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目标:成功日记(2/周三+周日)+随笔(1)+读书摘录(3)+关键词联想(1)
第一周关键词:青年、时光、孤岛
01.29(读书摘录:33%)
读《山河之书》可以看出余秋雨先生对苏东坡有着几分偏爱,好几篇文章所写的都是他的流放之地。多少文化、官场上的精英人士对流放之地的文化发展做出了贡献,文化就贵在这一种与环境的关联。他还详细介绍了自己家乡余姚的历史、知名人物,一腔对家乡的挚爱溢于言表。只有真正走过山河、热爱山河的人,笔下才能流淌出和山河匹配的或壮阔或细腻的描写吧。
01.30(随笔:100%)
很快一个月过去了,月底的“偃旗息鼓”似乎嘲笑着月初的“锣鼓喧天鞭炮齐鸣”,辛辛苦苦的计划终结于干瘪的“成果”。
有人会寄希望于重新开始,有人犹豫着害怕重复这个月的“恶性循环”。我是前者,也是后者,这并不矛盾。
这时候,很有想法而且行动力很强的言言拿出了新一期斩笔的方案,最吸引我的是这一句:过于自信比不够自信要好得多。
因为缺乏自信,迟迟迈不出第一步。我已经吃了足够多的亏,却仍不长进,现在要试着给自己打气了。
“写下成果,任何小事都可以。不知道是否可以算作成果,要永远给自己肯定的回答。”于不自信的人而言,这是最对症的解决办法,哪怕没有用笔记录下来。不过既然是斩笔,还是“日记”能提醒我看到正在进步的自己。
第一次写成功日记,我还是先从一周两篇开始吧,以后可以多写。
01.31(成功日记:50%)
1.今天做到了“少说多做”。前段时间思维异常活跃,嘴皮子溜多了,可是不经思考脱口而出的话也多了很多,有的是废话,有的是不小心插嘴的话,有的是不合时宜的话,很懊恼,昨晚深深地反省了一下,今天做的还不错,没有因为“多说话”厌恶自己。
2.会及时弥补错误。今天同事因为一件工作中的小事让我帮忙,我解释了自己在忙一个很急的活,她强调她的事情也很急,可是我腾不出空,一般情况下我就不再理她了。转念间想到可能是我的表达不够清楚让她觉得我在推脱,所以又补了一句说明是领导让我干的活,干完就帮她做,她赶紧笑着应和,态度好多了。
02.01(读书摘录:66%)
《学会写作》精华部分:
叙述中如果先有结果,再补充原因和经过的,叫作倒叙;先有经过,再补充原因的,叫作插叙。
倒叙一般表达某种领悟,或者呈现一个发人深省的结局,为事件定下一个基调。
插叙一般起到补充说明的作用,有时候也用插叙的内容形成和现实的反差。
写作中想要用好插叙就要了解哪些段落适合做这样的处理。有反差的人物介绍、看起来平淡但让人惊讶掉下巴的突然背景资料或者某种突然而生的感情等都可以用插叙。插叙的作用除了补充信息,最重要的是改变了文章的节奏,让人产生思维的跳跃。
不管如何调整,事情的脉络要讲清楚,这是事件叙述法的核心。
要想学好写作,要先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分析文章架构和语言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想写好故事,连小说都不能囫囵吞枣地看,也要注意作者是如何勾勒情节的。我看这本书的时候,越发觉得义务教育下的语文阅读很重要,是现在分析文章的基础,虽然当时学的很痛苦。
02.02(读书摘录:100%)
写文章如何才能“不平”呢?这需要从以下三方面下功夫。第一,要找别人没有见过的素材。第二,要有别人没有的想法。第三,要有足够的想象力,脑洞要开得足够大。尤其在现在这个新媒体蓬勃发展的时代,人们期待有趣、有想象力的叙事方式。
前两点是一个长期且缓慢的过程,而第三点,脑洞大开式叙事方法,却是可以通过短期练习培养的一种写作技能。
书里介绍了一套方法来练习思维的发散能力:故事接龙法。故事的开头会设置时间、地点、人物,除此之外,不再有任何其他线索,练习者需要增加人物、编造故事、设置冲突,直至最后结尾。
关于这个练习,需要注意三个方面:
第一是要有想象力。每一个不同身份的人都会带来故事发展的不同走向,这就需要作者脑洞大开去构想。第二需要逻辑性。第三要有衔接性。
关于脑洞的练习,可以使用思维导图的方法,就是把可能出现的人物、环节用图形画出来,推演出各种可能性。
02.03(关键词联想:)
褚易这个青年人讨厌信息爆炸的时代,他喜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的生活,即使每个人像是处在漂浮的孤岛之上,信息交流不够畅通。(待完善)
02.04(成功日记:100%)
-
细化每日记录的目标。一周七篇日记,以前是不固定内容的,想写什么就写什么,结果越写越水。目标细化以后,做到了心中有数,言之有物。
-
自创“进度条”记录法。以前的日记和记录每天目标的手账是分开的,这样不方便在写日记的时候看到自己完成的进度,所以干脆把“进度条”搬进了日记里,每天写的时候可以知道自己还有什么没完成,可以及时调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