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早起
曾经最自豪的事情是,自己连续5:50早起200+天。但是,这段时间,这个早起习惯被摧毁的一点都不剩。
早起的前提是早睡。而作为社群运营,又增加写作。这段时间天天近1点才睡。每当闹铃响起,对给自己的借口是,太早了,我要睡够8个小时。闹铃关闭,重新进入了梦香。
《睡眠革命》这本书中提到R90的睡眠周期,不一定要睡够8个小时。只要是90的倍数就行。怎么用R90睡眠方案呢?如果我要早上6点半起床,那社群运营以及写作原因可能十二点半准备入睡。R90倍数法,6点半刚好属于4个睡眠周期。每个睡眠周期是从打瞌睡、浅睡眠、深睡眠,这已经达到一个自我修复的过程。
闹铃响起,拒绝手机,伸伸懒腰,活动活动自己,慢慢的复舒自己。
2、效率
为什么早起?经过时间事件记录,发现自己效率最高的是早上的时间。
冬天的早晨,天还未亮。只听到外面环卫车在清理小区一天的垃圾,有时还听到鸟儿的低语声。打开窗口,清晨的空气带着露水微微湿润,深吸一口,还属于朦胧迷茫阶段的我,立马清醒。
打开电脑,双手自然而然的放在了最舒服的位置,按下第一个字母。随之,有道云中出现一行又一行的汉字。
3、管理
提到如何有效管理自己的时间?经过十多天的时间事件记录,自己的每一天几乎都是重复。7点半出门,20点到家。一天可利用时间明显可见。那怎么利用是碎片化时间呢?秋叶大叔《时间管理7堂了课》中提到了用场景化思维用活你的碎片时间。思考在 不同场景下,时间更有效的利用。例如:骑车路上,用来听书。吃饭时,与同事聊天增强链接。午休时,可以看看一篇文章、收集素材等。
其实,我们现在一大片的时间是不够完成每天的工作安排。要学会规划碎片时间。秋叶大叔的建议是:不仅仅要把自己碎片的时间用途整理出来,还要结合日常生活和工作场景,分析思考哪个场景下,哪种用途更高。
每个人的时间都是24小时,如何让自己时间的产出 价值更高。做好时间管理和日常分析,让每一分钟都发挥最大的价值。
网友评论