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除了你自己,谁也不能救赎你了。」
我合上书,这是我读完《灿烂千阳》的第一句话。
一直认为,一本好书是可以给人灵魂的震颤的,而这本书,在震颤你的灵魂之外,更多的让人感到自己的渺小。
今日话题
记得存在主义的先驱克尔凯郭尔曾经提出过“人生绝望三境界”:
不知道有自我,不愿意有自我,以及不能够有自我。
年少时不懂这三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亦不懂究竟绝望在了哪里。现在看来最悲哀的大概是,发现了自我愿意争取自我,却最终拥有不了自我。
就像这个故事。作者是移民去美帝国的阿富汗人,故事用长篇大幅描写了战争下炮火连天的阿富汗,以及社会最底层的女性。读这本书的简介,让我第一时刻联想到的是那本女性主义的先驱之作《紫色》,黑人忍受白人的歧视,女人顺从男人的压迫,黑人女性则毫无疑问,成为社会最底层。同理,阿富汗的女性就是在这样的水深火热之中。
一个国家,两个故乡,同样的丈夫,不同的原生家庭,整个故事围绕这两个女人进行展开。作为私生女的玛利亚姆,有一个仆人母亲和土豪父亲,注定是一个悲惨的人生。
婚姻不由自己,妻子的角色犹如仆人和性工具的结合,玛利亚姆选择了忍耐,不是为了爆发的忍耐,是如死水一般毫无痕迹的忍耐。而作为教师家庭成长出来的莱拉,开明有礼,受过教育,爱情生活大胆而纯真,最终一夜之间结束了平静的生活。这样的两个犹如母女的女人,从了同一个暴戾而残忍的丈夫,命运开始纠纠葛葛,犹如手心的纹路。
当故事写到玛利亚姆最终杀死丈夫帮助莱拉逃走的时候,我们仿佛看到一个生命用毁灭时的全力,对这个世界的不公发出的呐喊。
《亮剑》的原书中,冯楠曾经问过赵刚一个问题。
“如果有一天,自由和尊严受到伤害,受到挑战,而你又无力改变现状,那是你会面临一种选择,你会选择什么呢?死亡或反抗,有时死亡也是一种反抗。”
悲哀的是,即使死亡作为一种反抗,也只能由当事人做出。
于是我不禁问自己:我们其他人,有没有可能去改变或者拯救别人的人生?如果可以,我们又要怎么做?
- 谁也拯救不了,却做过一个超级英雄的梦 -
今天接到了朋友关于支教的抱怨,支教的现状和她的理想状况下的巨大落差让她难以忍受。那些希望小学里的孩子,抱着对生活很绝望很无所谓的态度,打架斗殴口吐脏话。随着支教人数和团队的逐年增多,好心好意的支教对于他们来说,已经逐渐成为保障生活文具的“潜规则”。
——谁来不重要,教了什么不重要。
——捐来东西到了就好。
我们支教的初衷是为了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和多方面的知识,殊不知从某种角度我们打扰了他们平静的生活。我们的到来,不是改变不是拯救,是刺激。没有让他们看到外面世界的努力和奋斗,却不经意间,透露出外面世界的浮夸和唯利主义。
其实仔细想想,这么多说脏话打架的留守儿童,潜在的犯罪分子遍布这些地方,我们的社会却还在顺利地运转。换句话说,你没有做出什么改变。短短几节课,你改变不了三观不正的少年,也不能让他们迷途知返。意识到这些,她说所以只能好好挣钱独善其身就好。
所有人都告诉过我,大多数我这样的文科生,身上永远闪耀着有点幼稚却执拗的理想主义和英雄主义。我曾经的确说过要去做一个人道主义者去阿富汗拯救妇女,去非洲草原保护濒危的野生动物,去巴基斯坦给无家可归的小孩们搭房子,可现在的我安安静静地坐在三流985大学,深夜回顾自己说过的话。
感觉就是,深知自己什么都不是,谁也拯救不了,却做过一个超级英雄的梦。
被生活打击过,被现实嘲笑过,我们开始安于我们小老百姓的角色,但没人后悔过现在独善其身的我们曾有一个兼济天下的愿望。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很多人因为这句话感动过。可这句话,终究是一个虚无缥缈的愿望,彼时的杜甫身处破屋子,床头屋漏,雨脚如麻,但他却坚定地许下过这个愿望。
- 我们还记得当初的执拗 -
最近《太阳的后裔》大火,姜暮烟的人物设定趋近完美。她曾经说过一句话,大概意思是,没有什么可以凌驾于生命之上,军队不可以,战争不可以,政治也不可以。一个医生,再怎么医术高明,在现代社会也只是一个普通人。但有点执拗的她,还是坚守了这个基本准则。
年少无知,我们都做过超级英雄的梦想,想要是蜘蛛侠奥特曼飞天小女警,经年之后,却成了交不起房租没对象吃了上顿没下顿的小老百姓儿。都以为自己可以拯救人类梦想无比远大,却发现自己渺小的不可思议。但我想人类真正的善良和可贵之处就在于,即使如此,我们还记得当初的执拗。
——那么这个愿望,总会有人实现的。
(完)
文字 / 长颜草菇凉
转载前请务必私信作者
版权所有,违者必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