议并不重要,表达专家身份才是最重要的。
每个人都迫不及待表达自己的声音。这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焦虑,我们需要向他人证明我们的能力。即使我们学习了那么多技能,却依然焦虑,我们的生存处境并没有因为我们学习的技能有所好转,反而愈演愈烈。
每个人都迫切的希望表达自己的声音。
我们心中充满了许多问题而无法解决。帮助别人解决几个问题或许能让自己好受一点。
成为专家的背后,我们的演说能力确实加强了。作为代价,我们牺牲了自己聆听的能力。我们的耳朵更愿意听到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自动屏蔽不感兴趣的话题。这里的聆听不仅仅只聆听别人,也包含聆听我们自己。
有的时候我们会说出一些未曾深思熟虑,却深信不疑的观点。我遇到很多人一副与”观点”观点共存亡的决心。不过两三个问题,就把他们问的哑口无言。我并不因此感到自己比别人聪明一点,相反,我感到无比的恐慌。因为我的脑子里面还不知道塞满了多少类似这样神圣不可侵犯的观点,连为什么要捍卫都不得而知,确实有点可悲了。
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成为这个时代每个人都掌握的技能,这比任何时刻都更加急迫,更加重要,最后附上我自己特别喜欢的一个故事,这个故事的名字叫:花开的声音。
希望每个人都可以听到自己内心的声音。
公元前三世纪的时候,从前有皇帝叫尧,尧有一个太子叫泰。尧让盘古大师去辅佐自己的太子。盘古大师带着太子泰来到深山中,对太子泰说:泰,你在这个深山中倾听,一年以后我回来找你,告诉我你听到了什么。
很快,一年的时间过去了。
盘古大师问太子泰:你听到了什么?
太子泰说:我听到了风吹过草地沙沙的声音,我听到了蜂蜜围绕花朵嗡嗡的声音,我听到了小溪流水哗哗的声音,听到了很多声音。
盘古大师对太子泰说:泰,你还继续在这里听,一年以后告诉我你听到了什么。然后,我才能决定你是否有能力去掌控这个国家。
又过去了一年,
盘古大师又问太子泰听到了什么声音。
太子泰说:我听到了太阳温暖大地的声音,我听到了小草吮吸晨露的声音,我听到了花开的声音。
盘古大师对太子泰说,你现在就可以下山了,帮助你的父王管理国家,你一定是一个位英明的君主。
哈佛商学院对这个故事的点评:
无论你是家庭的一员、一个组织的一员,还是一个国家的君主。当你尚未听到:这个国家、这个组织、这个家庭、人们还未抱怨出来的抱怨,人们还未诉说出来的情感,人们还未倾诉的痛苦时。你的这个国家、这个组织、这个家庭就已经走向衰败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