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颗花椒树》是屈原文艺创作奖、人民文学奖得主姚鄂梅的一部小说集,其中就有一篇《两颗花椒树》。
《两颗花椒树》通过两位女性的视角,展示了当代部分女性的婚姻状态,表达了女性在婚姻中的态度和迷惘困惑。
夏芬和倪可在病房中相识,她们一个得了胆囊癌,一个得了子宫癌。
夏芬没有将自己的病情告诉任何一个亲人,包括自己的丈夫和儿子。
夏芬常年和丈夫分居。因工作关系,丈夫住在十公里远的单位,起初,一周两周回来一次,后来一月俩月回来一次,再后来,半年才回来一次。
可以想见,家里的一切都由夏芬一人承担。久而久之,夏芬养成了强势的性格:能自己处理的事情,尽量自己处理,能自己撑过去的难关,不会麻烦别人。这个别人,也包括自己的丈夫。
早在十年前,夏芬就把人生看透了,她觉得自己的生活就是一盘霉干菜,不会变得更坏,也不可能变得更好,多活二十年跟少活二十年没区别。
所以得知自己患了癌症,夏芬一点都不惊慌恐惧,相反,平静地做好了死亡的准备。
其实夏芬和丈夫也是有过热恋的,只是有了孩子之后,夏芬觉得丈夫可有可无。最明显的是,孩子上初中后,丈夫回家时总是沉默不语,上交的家用也少得可怜。吵过闹过,夏芬对丈夫彻底绝望,不再指望他做任何事。
夏芬甚至想,他在那里有宿舍,有吃有喝,何必回来自找别扭,也让别人别扭。他要是能在那边找个情人就好了。
为什么不离婚呢?因为不想跟他说话,而要谈离婚就得说话。而他们之间,貌似几年都没怎么说话了。
所以,即便得了不治之症,夏芬也没有对丈夫吐露半字,她要忽略他,她要漠视他——她把这当成了对丈夫的惩罚。
倪可说,你们的关系不是死了,而是死了很久了。
真的是这样吗?
此时夏芬的心里,没有对丈夫的一份期盼吗?
如果真的完全无视丈夫,又为什么会有报复他的心理呢?
也许,夏芬只是希望丈夫先低头而已,她希望在这段破裂的关系中,丈夫是那个首先进行修复的人。
又或许,死亡,才是最好的解脱。
事与愿违,夏芬的癌症,只是一个误诊。这在别人看来是个天大的好消息,却把夏芬的全盘计划打乱了。
一个只做了迎接死亡的准备的人 ,没有劫后重生的欣喜若狂,有的竟然是深深的沮丧和失望。
她的一切都要回到从前的状态。回家就得搞卫生,去单位就得算账数钱,关键是,没一毛钱是自己的。
而最要命的是他们的家庭关系。一直以来,她和丈夫像鱼缸里的两条金鱼,无声无息,互不妨碍。以后,他们将继续维持这种令人窒息的秩序和模式。
出院后的夏芬,来到马家台休养。随后跟来的倪可,提出要去夏芬丈夫工作的地方看看。这次探望,让夏芬意外地了解到,当年丈夫的冷漠,起因是他工作上的一次失误受到的处分。
得知真相的夏芬,第一反应竟然是:“他的隐瞒和撒谎,狠狠地伤害了我,也伤害了我们的关系。”
也许在夏芬的心里,夫妻之间应该以诚相待,不管发生什么事,都要甘苦与共,风雨同舟。所以他将丈夫的隐瞒,当做是对自己的无视和伤害。
夏芬的丈夫固然是应该以实情相告,家是避风的港湾,不在家里疗伤,是怕自尊在妻子面前受到伤害,还是不信任妻子能给自己有力的支撑和依靠?
会不会还有别的解释?
也许,丈夫不想把这件不光彩的事情带回家中,来影响她的心情,也许这正是他的体贴之处;也许,事业低谷中的他,心情糟到极点,根本无心言笑,无意倾诉。
夏芬可曾主动问过丈夫事情缘由,对他说过只言片语的关心之词?是否给过丈夫家庭的温暖,让他度过人生的难关?
没有,统统没有。夏芬只是以冷漠回应着丈夫的冷漠,以疏远反馈着丈夫的疏远。
“一定有只老鼠活动在我们周围,它咬断电线,导致这个家停了电。”
家里的“断电”,难道不是两只“老鼠”共同咬啮的结果吗?
一个,宁愿让家庭破裂,也不愿坦言自己的困境;一个,宁愿独自面对死亡,也不愿正视眼前问题。
夫妻间没有坦诚和信任,没有关心和体谅,甚至没有日常琐碎的碰撞,见面和交流越来越少,误会和疏离越来越深。最后的结果,只能是双方渐行渐远,形同陌路。
为了参加儿子的毕业典礼,平日不愿回家的丈夫痛快地回了家。他让夏芬给自己已不合身的裤子修改一个裤扣,夏芬冷漠得连身子都不愿转过来,她让丈夫自己画好裤扣位置,再给他改。丈夫无言走开,也不知是自己改了,还是换了一条裤子。要出门时,夏芬突然说自己不舒服,不去参加毕业典礼了。丈夫竟然没有问她哪里不舒服,要不要去医院,独自开门离去。
双方都已知症结所在,却都没了解决的欲望。关系僵硬至此,真的像倪可所言,已经死掉了,而且死了很久了。
没有一个人,愿意反思原因,反思自己,主动改变现状,任由这种“死亡”持续下去,连真正的生命的死亡都不能消解这种关系的死亡。
也许,夏芬的癌症是缓解治愈这种死亡关系的最好方式。丈夫会在她的有限余生里,尽到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在这个过程中,二人感情也许会重新回暖。可是,这样的机会,也被夏芬当做报复的手段浪费掉了。
哀大莫过于心死!二人的心已经死了,婚姻焉能不死!
倪可和前夫的婚姻多少带些功利性,她只想和比自己优秀的人结合。当她先于丈夫取得成功时,果断分手。当前夫取得了高于她的成就时,她又心生悔意。
作为一个儿童文学作家,她的事业很成功,她曾一年写了八本书,她预感时日无多,拼命地想在这世上留下些什么。
她的房产没有留给亲人,而是作为儿童图书室捐献了出去。
她的死和捐献,又给前夫多加了一圈光环。对于这个结果,倪可早有预料。她曾说,她就像是一个烟花的设计者,而真正享受的,却是那个烟花的燃放者。
不如意的婚姻,并不影响女人的友谊升温,也许婚姻越不如意,女人的友谊越牢固。更何况,夏芬和倪可因病结缘,因死亡而结缘,是上帝在人海中挑出来放在一起的缘分。
在马家台,夏芬请倪可吃了一道名菜——青花椒炖鱼。一条鱼,用半盆青花椒炖制而成,材料虽简单,美味却无限。
面对美食,倪可感慨良多:“如果我早点知道世上还有如此朴素又美味的食物,我可能不会是现在的饮食习惯。对于美食,我知道得太少了。正如对于人生,我们知道得太少一样。”
是啊,我们对人生知道的还太少。
有人认为,婚姻是爱情的坟墓,走进婚姻,爱情就已死亡。
有人认为,人生就是这么一个过程,真正有意思的日子只有那几年,然后就全是为那几年买单。
也有人认为,爱情需要双方共同经营。就像《花样年华》里张曼玉所说,我以为我做好就可以,其实是两个人都做好才行。
生活多滋味,婚姻多玄妙,每个人即便好好学习,小心处理,也未必能成为这两门功课的合格者,更何况,我们还不用心为之,结果如何,可想而知。
倪可让夏芬买下两颗花椒树,作为她们相识的见证和纪念。每当夏芬给花椒树浇水时,就回想起她和倪可的友谊。也许,这是她暗淡的生活中唯一的一点光亮。
其实,在每一段婚姻关系中,何尝不需要这样的两棵花椒树?一棵是他,另一棵是她,虽朴素,却辛香,互相照应,互吐芬芳,见证彼此,一起成长,共同把婚姻这盘大菜,调成一道人间美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